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鬹,鼎,盉,斝,爵

一树红花

<h3>古代饮食文化中,三只脚的特别多,总是傻傻分不清。。。。。。</h3> <h3>特别喜欢这个黑皮三足陶鬹,精神奕奕,跟嘉博其它黑陶相比,从外形到质地都大不同,工艺造型娴熟干练,是大批生产后才有的自信和流畅,相似的绳纹和优美流线在黄河流域文化中经常看到,深深怀疑这个鬹并不是本地烧制,或从黄河下游聚落交换中得来,恰巧黄河下游文化中,也出现许多崧泽特征的带孔陶豆,小伙伴们讨论过它可能不是礼器,有实用的痕迹,深以为然,以袋足较深来看,它至少是淞泽晚期产品,以细腻质地来看,起初肯定不是明器,作为一件高档日用品,它必定使用过一段时间,主人或是聚落首领,最后随主人陪葬在墓中。与黄河流域的鬹相比,它的造型品相是最上流的,更可信是来自外域了。它身上的黑色,更像火燎而不像烟熏。。。,新石器时代,各区域文化交流不断,深信这个鬹身上的故事,应该很精彩。。。。。</h3> <h3>外形很像,工艺差不是一点点,质地松软,按年代可能更晚,功能应该是随葬品。</h3><h3>一直很疑惑以它们的大小,应该就是个单纯的饮用器具,说能生火加热,实在无法想象,除非是埋在炭火堆中。</h3> <h3>还很操心古人是怎样清洗杯子的。。。。。</h3> <h3>三只脚的小伙伴真多啊,这一件跟鬹很相似的,叫做鬲,作为地名时念ge,作为陶器时读作li,四声。起源地在渭河流域,内蒙古至山西中部,鬲是个象形字,明显看出口,腹,三个足。有说它是中国最古老文字的载体,在鬲上发现的几十个字符已初成系统,比殷墟甲骨文早了两千年,鬲是新石器时期黄河上游出品,烧煮器物,据说主要是烧肉汤和粥的(更担心清洗问题了),我一厢情愿的认为这是鬹的前身,从黄河上游向下游扩散的过程中,被改良成更小巧方便的饮用具,鬲的历史非常古老,至少六七千年,有单把鬲,低颈鬲两大类,后来成为商代的基本器种,而且是随葬品中的主要陶器。</h3><h3>用鬲来做部首的字很多,细思都有意像,比如隔,融,还有翮,鬻,鹝,蒚,槅,塥,鬴,隔,嗝,膈,滆,镉,鞷,䛿。。。。。</h3><h3>刚开始把鬲念成ge,跟鬹一起,曾灵光一闪想到“规格”是不是出自于此,表示祭祀时摆放鬹与鬲的讲究。。。。</h3> <h3>这件按角度,可能是四只脚,应该还是叫作鬲,外形不错</h3> <h3>有些凌乱,因为这件标明是鬲,但是三个足空心实心看不出区别。。。。。</h3> <h3>鬲到后期发展的很像鼎,但是脚还是空心的,商代的标志器物就是鬲,鬲上的饕餮纹,是传承自良渚神人兽面纹,学习并成功吸收了良渚的神政模式。</h3> <h3>早期的鼎,鼎的起源地在淮河上游的河南省南部以及山东地区,后来扩散到黄河中游和长江下游中游,以及渭河流域。最后扩散到华南以及越南北部。鼎在后来的发展中成为礼器中的重器。鼎与鬲的区别,就是它的脚是实心的,并且外形更大而笨重。嘉博崧泽展柜有模样比较端正的陶鼎,看来鼎一来到长江下游,古人就被这种新型锅圈粉,放弃了老式的釜,改用鼎来做饭了。</h3> <h3>这个鼎很勉强。。。。</h3> <h3>鼎有圆鼎,方鼎,三足鼎,四足鼎,有盖鼎,无盖鼎,陶鼎,铜鼎。。。。,周代以列鼎数目来代表身份等级。被视为传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h3> <h3>还是三足的小伙伴,这个叫盉,饮用器具。总结区别是它有个跟壶口分开的出水口,跟现代的药罐和茶壶很像。</h3> <h3>这件盉像是鬹与鬲的结合体,容貌很出众,令人印象深刻,古人没有保温杯,在烤火取暖的时候,放在火中烤一下,又能喝到热水,又能暖暖手。。。。,只是袋足的卫生死角要怎么处理呢?</h3><h3>另外,看这件文物的裂纹,对考古者修补者的耐心细心无比佩服。</h3> <h3>一级文物——三足鸟形盉,因为有三个脚,还能区分壶口和出水口,归类为盉。</h3> <h3>三足小伙伴都来列个队,这是斝,念jia,三声。很古老的礼器和酒器。年代比鬲更早一些,那两个壶口竖着的小柱子,可能后期出现的,应该是起到挂过滤网的作用,只是一直没弄明白怎么操作的。</h3> <h3>爵,酒器。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的,因为古装剧里经常看到,很高大上。</h3><h3><br></h3> <h3>边上的叫觚,念gu,一声。和爵配套使用,功能是盛放酒的。</h3> <h3>最后总结一下,三袋足,平口叫鬲。</h3><h3>三袋足,有颈,有流口,叫鬹。</h3><h3>三足,平口,大腹,叫鼎。</h3><h3>三足,分别有壶口,流口,叫盉。</h3><h3>三扁足,平口圆腹带俩小柱子,叫斝。</h3><h3>三长足,有长流口,叫爵。</h3><h3>古人对三足真的很钟情,相信它们彼此不是近邻就是远亲。</h3><h3>安安稳稳的它们,在文物中很亮眼,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后来再难见到这样的风格,好可惜。</h3><h3>其中盉,爵,鬹等都属斟酒用具,出现在级别较高等的墓葬中,鬲与鼎则是普通用具,出现在普通墓葬中。</h3><h3>自从有了农业,几乎同时就有了酒,古人对酒的感情至深,信之仰之,授我以米,还之以酒,本是献给天父地母的,今天我们,还酿得出几千年前的味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