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蔡琴的《出塞曲》

吴门一苇

<h3>请先打开视频听歌。。。然后再看文!</h3> <h3><p>从小读到的有关出塞的诗,是图片上这首:</p><p>《出塞二首·其一》 </p><p>作者:王昌龄</p><p>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br>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p><p><br></p><p>这首七绝曾被评为唐七绝压卷之作,是浩如烟海的唐诗七绝中的No.1。当然七绝中的第一,到底是这首,还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还是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后人还是有所争议,但至少,不是第一也是第一之一,这首诗的水平肯定是七绝第一梯队的无疑。</p><p><br></p><p>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说,王龙标这首《出塞》是多少脍炙人口,小学生反正是必须会背的。虽然生在和平年代,但“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凉,从小就萦绕在我心头。</p><p>大漠边关,对于我们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孩子来说,是入侵,是抵卸,是战争,是流血。。。是琵琶幽怨多的远嫁公主,是无定河边的骨,是春闺梦里的人。。。。</p><p>直到某一天,我听了蔡琴这首歌。<br></p></h3> <h3><p>蔡琴演唱十分动人,舒缓的中音,温婉的诉说,柔和又坚定的渴望。。。听的遍数多了,我突然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p><p><br></p><p>先来看看歌词,原作是著名女诗人席慕容:</p><p><br></p><p>《出塞曲》</p><p>作者:席慕容</p><p>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br>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br>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br>我心中的大好河山</p><p>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br>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br>如果你不爱听<br>那是因为<br>歌中没有你的渴望</p><p>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br>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br>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br>像那黄河岸 阴山旁<br>英雄骑马壮<br>骑马荣归故乡</p></h3> <h3><p>这首歌(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我听过的唯一一首跟传统《出塞》唱反调的,而且诗中明确的说:要是你不喜欢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p><p>而原因,很简单,席慕容是蒙古人。我们关于悲与欢、胜与败、善与恶、取与拿、归与还。。。长城、边塞、大漠、家国。。。所有这些概念,全是反着的,满拧的。</p><p>他们的英雄骑马荣归故乡的时候,带回的不仅是中原的文明与财富,更是中原男人的头颅、女人的贞操,他们的马头下,挂着滴血的刀。</p></h3> <h3>我不是民粹,也没毛病,只是听歌听多了,有点胡琢磨。客观地说,蔡琴这歌唱的,真好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