<h3>
天高云淡,气候宜人。休闲在国庆长假里,对老家的思念又催我踏上了回故乡的路。看到故乡绿波荡漾的田野,嗅到了那浓浓的故乡气息,一种亲切甜美的感觉直冲心头。
进到村里,首先扑入眼帘的是那郁郁葱葱的南瓜。在我们鲁西北一带,都将南瓜叫“番瓜”。当然,还有的地方叫“倭瓜”、“便瓜”的,叫法不一,但都说的是南瓜。你看吧,这房前屋后、墙里墙外、沟沿坑边,到处都长满了南瓜,甚而在那倒坍的旧房废墟上也都爬满了南瓜的藤蔓。那藤蔓的丝特有劲,能引导瓜蔓攀上高高的树,爬上光滑的墙,能在树枝上、房顶上开花结果。老家院子很大,父母过世以后,便闲在起来。在今年开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季节里,妻在院子里随便撒了几颗种子,能长啥样算啥样吧。!<br></h3> <h3>没想到“无心栽花花满园”,这些南瓜,并没有为它们刻意浇水施肥,它们却不畏瘠薄,不惧干旱,顽强地爬满了整个院子。那叶子蓬蓬勃勃直背挺腰,那黄色的花儿迎着太阳盛开怒放。也许老家的土壤适宜它们生长吧,近年来田野的庄稼生这虫,长那虫,柳、槐、榆、枣也相继受到虫子的戕害,唯有这南瓜,也不怕这虫那虫的,只管昂首挺胸地按着自己的意志疯长着。当秋风带着微凉吹过,南瓜叶子开始披上金黄,推开紧锁的大门一看,禁不住眼前一亮:整个院子躺满了大大小小黄褐色的南瓜,有的象“S”形,有的象“L”形,有的象“O”形,各自伸展着自己的生长姿态:平躺的,直立的,隐藏在草丛里露着半边儿脸的,斜着身体搔首弄姿的,把丰硕肥大的身子吊在树枝上打秋千的,五花八门,自由随意,让人看了喜不胜喜。<br></h3> <h3>中午的饭当然离不开南瓜了。在烧柴的大锅里蒸着吃,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贴在锅边儿上的南瓜,被烤出一层黄黄的焦皮,又香又面,胜过任何美味佳肴。据医药学考证:南瓜性味甘、温,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之功,有降血糖、防高血压,消除致癌物之效。还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防治妇女妊娠水肿、预防产后出血,恢复产后体力……好处多多。当年红军打白匪时,红军就吃的这南瓜,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反围剿的重大胜利。“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餐餐味道香。”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br></h3> <h3>然而,在“瓜菜代”的困难时期,南瓜当成了当时的口粮。每每生产队分粮食的时候,孩子们总会扛回几个大南瓜。那几年雨水特大,田里都积满了水,那南瓜虽长的个头不小,但水分太多没有面,经常的吃,就吃腻烦了。可是在那个时期,如果没有这南瓜充饥,不知还要饿坏多少人呢!所以当人们回忆起那段历史时,又不由得想到了这救命的南瓜。感恩于这南瓜的无私奉献。
故乡的南瓜,沾满故乡的泥土,正是这故乡的泥土孕育了香味芬芳的南瓜。故乡的南瓜,是那样的朴素无华,是那样的默默无闻,它向人们索取的极少极少,而给予人们的却是更多更多……<br></h3> <h3>作者简介:孙中献,山东夏津县人。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夏津县经信局退休。曾在各种文艺刊物发表作品200余篇。<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