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向西:向着梦中的梅里

不再年轻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是平生最难忘的一次旅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的川西已经是各路驴友纷至沓来的炙热之地了!所有的人都是乘兴而来,只是每个人的运气不同,所以,结果自然是大相径庭!因为在这个地质灾害频仍的地域,恶劣的天气已经不算什么了!只要不碰到地震、暴雨、泥石流等阻断行程的自然灾害,那就算好运气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临行前从媒体中得知的情况:从成都到稻城沿途的千里拥堵,金沙江上游堰塞湖致沿线万人撤离,当地雨雪交加,气温骤降……这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每每挑战着我旅行的信心和决心。然而,最终我还是在各种不顺的状况下开启了这次川西之行,这是因为这次的旅行对我而言是有着特殊的意义,我要完成自己的三个心愿!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站到成都,这是一个我所熟悉并喜欢的城市!之前来过很多次了,喜欢这里的风土人情、生活节奏,更喜欢这里的美食!不过这次的旅行重点不在这里,所以在这稍作休整,第二天一早就出发了。一路向西,天气还可以,下着零星小雨,路也还算是畅通,第一个目的地是海螺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螺沟的温度比成都至少低十度,所以快到的时候大家都已经换上了厚衣服,这里海拔也到了两三千米,同行的人里居然有人晕车,这一路上比较惨,吐得天昏地暗!有的已经开始有明显的高原反应了。当天下榻在沟外的酒店。吃完午饭后,大家逛了沟外的摩西小镇,这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一个重要的地点,当时毛主席在这里召开了摩西会议,做出了飞夺泸定桥的决定。小镇是那种中间铺着青石板路,两边商铺林立的古镇的形式,但是也是因为商业的裹挟,致使满眼所见都是些似曾相识的东西,除了轻微的高原反应提醒着这个小镇的特殊性外,其他乏善可陈。对了,这里有个法国人修建的教堂还不错!后院的柿子树在远山和薄雾的映衬下,倒成了我摄影的素材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一早乘坐景区大巴进入海螺沟。海螺沟位于贡嘎山雪峰脚下,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为数极少的低海拔易接近的冰川之一。从入口处开始,从山底到山顶分成一至四号营地,其中二号营地有温泉酒店,但如果不入住的话没必要去,观光大巴终点站在三号营地,剩下的路只能步行,真正的冰雪景观在三号和四号营地处。第一次听说海螺沟这个地名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刚参加工作,隔壁宿舍有个四川的同事给我们讲他的旅行提到了这个地方,还有一些当时他照的照片,他那会就已经是个地道的驴友了,而我这个东北人那时候到过的最远的地方是青岛。当时看他在冰川上和满是冰锥的冰洞里照的照片好生羡慕啊!那时就想着什么时候有机会也要去看一下。然而,这一晃就是二十年啊!现在终于也来到海螺沟了!真正到了这里,才发现其实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到处是冰川、冰瀑和挂满冰锥的冰洞。当然,这些都有,只是我的体力有限,一些景色只能远观,而有些则只能放弃了!不过毕竟还是来了,看到了雪山、冰川和冰瀑,只是没有看到冰洞,也没有勇气光着膀子在冰川上留念,略感遗憾!出沟的路上经过一片原始森林,意外碰到了一些很凶悍的狒狒!这是没人提醒过的,把我都吓得够呛,真的是抢东西啊!都没敢拍照,怕狒狒把手机抢走。还有一片红石滩很独特,据说石头表面的红色是一种苔藓,只是当时雨有点大,还起了大雾,所以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就走了。</p> <p>天主教堂</p> <h3>海螺沟摩西小镇。天主教堂院里的一棵柿子树</h3> <h3>贡嘎雪山</h3> <h3>海螺沟</h3> <h3>海螺沟</h3> <h3>海螺沟的四面观音像</h3> <h3>海螺沟的红石滩</h3> <h3>海螺沟里的原始森林</h3> <p class="ql-indent-1">从海螺沟出来已经是下午四点左右了,司机师傅跟我们说从海螺沟到下一站新都桥要走上五个多小时,出发的时候下着小雨,我们想着怎么着十点多也到了。然而,我们遇到的第一次考验马上就降临了!