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秋天来了,黄色、红色、金色,一抹抹,一簇簇,在晨曦中,在夕阳下,碧罗雪山层林尽染,谷川村又迎来了一年中最美丽的时刻。</h3> <h3>扶贫走访的路上,看山看水看风景,遇人遇事遇自己,你总会被一些山、水、人、事感动。</h3><h3> 荒野如此美好,一旦走进野外,这些搞地质、搞地理出身的教授们,就像一头头闯入菜地的牛,兴奋异常,停下脚步研究起了石头,在他们眼里,山脉、河流、岩石,乃至于每一块石头都隐藏着远古的秘密。</h3> <h3>运气好的话,猛然回头你会遇见彩虹,美到极致,如诗如画。</h3> <h3><font color="#010101">又如这些山路,有时把羊群分开,又会在前方聚拢,一切顺其自然。有时迂回曲折,柳暗花明,在转角处遇见更美的风景。有时波浪前进,螺旋上升,最终你会站在最高处迎风呼啸 !</font></h3> <h3>又如这沧江之水,四季如歌,有时漫江碧透,有时泥沙俱下,既令人赞叹,又令人感叹: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扶贫滋味未偿不是如此。</h3> <h3>这次学院李书记带队扶贫,从昆明到石登乡谷川村,一路风尘仆仆。路上先去看望参加驾驶培训的贫困户驾驶培训人员,能免费参加学院组织的驾驶培训,学习到一门终身受用的驾驶技术,这令学员们兴奋异常,脱贫致富的决心更加坚定。</h3> <h3>之后考察调研贫困户异地搬迁点,在县城参观完搬迁点后,看到贫困户即将入驻的现代化小区,医院、幼儿园、小学、中学配套完善,一应俱全,回想对比他们曾经居住的大山深处,深感今非昔比、换了人间,令一行人对国家的扶贫政策感叹不已。</h3> <h3>第二天从县城赶往谷川的路上,又遇沿江道路滑坡封闭施工,黄昏时分才赶到谷川村委会。村委会与乡政府隔江相望,但实际要穿越V型峡谷,走之字山路,相距约25公里,隔江打招呼,见面走一天,是两岸居民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h3><h3> </h3> <h3>而我们的6名驻村工作队员,就长年奔波在这高山峡谷之中,他们是没有户口的谷川人。今年上半年,一位队员在前往不通路的迪仕村走访途中摔伤,造成脚部粉碎性骨折,回家治疗养伤,至今不能行走。村里条件有限,去年以前谷川小学的孩子们就居住在铁皮屋内,现在小学建好了,孩子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钢筋混泥土房屋,而队员们又搬进了原先孩子们居住的铁皮屋,两三个人就挤在一间屋内,条件非常艰苦。队员们有的孩子小,有的妻子患病、有的儿子参加高考,有的婚期推迟,但为了扶贫事业,他们互相鼓励,干劲十足。队员们都很乐观,每天干活回家,自己生火做饭,一样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队员中有姓姚、姓钱、姓李,他们戏称自己的工作队是“摇钱树”组合,谷川村民则信心十足的说,有了“摇钱树”,脱贫致富不用愁。</h3> <h3>队员们居住的这所小学,出了一个云南省最美教师李启玲,她身上的许多光环,令许多教育工作者一辈子难以企及:马云乡村教师奖、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希望工程园丁奖 、五一巾帼标兵。 28年前,她为爱情从内地来到这个偏僻的山村,从代课教师到校长再到教导主任,学习拉玛话,学做拉玛人,一辈子把爱无私奉献,陪大山里的孩子追梦、圆梦。</h3><h3> </h3> <h3> 作为怒江人,我对一些怒江往事更深有体会,在她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父辈们的影子。</h3><h3> 50年前,一大批年青人从省城学校毕业,直接分配到了怒江的各个角落,而有一批丽江师范毕业的学生则被分配到怒江更远的地方。那时候,怒江教育和一切事业才刚刚起步,这些年轻人们响应祖国号召,如同启明星一样,散落在怒江峡谷的各个山头,当起了山大王。一师一校,甚至一师一生,他们在火塘边扯起怒江教育的旗帜,然而由于语言不通,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是,当老师之前得先当学生,得先向家长学生学习傈僳话,拉玛话、怒族话、独龙话、普米话。当然,多年以后,这批人都成功“转型”,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傈僳人,拉玛人、怒族人、独龙人、普米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少数民族学生,让一批又一批的山里人走出大山。