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航慈溪人

<h1>形成:战国至两汉时期,四大经典问世。《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h1><h3>发展:</h3><h1>魏、晋、隋、唐时期:丰富系统。西晋王叔和《脉经》、晋王甫谧《针灸甲乙经》、隋巢元方《诸病证候论》、唐孙思邈《千金方》。</h1><h1>宋金元时期:万家争鸣。金元四大家,外完素为代表的寒凉派,张从正为代表的攻邪派,李东垣为代表的补土派,上朱丹溪代表的滋阴派。</h1><h1>明清时期:明张介宾、赵献可的命门学说。肾在养生防病中的重要意又。</h1><h1>温病学说。明吴有性《温疫论》,清叶天士《温病论》,清薛雪著《温病条辩》。还有李时珍《本草纲目》</h1><h1>近代:引进西医,中西医结合,颁布《中医药法》。</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