这段路最险的一段是翻越四千多米的折多山,路一直是盘山道,当车行至半山腰时小雨突然变成了大雪,当时的情况是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不像在城里,有街灯或者高速路有反光带,这里真的是漆黑一片,夹杂着漫天大雪,以我的目力看不出去十米,雨刷器已经打到最快了,可是仍然看不太清前面的路面,司机只好骑着道路中间的白线开,生怕跑偏,因为路边是没有护栏的!而盘山公路只是单车道很窄,路上偶尔会遇到一辆对面开来的车辆,错车时总是惊出一身的冷汗。这一路真的是心已经提到嗓子眼了!后来回忆的时候发现当时并没有想着如果怎样会如何如何,因为那会儿除了抓紧把手,紧盯前方外,脑子里其实什么都没想。我们直到午夜时分才赶到新都桥。</p><p class="ql-indent-1">在新都桥也没有做过多停留,第二天就直奔这次旅行的另一个主题:稻城。这一路上最让我难忘的是中间经过的一处可以看见连绵雪山的地方,当时我兴奋极了!让司机停车后,我带着相机就往公路边上的山丘上跑(当然,这种跑跟在平原上的跑是两个概念,准确的说应该叫疾步快走),边跑边观察着位置,准备好好拍几张照片,可当跑到最佳拍摄地点才发现没带三脚架!等我往回一看,真的是觉得有些绝望了!因为我已经跑了很远很远了!远处公路上的汽车和游人已经变得很小,而且这中间居然翻过了两个山丘!要知道这可是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如果回去取了脚架再回来,对我来说是肯定不可能的了!当时那种沮丧之情真的是无法言表的。就在这个时候,我那“天使”一样的旅伴收到了我的信息,竟然不辞辛苦的从已经走了一多半的地方又折回去帮我拿了三脚架,再送过来,这真的是让我感激涕零!等拍摄完往回走的时候,随着那股兴奋劲儿逐渐褪去,我突然就觉得很累,并且因行动过快出现了呼吸困难,以致最后竟然有些走不动了!可见我开始跑出来多远!现在想想真是有些不可思议!</p><p><br></p> <h3>新都桥到稻城之间的连绵雪山</h3> <p class="ql-indent-1">傍晚时分,我们一行到达了稻城的著名景点之一——红草滩。其实这片红草滩并不大,也不是那种令人惊艳的红,只是与周围的景色匹配起来就显得比较入画了。那会儿天色渐暗,随着夕阳西下,天边最后一抹晚霞正在快速的逝去,光线的变化反而把天空的云映照的有些五彩斑斓,红草滩周围的藏式建筑以及围绕的石头垒砌的墙,在傍晚的光线中形成了一道油画般的风景,就在这短暂的一刻,用相机留住了几张比较满意的照片。</p> <h3>稻城红草地</h3> <h3>稻城县</h3> <p>  第二天一早继续开车到扎灌崩,这里是前往亚丁景区的起点,我们落脚的酒店就在这里,从这儿开始才是进入到真正的景区游览了。安排好住处后就迫不及待的出发了。第一站是冲古寺,非常庄严、神圣的一座寺庙,在崇山峻岭之中,背依着贡嘎雪山,在周围苍翠的森林环抱下,一座洁白的寺院就坐落在半山腰,从远处眺望,依稀可见寺庙上方升腾起来的渺渺香烟,有那么一瞬间,仿若置身于世外仙境。</p><p class="ql-indent-1">而接下来的就是完成我的第二个心愿:那还是四年前,我曾来过亚丁一次,当时就是走到了这里之后,天开始下雨,雨还不小,那时上山的道路也没有现在这么好,都是泥泞的小路,在这种高海拔的地区在这种极差的路况下登山,旁边间或还有驮着游客的马队经过,还要留神避让,不小心就会摔倒,我们不时看到有一身泥水的游人狼狈的从身边经过下山。这种状态下登山是非常消耗体力的!当时大家尝试着往上走了一阵,最后估算了一下时间和体力,不得不放弃继续前行的计划,原地返回,只游览了洛绒牛场的木栈道,没有看到最上面的五色海、牛奶海。这种半途而废的旅行终归是让人有些遗憾和沮丧的。所以,这次我决心一定要完成上一次未完成的旅程,要把之前的遗憾弥补回来!</p><p class="ql-indent-1">真是天随人愿,也或许是我(还有同伴们)的决心和虔诚感动了上苍!从海螺沟开始,新都桥、稻城、亚丁这一路上天气越来越好,蓝天白云一直陪伴着我们,再加上有极其给力的同行旅伴为我分担了很大一部分负担,让我终于遂了这份心愿,虽然上去后看到的五色海和牛奶海远不如想象中那么美!但这一路的风景、经历和感悟,却仍然让我兴奋和欣慰!如果一个人能够不断的超越自我,那他的人生就会一直充满活力和精彩!</p><p><br></p> <h3>冲古寺</h3> <h3>冲古寺内</h3> <h3>仙乃日神山</h3> <h3>央迈勇神山</h3> <h3>央迈勇神山</h3> <h3>夏诺多吉神山</h3> <h3>洛绒牛场</h3> <h3>洛绒牛场</h3> <h3>亚丁五色海</h3> <p class="ql-indent-1">回到酒店的时候,已经是非常非常疲惫了!然鹅,停水、停电的噩耗继续给我们以重击(这在亚丁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酒店此时已经人满为患,很多没有经验但同样疲惫不堪的游客连住处都还没有着落,酒店前台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的,这时候我们就显得比较从容了。