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兰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它们幽香清远,家养一盆兰,常常满室飘香。古人形容它"兰之香,盖一国",故有"国香"的别称。广州的云台花园号称是国内三大著名观赏性花园之一。无论是在兰花的插画室还没是在兰花名品荟萃的温室,室内的确悠然余香,加上兰花高东霞洁、清雅脱俗优美形象,很让人流连忘返。 <br></h3> <h3>儒家爱兰之人首推孔子。儒学创立者孔子经常劝导弟子,交人首先要结识有兰花品格特点的人,要注意环境对人的潜袳默化的影响,"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在他周游列国的政治生涯中,遇到挫折,则以"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而自勉,并以兰花自喻是"贤臣",一时不知被重视任用,"与众草为伍",仍然坚持"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变节"。孔子从兰花的自然属性里找到了与儒家人格魅力的契合点,表达得通俗易懂。 <br></h3> <h3>伟大的儒学家爱国诗人屈原一生与兰花也有不解之缘。屈原的家乡乐平里的香炉坪,四季宜人,兰花遍地,他和小伙伴们无论是读书、玩耍还是放牛,总要带着兰花,到一处种一处。在屈原的作品️有多处描写兰花,寄托着诗人对美的人格和美好理想的追求,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有学者统计,在巜离骚》中有九处描写兰花;在巜九歌》中有七篇描写兰花。后来的儒学大师们对兰花的描述也基本是以孔子和屈原为范本。 <br></h3> <h3>历史上的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儒学的传承光大之人朱熹同样是一个喜爱兰花,并像屈原这样以兰自励,以兰自喻的人,他的后人一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朱熹曾经随意种了几株兰花,为不使它们受到意外伤害,特别编织了几幅竹帘围了起来,还是不放心,特别写诗铭志,"可能不作凉计划,护得幽兰到晚清",楚楚爱兰之心,小见一斑。 <br></h3> <h3>还有一个浙江余姚的明代大儒王阳明,他的"知行合一","心外无物"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很高,也是一位"养兰当养心"的智者,把养兰知识渗透到了他的哲学思想之中。他说道,立志用功,如同种树,要先有根芽,才能长出树干,再发出枝叶,而后才开花结果。重要的是根的栽培灌溉,用足了"栽培之功",还怕没有"枝叶花盈"吗? <br></h3> <h3>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修正人之兰,修身正人之德,求正人之风变成一种高贵的境地,享有"花之正人"美誉的兰花,天然成了人们精神追求的目标。这些千载流传的兰花和圣人之间的故事,启发我们要从赏花中汲取精神营养,使高尚、典雅、恬淡和坚贞的道德情操世代传承。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