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菡萏香销梧叶黄, 南国新秋桂枝香。十月金秋, 我们巩义一行70位教育人来到有“中吴要辅”之称的江苏省常州市,走进百年名校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零距离感受新基础的魅力。</h3><h3> 10月29日,学习第三天。上午我们在局前街小学听了两位年轻老师带来的类文教学研讨课《科普童话》和《做大象真好》,并现场观摩了语文学科教研活动。中午即乘车赶往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紫云校区进行实地考察。</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高羽佳老师执教《科普童话》现场</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嵇老师”和孩子们为大家带来了研讨课《做大象真好》</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师们现场观摩了局前街小学语文学科组进行的学科研讨,金东旭主任进行精彩点评</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校刚刚四年的紫云小学校区</h3> <h3> 下午,在短暂参观第二实验小学紫云校区校园文化之后,我们在二楼报告厅聆听了教育集团叶伟峰校长《在集团办学中彰显“生命•实践”的魅力》、孙敏副校长《立场决定思维,价值引领变革》、郭玉琴副校长《学生日常活动的系列设计》三场报告。</h3> <h3> 紧张的参观学习之后,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和反思,下面是各个小组学员的学习感悟摘录:</h3><h3><br></h3><h3><br></h3> <h3><b>第一小组 紫荆实验学校 曹变娜:</b></h3><h3> 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借今天的两节课我来简要的概括一下。第一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语言文字方面。如《做大象真好》这一课老师从头至尾都在培养孩子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丰富性。第二,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教学设计要侧重对思维的关照,对学科独有的审美的关照。今天讲的《科普童话》开始就注重训练孩子把童话转化为科普卡的能力,后来又回归到语言文字上。而《做大象真好》主要训练学生对同一类内容不同文本的比较思维上。并且这两课都注重培养学生借语言文字来感知文本内容。第三,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课堂对教师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传递知识的层面,更重要的是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提升,引领孩子走向老师设置的目标。这样的课堂对教师的要求非常的高。它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深度开发教材的能力。其次要转变观念,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后在资源生成后能快速对资源进行梳理归类,对全体学生进行引导和提升。第四方面,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课堂上的学生应该是最活跃的主体,他们能积极地进行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然后用自己的学科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h3><h3><br></h3> <h3><b>第二小组:第三小学 闫志军</b></h3><h3> 高羽佳老师的《科普童话》首先对学过的童话进行了回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接着从两组词语让学生归类发现两种飞机特点。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及时的进行归类提升。接着从科普资料卡让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语来介绍事物的特点。体会科普语言的严谨。再到制作科普卡并在对比中明白科普童话的特点,知道如何创作科普童话的奥秘。高老师的课的充分体现了整体性思维即让学生明晰创编科普童话的路径和方法。通过了解科普童话特征,知道如何制作科普卡,了解了童话的创编方式,对比中生成了科普童话的特点。学生走出课堂有了科普童话的阅读策略,学生比较、归纳、梳理的能力有提升。同伴评课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开放不是思维的游走"。这个开放是指向教学目标的向。老师充分了解学情,在制作科普卡时留足时间。反思我的课堂我感到我的不能称之为课,老师的学情诊断之功,板块间的层层推进,语言的简练、及时的点拨等等专业素养让人敬仰。这样得课真值得我们一遍遍的学习,能够在我的课堂上呈现一点就是最大的收获。冀老师(不知道是哪个字)的课《做大象真好》准确的把握学情抓住低年级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从看图猜动物锻炼孩子的认真观察、连贯表达的能力,到老师讲故事学生听故事锻炼学生倾听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词语训练到用什么像什么说一句话的训练。学生的想象表达超乎我们的想像。在第二环节中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阅读。看故事说大象的特点到创编故事。这样的课堂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尤其是当学生读错拼音时,老师问:"你需要帮忙还是自己来?"充分尊重学生。在一遍遍的读中让学生感悟语言之趣之美。学生在一节课中习得对同一形象的多种形式的表达,能够提炼出结构性词语,创编诗歌由输入变为输出,语用价值得以滋养。教研员评课时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互动生成式让教学共生"让我深思。</h3><h3></h3><h3><br></h3> <h3><b>第一大组第三小组:</b></h3><h3> 今天上午在局前街小学观摩了两节语文课和他们的评课教研活动。这两节语文课和我们当前探索时期的巩义的语文课堂相比较,每人都有真切的感受。我们在倍感压力的同时,也稍微明白了一点探索的方向,看到了前方点点的光亮。 今天下午我们到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紫云校区进行了参观学习,聆听了叶伟峰校长《在集团办学中彰显“生命•实践”的魅力》、孙敏副校长关于《立场决定思维,价值引领变革》、郭玉琴副校长《学生日常活动的系列设计》三场报告。郭校长的报告中班级活动的案例《“爱•责任”年段系列活动策划》让我感触很深,该系列活动体现了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全程综合意识,有清晰、具体、可实现的活动目标,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追求教育的长效性。对学生而言,不仅在活动时获得不同寻常的体验,还成为成长中难以忘怀的记忆和促进变化的契机。 </h3><h3><br></h3> <h3><b> 第四组:</b></h3><h3> 上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两节语文类文本教学,让我们眼前一亮,高老师和嵇老师深厚的语文素养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人。</h3><h3>1.研究已经从单文本教学走向了类文本教学,从不同层面组织教材,教学设计时关注了思维的整体化、结构化、开放性,使师生的思维向纵深生长。</h3><h3>2.对新鲜语言的关注、简洁清晰的表达、儿童化的课堂语言、启发性的提问、提炼性的总结,一步一步把孩子的思维引向深处。</h3><h3>3.灵动活泼的课堂,让我们时时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对生命的关注。在老师的感染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课堂上迸发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展。</h3><h3>4.评课环节,执课教师深刻反思自己教学中的细节,表现出了积极进取、深入思考的态度;教研团队人人有观点、各个有见解,从不同微度深入分析了教学环节;教研员金老师的点拨让我们看到了专家的观课视角,及对教师的肯定和尊重。</h3><h3>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教研活动,立足于课堂,扎实、有效,切实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研究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h3><h3><br></h3> <h3><b>第五小组: 真实课堂体现“生命•实践”</b></h3><h3> 虽然一天的学习紧张又繁重,但是第五小组全体学员教师依然对局小两位老师的课堂,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教师都积极发表感想,把点状化的思想整合梳理,总结如下:</h3><h3>1.两位教师的课堂都具有大开放式的导入。</h3><h3>开放式的导入指向了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面向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关注了学生的年段特征。</h3><h3>2.核心推进的过程真实而自然。</h3><h3>教师的大问题设计,引导语设计符合儿童的生活和心理。这样自然的语言,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真学习,真思考,真成长。</h3><h3>3.两位教师具有扎实的新基本功</h3><h3>两位教师的热身能力,倾听能力和课堂的引导能力都很强,能及时将学生的半成品资源变成成品。</h3><h3>两位教师们舍得重心下移,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成长。</h3><h3>两位教师的课堂是一个大整体,而这个大整体是由每个部分的小整体组合而成,教师在学生的学结构和用结构之间灵活转变。不断地进行输入和输出。时刻给予学生生长。</h3><h3> 小结:一教师们不管是上哪一类型的课,必须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设置育人价值,体现新基础理念。二教师们也必须在与学生的相处中锻炼自己的新基本功。三教师之间一定要通过同伴互助,区域教研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h3><h3> “新基础教育”是具有长足的生命力的。教师、学生和课堂,怎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我们任重道远,并且也会砥砺前行。</h3><h3><br></h3> <h3><b>第六小组:</b></h3><h3> 作为数学老师,今天都是跨学科听课,虽然学科不同,但是共同层面的价值、共同层面的过程教学、过程结构和数学课的展开逻辑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做法,引起共鸣。</h3><h3> 1.两位老师都做到了重心下移。新基础的课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课堂上开放的具体表现,就是面向所有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开放。课堂上做到了五还,比如说在做科普资料卡的时候,老师用了10分钟的时间,真正的放下去了,把时间、空间等都还给学生了。</h3><h3> 2.是育人价值的问题,第二节课,它的结构是关联的,是结构关联的设计,其次是开放互动的生长。我们现在最大的困惑就是不敢放,或者说有时候发下去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回应和点拨。</h3><h3> 3.这两节课的课堂容量非常大,老师的专业素养特别高。例如老师的评价都是有导向的,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样的评价不单单是语文课上需要的,我们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都需要学生完整有序的表达,它是思维品质的一种体现。</h3><h3> 4.《做大象真好》一课,最后一个环节,“我是一头大象”,老师让学生都变成一头大象,同桌互相介绍。这是老师说了一句话“可以用黑板上的词,也可以自己想着说。”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性。</h3><h3></h3><h3></h3><h3><br></h3> <h3><b>第七组:芝田一中 赵倩倩</b></h3><h3> 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够成就一节好课,这是经过今天上午两节语文课的观摩后的最直观的感受。首先,教师的重心下移稳步推进,并且注重引导学生,给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做到还时间;其次,将教材整合落到课堂:类文阅读,将综合课内外教材,并且把同类型的文章放在一起,在相类似文章中探寻不同;再次,对资源的捕捉、回收能力很强,并且能够通过及时的点拨促成课堂推进和生成资源的放大;最后,以身示范了重心下移怎样进行。我们需要结合本校特色适度借鉴。下午的报告启发我们反思学校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素质标准,将动力内化,形成我愿意、我做好的观念。</h3> <h3><b>第八组:芝田一中 赵兴龙</b></h3><h3> 今天上午听了高羽佳老师的《科普童话》和《做大象真好》使我对教结构用结构,课题各个环节递进关系推进等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呈现出了积极的生命状态。两节课都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发言想象力等。下午到紫云小学学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郭玉琴老师所做的报告《学生日常活动的系列设计》 ,报告从学校活动系列中的新晨会、七彩童年、四季课程和班级活动系列中岗位生活和活动生活的做法重点做了具体的介绍,操作性强,符合各年段学生的特点,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成长需要,多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