找了个桌子,每人要了一碗泡面,加上自己带的干粮,吃起来格外的香啊!晚上的温度下降的很快,大家已经把最厚的衣服都穿上了。这时候能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面,而且,我居然还弄到了一头大蒜,泡面、火腿肠就大蒜,简直不要太奢侈!突然回想起大学在宿舍时的夜宵标配了!</p><p class="ql-indent-1">幸好没过多长时间,就来了电和水,让疲惫的游客们可以舒服的洗漱一下了。</p><p class="ql-indent-1">当天晚上略有点遗憾的是没有在亚丁这么高的海拔处拍到星空和银河,也许是我的水平还不够,没掌握好拍摄的时间和方位。</p><p><br></p> <p class="ql-indent-1">从亚丁下山后,我们这个队伍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人提前返程,我则选择向着我的最后一个目标,也是最让我魂牵梦萦的目的地——梅里雪山继续西行!</p><p class="ql-indent-1">梅里雪山,与西藏的冈仁波齐山、青海的阿尼玛卿山和尕朵觉沃山并称为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在我的心里一直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很多关于她的神化的传说和美丽的风景图片让我向往已久,据传因为1990年一次严重的登山事故后,政府已经禁止任何专业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了。而在当地藏民的口中则是因为梅里雪山是一座不可触碰的神山,那些登山队员因为触怒了神而受到惩罚。这次的行程就像五年前去拉萨一样,一想到不论是现实距离还是心理距离都曾经那么遥不可及的地方,眼看着就近在咫尺,那种心潮澎湃又有点忐忑不安的感觉已经完全取代了旅途劳累和高原反应给我带来的不适。</p><p class="ql-indent-1">从稻城出发先到香格里拉,全程四百多公里,乘坐长途班车走了十个小时左右,本来已经订好了香格里拉的酒店,可是因为一路上走得很顺畅,到达香格里拉的时候感觉时间还早,经过一番考虑,觉得还是当天直接去德钦县(梅里雪山脚下的县城,飞来寺所在地,也是去梅里雪山的起点)下榻比较好,尤其是网上一查居然还有一趟末班长途班车到德钦,于是赶紧把酒店退掉,急急忙忙返回到长途汽车站……</p><p class="ql-indent-1">唉!悲催的是在那种地方,班车很多时候并不是很遵守时间(这种情况我在贵州的时候也碰到过),本来计算时间觉得来得及,结果到了之后被告知班车已经提前发车了。没办法,就在考虑要不要重新订个酒店住下的时候,同伴却已经联系了一辆顺路去德钦的车,比拉黑活的包车便宜一些,于是不再犹豫,上车启程,又经过几个小时的旅程,最终到达德钦县,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看不到远处的任何景色,搜了一家飞来寺旁边的旅馆住了下来。</p><p class="ql-indent-1">期间还有个小插曲:在从香格里拉到德钦的路上因为司机师傅有其他事,中间换了一辆车,结果居然把相机的三脚架落到前一辆车上了,幸好发现的及时,于是当即停在附近的一个小镇上,等着之前的司机师傅办完事把三脚架给我送过来,再重新启程。幸好碰到的这些人都特别好,很真诚、很忠厚,否则在那个人地两生的地方真的是束手无策!当时的心情也算是起伏跌宕了好一阵。</p><p class="ql-indent-1">晚上睡得并不踏实,总怕早上起晚了而错过了最佳拍摄时间,所以一晚上醒了好几次。清晨的德钦寒气逼人,即使穿上最厚的衣服也不觉得特别暖和,外面还是漆黑一片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来到了飞来寺的拍摄地点,提前占据了最有利的机位,一个长焦支在三脚架上,脖子上还挎了一个广角,旁边用手机支架支起了手机准备拍延时,接下来就是静待日出。</p><p class="ql-indent-1">当天边泛起鱼肚白,我的心也随之开始紧张,期间不停的试一下相机,看看是否一切正常,间断拍上一张看看效果如何。其实太阳升起跟落下都是很短暂的,大概只有十几分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拍到好的作品,不仅设备要好,技术要好,还得天气好,人品好!这世界也许就是这样:最让人感到震撼的往往都是发生在瞬间的,也对,如果震撼持续的时间太久,可能就变成另一种感受了!</p><p class="ql-indent-1">无论如何,当尚未露面的太阳把第一缕朝霞投射向天空的时候,当我亲眼目睹那被朝霞染成金橘色的梅里雪山的那一刻,那种整个山体像在燃烧一样的景象把我惊得目瞪口呆!