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绚烂的秋季,迎着暖阳,踏入古城西安,走进名师的讲堂,听最新的教育理念,看他们用思考点亮课堂,用行动成就梦想。捡拾一些思悟,写下小语人点滴感想。</h3><h3> 10月26日,2018“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在西安文理学院如期举行。千余名小语人聚集大礼堂一睹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与陕甘晋名师智慧课堂风采。
</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br></h3> <h3> 在翘首等待中盼来了第一节语文课。甘肃的特级教师徐世赟执教《白鹅》的第二课时,这篇课文正好刚上完,对文本非常熟悉,能预测讲些什么。也充满期待名师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徐老师开课听写三个词语引出鹅的高傲特点,然后从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去品读课文,在品读中习得方法。徐老师这节课很扎实,接地气。虽没有给我们太多出乎意料的设计,但在教学策略,细节处理上尽显名师风范,给我很多启发。例如:从听写词语串联全文设计巧妙;体会“反语”的表达方法时, 出示两个句子朗读对比体会,其中一句把原文的“鹅老爷”换成“白鹅”,从而体会鹅老爷的霸气等特点,并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反语” 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对比策略的运用恰到好处;理解“三眼一板”个词语时,先讲眼、板是节拍,并和学生表演这种节奏,紧接着问是哪三眼,哪一板。这一细节处理如此细致,足见老师的功力,也让我有拨云见雾之感。徐老师这节课是中年段阅读教学的范式。
</h3><h3><br></h3> <h3> 第二位出场的是戴建荣老师,很多年前就听过他的古诗教学,如今依然活跃在名师大家之列,足见其独领风骚的魅力。他执教的《江雪》,引领学生吟诵到吟唱到悟情,上出了古诗词浓浓的文化味儿。尤其悟情环节从柳宗元一次又一次被贬的经历,配以板书,自然而然让学生体悟到情感,真是水到渠成,润物无声。“吟唱”古诗带领学生和听课老师经历了一次从未有过的体验,而于我只是一时新奇,转瞬消失,因为那是我学不会,带不走的能力。与生俱来的乐感,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不是一朝一夕学会的。那就远远地观看、欣赏戴老师吧!最膜拜的是他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与研究,把诗词上成了文化艺术。我想,当他的学生是幸福的。
</h3><h3><br></h3> <h3> 紧接着是教学沙龙,山西省教科院崔云宏理事长进行了中肯的点评:徐老师的课年段目标清晰,紧抓关键词语表情达意作用,教学内容恰当,课堂提问精当。戴老师的古诗教学慎用之。古诗教学还是要正常教。
</h3><h3><br></h3> <h3> 中午第一节课是西安省能手侯娟老师的《搭船的鸟》第一课时,也算是一节读写结合课。她先从含有鸟字旁的形声字引出鸟,又出示鹦鹉图片导入课题。接着自主读文,整体感知这只鸟的形象。然后抓住第二自然段和四自然段进行品读,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有序描写翠鸟的外形以及用一连串动词写出它捕鱼的情景的方法。以段为范式,引导如何写出特点。最后学以致用,写一写小狗的外形与活动。老师提供图片与视频,学生写得很精彩。这节课打破了常规教学,阅读与习作结合,也是一个挑战。只是课堂上出现了小插曲,影响了整节课的完美呈现。
</h3><h3><br></h3> <h3> 浙江特级盛新凤老师带来《半截蜡烛》的示范课。这是一节令人耳目一新的课,通过板块式框架建构、语文化教学视野、自主化学习理念,活动化学习路径,情趣化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流程为:板块一导演说戏,让学生根据情节图说戏,目的是了解完整的故事情节;板块二演员演戏,这部分老师别出心裁,只挑杰奎琳的台词来演,师生合作表演剧本最精彩的部分。板块三编剧续剧,接着写剧本,保护蜡烛成功后,他们三人会怎样说,各选一个角色配台词;第四板块观众评戏,留疑:与家长讨论,既然主角是杰奎琳,为什么还要写夫人和杰克的台词。每个板块以游戏形式参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老师适时补充二战资料与视频,让学生容易融入剧本,体会人物情感。整节课学生学得开心,收获很多。