他们应该是怒江教育的无冕之王!经常听人讲起他们的故事,以至于后来,每当我听到那首著名的西双版纳的歌曲“让我 听懂你的语言,让我 溶进你的世界”时,我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他们。</h3><h3> 他们中有若干我熟悉长辈,如今都70岁以上了,终有一天,当他们老得走不动路也唱不动歌,坐在炉火边的打盹的时候,是否还会想起50年前的那一个个孤寂的夜晚,只有怒江的涛涛江水和满天的星空陪伴着他们,远处,则传来傈僳族“呀拉依”的咏叹调……</h3> <h3>走访凤川村,此时行程已接近3万步,但走访还未结束。黄昏时分,我们拐进了一户人家。这是学院李书记的挂帮户,这一户有些特别,男主人是个哑巴,而女主人却讲一口普通话。谷川方圆数百里属少数民族"直过区",这里的民族,属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许多人讲汉话都不利索,而女主人却讲普通话? 很奇怪,这一定是有故事的人家。</h3><div> 原来,这家女主人从小被拐卖到山东,经历颇为曲折,尽管后来给夫家生了一双儿女,但却仍然难逃被男人打骂的命运,受尽折磨,熬到40多岁时终于逃离,回到了朝思暮想的谷川,毅然嫁给了哑巴,这一次,是她心甘情愿的。</div><div> 哑巴很能干,总是默默干活。上次去的时候,哑巴正在自己动手建房,拓土基,削木料,拌沙灰,小院里风生水气,此时无声却胜似有声。这次去,房子已经建好,这是哑巴一个人的杰作,我们向他伸出了大拇指,哑巴还往旁边指了指,原来,在妻子的鼓励下,哑巴还建了洗澡室,家门口甚至还建起了分"男、女"的厕所,呵! 这真是伟大的奇迹! 厕所和澡室应该乡村文明的标志,一户人家有了厕所,那就是精神有了质的改变,若两者兼俱,那就是一场彻底的革命。</div><div> 这也令我想起几次到三家村寄宿时,想出去"方便"一下成了最不方便的问题,同事们更为"方便"伤透了脑筋,每次总得跟村里的两只大黄狗斗智斗勇,闹出很多笑话,每次无论你跑多远,藏的多隐弊,两只大黄狗总会尾随而至,还没等你起身,两只黄狗就在身后抢夺战利品,打狗棍法此时并不起作用,令人狼狈不堪。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这大概是本性了。以至于每次"方便"归来,同事们都如释重负,像是完成一件大事一般,既有惊恐之色,亦有得胜归来的满足感。</div><div> 自从女人来了以后,哑巴的小院里就逐渐热闹起来。站在院里,耳闻目及之处,上百棵核桃已然成林,一阵轻风吹来,哗啦啦涛声阵阵,300多只鸡成群觅食,咯咯叫个不停,30多头猪在圈舍里哼哼唧唧……</div><div> 呵! 这是我在谷川看到的最有范儿的贫困户! 扶贫扶志,这样的贫困户,一定要好好帮扶!</div><div> 站在院里,我们和女主人聊了起来。</div><div>"今年有900斤核桃卖不出去,如果能卖出去,我想用卖得的钱买玉米喂猪,你们能不能帮帮我",</div><div>"这没问题,我们帮你销售。你把鸡猪也养好了,我们帮你联系销路"。女人笑了,笑得如此灿烂。</div><div> "你当初不想跑吗?"</div><div> "当然想,但我东南西北分不清,跑不了"</div><div> "有一次,我丈夫喝完酒后又打我,头打破了,血就一直哗哗往下流",女人的手比划着" 也没人管我,他家一个亲戚看我不行了带我到医院,我很感激他"</div><div> "你有一双儿女,你不想他们吗?"</div><div>"当然想,但那样的日子没法过了,我一定要回来",</div><div> "现在儿女长大了,儿子也已经25岁了。前段时间,想他们,我回去山东看了一次,丈夫说他后悔了,不让我走,说婚姻关系未解除,我说我当时是被逼的,所有的手续我都没有参与,全是你们家代办的,你们是犯法。丈夫终于哑口无言,我又回来了"。</div><div> 一个历害的女人,当初因为无知善良被拐到了山东,如今因为聪明、自强、勇敢而逃离,甚至丢下一切,走的决绝而潇洒! 她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她正用所有的见识改变着一切,创造着一切!</div><div> </div><div> "现在的丈夫,他不会说话,只会默默干活,但对我很好,尤其我生病了,他就一直在我身边照顾我,我很知足了"。</div><div> "唉,我的伤心故事,讲几天也讲不完,可以拍一部电视剧了",说完,一直笑着的女人眼里泛出了泪花……</div><div> 走访完回到乡上,已是夜里9点,吃完饭已是10点,江对面的谷川村星星点点,灯光依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