虽然之前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日照金山的图片,但请你相信,那永远没法跟你亲眼见到的感觉相比!很快,随着太阳冉冉升起,更耀眼的阳光代替了火红的朝霞,雪山上的金色褪去,恢复了本来的洁白,近处八座佛塔在阳光的沐浴下显得越发的庄严神圣。</p><p><br></p> <h3>从飞来寺看梅里雪山</h3> <h3>从飞来寺看梅里雪山</h3> <p class="ql-indent-1">从飞来寺出来包了个面包车,向西当村出发,那里是进入雨崩村的入口,部分行囊留在飞来寺的旅馆里,等从雨崩村出来后再过来取。</p><p class="ql-indent-1">说到这,要稍微介绍一下:雨崩村位于云南梅里雪山东麓德钦县云岭乡境内,海拔在三千多米,目前尚无公路可通,进入雨崩有西当方向和尼农方向两条驿道,以西当驿道更为方便,需徒步或骑骡子,上坡12公里,下坡6公里,期间要翻越3700米垭口,我们这次选择的就是西当驿道。</p><p class="ql-indent-1">这个地方应该是我们所能到达的离梅里雪山最近的地方了!而我虽然在出发前已经从网上的攻略里得知这段路程的艰难,但是等到开始行程后,所体会到的困难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想!这是一段长十几公里的土路,路面上铺满了枯枝败叶和碎石子,路完全是被人和牲口踩出来的,所以部分路段相当崎岖难行,周围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距离很远才有一个不那么正规的路标,而且这是从海拔三千米的地方向着四千米的地方行进,中间只有一个驿站,前后除了我们自己几乎看不到其他游客,基本无法判断已经到达了什么位置,也不知道距离终点还有多远,那种感觉就是想前行遥遥无尽头,想撤退又不可能,极度的疲惫让我们每前进几十米就要歇上一会,背负的行囊和器材越来越沉重,感觉大脑已经开始乏氧,只有一个下意识的念头支撑着我们:赶紧到达雨崩村,其他的都没有力气去思考了。</p><p class="ql-indent-1">您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城里人平时如果连续走上二十公里,会是什么样的感觉?而这是在高海拔地区,负重登山,还没有正经的道路,那完全是对我体力的一种极限考验!感觉再增加任何一点额外的打击都可能导致意志崩溃!不过所有这一切的一切,在看到雨崩村那一刻都变得无所谓了!那真的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她坐落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坳里,近处群山连绵,苍翠斑斓,而远处的云端之上,则隐现着一座座雪峰,把这个百十来户的小村落陪衬的越发孤寂。雨崩村分上下村,上村可以通往攀登卡瓦格博(梅里雪山主峰)的中日联合登山大本营,而下村通往雨崩神瀑,沿途可以看到古篆天书、五树同根的奇景。</p><p class="ql-indent-1">走进雨崩村,在高低起伏的小路上缓缓前行,欣赏着道路两旁古朴陈旧的乡村屋舍,耳边鸡犬相闻,回想这一路上不断的被各种美景打动,心中对于美景兴奋的阈值也不断的升高,到了这一刻,反而已经没有前面那样的欢呼雀跃,喜形于色了,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之前所有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p><p class="ql-indent-1">住的是那种木房子,带木质阳台的类似于吊脚楼的旅馆,阳台朝向远处的雪山,专门是为欣赏远处雪山风景而设计的。晚饭时跟开旅馆的老板娘聊了起来,她原来还是东北老乡(沈阳人,原在银行供职),十年前因婚姻出现问题,跟朋友出来游玩散心,来到这里后立刻被这里的一切深深的吸引!随后变卖了老家的房产,辞掉了工作,只身来到这里安家,做起了旅馆生意,这两年已经很少回东北了。</p><p class="ql-indent-1">第二天早晨在这里再一次欣赏到了日照金山的景象,而且比飞来寺看到的更美,但对于内心的震撼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p><p class="ql-indent-1">综合考虑了路程和时间后,我们选择了前往雨崩神瀑这条路线,沿途的风景证实了我们选择的正确性。</p><p><br></p> <h3>雨崩村</h3> <h3>从雨崩村看梅里雪山</h3> <h3>雨崩村的神瀑</h3> <p class="ql-block"> 这次旅行就我个人而言是极富挑战性的!最终的结果让我备受鼓舞,也让自己更有信心去迎接新的挑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