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相见,依然心动 ——第八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h3>  婺源的秋是五彩斑斓的,也是热情似火的,金秋十月在最美的乡村,我与“婺源教育新视野”有了第二次的约会。八年前当漫山遍野开满油菜花的时候,我与她曾有过初次的邂逅,那次的培训在我的教育生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再次相遇,她依然给我带来了很多感动和思考。</h3> <h3> 聆听名师的课堂是一种别样的幸福,他们用独特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给我们呈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和讲座。八位教师或简约朴实,或幽默风趣,或严谨有度,或灵动活泼的教学风格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和理念的革新。下面我就把以下三点感悟付诸于笔端,也算不枉此行吧。<br></h3> <h3>  一、课堂要追求扎实有效,而不应该追求过度的热闹。</h3><h3>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著名语文大师于永正先生在他的教学生涯的后期给大家呈现的也是“笨笨”语文课堂。</h3><h3> 八位老师中查晓红和汪智星师从于永正,所以他们的课堂处处体现出于永正的教学理念“简约而不简单,平实而不平庸”从查老师执教的《敕勒歌》中可以看出,她特别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特别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她的课堂没有波澜壮阔,高潮迭起,却似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看得出在她的课堂上真得做到了于永正所说的“写好字,读好书,写好文”。最让我感动地还是她回答台下观众的提问,有老师提议“在最后一个唱敕勒歌的环节,为什么不配上优美的旋律和精美的画面来渲染情境呢?这样会给课堂推向高潮?”她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是体会背景和心情,而是通过诵读,想象初步理解诗意,感受敕勒草原的辽阔壮美,所以唱的设计只是一个背诵的拓展以及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课堂没有必要为了追求高潮而高潮。”这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如今的课改风潮“乱花渐欲迷人眼”,现在的公开课堂,太多的华丽辞藻的堆砌;太多花样的形式;太多繁杂的过程,让我们忘记了教学的初心和本质。查老师强调“教学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不追求亮点和高潮,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才是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否则热闹是老师的,学生什么也没学到。”所以,敢于简单是一种勇气,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智慧!</h3> <h3>  于永正一直强调“高质量的示范,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这一理念在汪智星执教的说明文《只有一个地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汪老师备课中无数次对文本的解读和与作者的对话,使他能胸有成竹地带领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精准的用字方法,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说明文。场上又有教师提出疑问,觉得汪老师不应该带着自己的理解去引导孩子学习课文,应该顺应课堂还给学生的课改风潮。汪老师说:“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应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但同时也不能忽略了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而示范是最好的引导,带着学生重走自己的读文心路历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感悟、理解文本的过程。”的确在很长时间内有我也有此疑惑和迷失,听了汪老师的一席话后我才恍然大悟:放手不应该是盲目的。放手,应是设计切合学情的问题;放手,应是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放手,应是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放手意味着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要吃透文本,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才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br></h3> <h3>  二、课堂要学会创新,用好教科书的同时,学会运用各种资源。</h3><h3> 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的提出“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教师要善于开发学习资源。</h3><h3> 习作教学一直是让老师最头痛的,老师们经常谈“文”色变。但张祖庆,吴勇这两位教师的作文课堂却如此轻松有趣。原来教作文是有秘诀的。“穿越童书”就是张祖庆老师教给我的第一招,在穿越写作的教学中,他非常善于展开小朋友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穿越到书中,成为书中的角色和书中的人物相遇,创造出更好玩的故事。张老师在教学懒人国时,让小朋友穿越到书中和懒人一起生活,和懒人比懒。在张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让在场老师捧腹大笑,啧啧称赞的作文。所以善于运用童书会使写作变得不那么枯燥。接着在张老师的讲座《绘本创意写作》中,教给我第二招“仿创绘本”他说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会在仿写中掌握叙述的技巧,学会表达。所以心中有招,写作教学也不是“难于上青天”。<br></h3> <h3>  如果说张祖庆老师带给我们的是习作教学大方向的引领,那么吴勇老师执教的《苹果历险记》就为广大的老师提供了一份详细的范例。在他的课上我学会了想象作文的四大要素“想象符合物性”“情节一波三折”“细节从容应对”“过渡自然恰当”如果这四大要素我们都能应用自如,那么我们也能上好想象作文。他在随后的讲座《在“浪漫”中追求“精确”》告诉我们想象是最诗意,最润泽的写作资源,想象作文的追求应是“无理而妙”!</h3><h3> 所以作文教学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教师应当尽可能的挖掘教学资源,而不能桎梏在书本上。<br></h3> <h3>  三、老师要成为教学的思考者,应摒弃循规蹈矩照本宣科。</h3><h3> 最让我为之欣喜的还是何捷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课堂《商量》,他创新的教学形式、先进的教育理念、风趣的教学方法,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口语交际课,不走寻常路,首先用绘本《别让河马走开》中的小老鼠来教孩子商量的重要性,并指明商量就是——有话好好说,两个“好”字分别指代“客客气气”、“清清楚楚”。接着他创设情境,让孩子找对身份商量,让孩子明白“找对人,商量成功一半。”我觉得何老师最用心的地方是注重编排交际中的“状况”,他亲自扮演最难协商的“小易”,与孩子进行了一场巅峰对决,从而使孩子明白,和对方商量时,未必能成功。而当怎么也商量不成功时,何老师提出:怎么商量都不成功,还不如提手一个“干”。是的教学时应常想一二,而不能照本宣科,不加思考。记得我去年在执教这课时,我课堂上的交际来得太过容易和顺遂,因为我完全忽略了在人生旅途中有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们教学口语交际是要回归到学生今后的生活的,并不是只让学生学会在试卷上填写冰冷的标准答案;我们的口语交际是要面对今后真实的交际状况的,不能放任礼貌用语的过度使用,而使本来熟悉的关系变得陌生。何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一堂口语交际课,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建立大的宇宙观,培养孩子发展的思维,让孩子明白“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哲理。这般智慧的课堂教学设计,看似无心插柳,实际上却大有乾坤。</h3><h3> 何老师课后的讲座《口语交际雷区回避》也带给我们全新的思维方式。他指出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误导。第一个误导:交际不需要“身份”。在真正的语境中,交际双方的身份确认是尤为重要的,可以说是交际的重要前提。第二个误导:交际困难预计不足。教学中总是出现美满结局,这等于仅让小孩体验交际中的“简单成功”而忽视“存在的失败”。这些雷区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犯的,短短一个小时的讲座,使我们醍醐灌顶,他睿智的话语,幽默的谈吐,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老师,也让我们明白在教学中常想一二是如此重要。</h3> <h3>  “沐春风而思飞扬,凌秋云而思浩荡。”在这金色之秋,让我们追随名师,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在语文教育的沃土上收获属于自己的累累硕果!</h3> <h3>(文末附上第一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的心得体会)</h3>

教学

课堂

老师

交际

学生

孩子

作文

口语

于永正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