</h3><h3><br></h3> <h3> 27日早上首先是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的孙婷老师带来的《树之歌》。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参入度高,课堂活跃。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老师通过创设森林评选金牌大树这个情境,一步步引导孩子识字学文。识字方法多样,采用了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字理识字等。课文学习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学习,扮演大树,结合特点想画面,充分让孩子运用语言表达。
</h3><h3><br></h3> <h3> 接着是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的示范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预测的一些方法。蒋老师这节课颠覆了我对这种课型的猜想。他特别有创意,一张表格发挥巨大作用,通过一次次猜测完成表格填写,并从中习得预测的方法,猜测任务由易到难。然后用学到的预测方法看绘本《爱心树》故事框架及前面部分,预测故事的结尾。蒋老师的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善于用表格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理性思考。
</h3><h3><br></h3> <h3> 山西省的韩芳老师执教《慈母情深》,从课前互动到课题再到品读描写母亲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反复、倒装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韩老师语用意识很强,善于捕捉语言训练点,适时进行仿写、说话练习。
</h3><h3><br></h3> <h3> 吉老师是小语人熟悉而喜爱的语文名师。每一次都带给我们惊喜,这次执教的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的习作课《学习编童话》。吉老师引导学生由一个词语想象画面,再自由组合词语说一句话。接着让学生自由添加词语自编故事。在学生说故事时点拨总结编童话的方法:情节要完整,要有时间、地点、角色、事情;情感要美好、快乐;想象角色的对话、动作、神情等。最后学以致用,发挥想象编故事并写下来。结尾把方法编成儿歌,让学生熟记于心,学而有获。
</h3><h3><br></h3> <h3> 28日早终于迎来了王林波老师的《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王老师开口说:“有一种农作物,叶子和花长在地面上,果实长在土里,这是什么植物?”让孩子们猜。我心里犯嘀咕,怎么名师和我们的设计一样。当第一张土豆、第二张红薯图片出现后,我知道我想错了。名师总是有创新,总能全面解读文本,正确把握编者意图,准确选定语用训练点,把语用价值最大化。教学中聚焦母亲的语言描写,并与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课文中的语言描写,进行对比发现,语言描写逐渐从一问一答到有提示语到省略提示语到本课省略回答,让学生感受到人物语言描写方法在不同年级要求不一样,逐渐高升。的确做到教材只是个例子,用教材教语文。王老师用这节课意在告诉我们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有过硬的文本研读能力,要用读者意识读课文;要用小学语文教师的视觉读课文;要联系前后年级读课文;别忽视以前学习的经验,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学到关于写作的方法,真正学会用课文来教语文。
</h3><h3><br></h3> <h3> 最后一节课是浙江特级教师张祖庆带来的四年级“穿越写作课”。教学过程是:一、先回顾目录,梳理情节;二、聚焦懒人国,盘点奇葩事;三、聚焦精彩片段,发现写作规律;四、头脑风暴,打开穿越写作思路;五、写作,分享,追问。这不是一节传统意义上的写作课,而是一节读写一体课。前半堂读,后半节课写。用头脑风暴打开思路进行写作,用支架引领教给方法。
</h3><h3><br></h3> <h3> 总之,十节语文课,精彩纷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思考。从中我发现,西北地区与江浙的老师在教学理念上有区别。陕甘晋名师的五节课相对于我们更实用,重在落实语用。而江浙的名师善于创新,每个人都有自己研究的方向,形成了独有的风格。五位女老师与五位男老师的课堂也有不同。女老师知性大方,感性活泼,课堂热闹。男老师都风趣幽默,比较理性,敢于等待。
丝路之秋,那是我们小语人的盛会。 每一次学习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名师课堂为镜,反思自己的教学,知不足,然后敢于实践、尝试,把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点滴经验,做一个幸福而明白的小语人,不断前行。<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