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撒小玲</h3> <h3>拙作《和州撒氏家族沧桑》在家族群里征求意见,陆续收到一些反馈,其中不少人建议说:“撒慧英对撒家、对和县贡献都很大,应该花点笔墨来写。”由于我从小不在和州生活,对家族情况不太了解,这次为了写家族沧桑,才去和州做了点调察,通过电话、微信访问了撒氏族人。为了了解撒慧英(我称呼二姑妈)的事迹,我联系到从没见过面的表姐表哥(二姑妈的女儿儿子),以及文瑾大姐,从他们那儿了解情况,使我对慧英姑妈增添了更多敬佩。<br></h3> <h3>提起撒慧英,撒氏家族可能很多人都久闻大名,因为她是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古人云:“传奇者,因奇而传”。慧英姑妈一生曲折坎坷,犹如一个生动的传奇故事。在民国风云激荡的年代,有很多跌宕起伏的人生剧目上演。慧英姑妈出生于1921年民国鼎盛时期,她成长的二三十年代,和州“撒万成”商号正处于最兴旺时期,受家庭环境熏陶,她从小就学到很多新知识,有独立思想,懂得经商,并且善于处人干事。她智慧、美貌、才情兼具,堪称民国时期的新女性,和州小城远近闻名的一朵花。<br></h3> <h3>慧英姑妈的父亲因病去世很早,她从小乖巧玲珑,读书用功,又会做家务,长得亭亭玉立,深受大家的喜爱。她从懂事起就协助母亲经营“撒万隆”的生意,把撒家酱园店打理得井井有条,长辈们看到都夸赞不已。<br></h3> <h3>民国时期的婚姻,大都是封建包配婚姻。慧英姑姑15岁时,家里为她订了一门亲事,男方为和州禹氏,是回民,以经商为业,算得上是县城大户,两家门当户对,又有上代联姻,可谓世亲,家族中人都认为是良缘佳偶。但是她对家庭包办婚姻极为反感,天生的叛逆性格,使她在结婚前作出决断,选择离家出走。“逃婚”的故事,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我们都见过,但真要发生在身边,是我们的亲人,你才能体会到那有多难!对一位弱女子,她需要背井离乡,需要远离亲人,需要面对世俗传统,甚至受到道貌岸然旧礼教人士的唾骂和污蔑。年仅15岁的慧英以极大的勇气,无所畏惧,冲破罗网,为了争取独立和自由,义无反顾地走出家门,走出和州,走向风云激荡的时代。<br></h3> <h3>她独自一人来到南京,这里是国民政府的首都,是个陌生的大城市。在南京她认识了进步青年买德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共同的处境,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拼搏,共同的追求,使两个陌路人相识相知。在时代的洪流中,两人热血青年越走越近,越处越亲密。日寇发动侵华战争,抗日热潮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在买德钧影响和带领下,他们共同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去。两人随着流亡群众,一同来到湖北宜昌,参加了抗日战地服务团工作。每天都和全国各地的爱国流亡学生、青年一起宣传抗日,为前线抗日将士服务。面对日本鬼子的疯狂侵略,他们不害怕,不退缩,为全民族抗战事业,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1937年在湖北宜昌,撒慧英与买德钧结了婚,满腔热血让两人走到了一起,进步情怀使两人结为终身伴侣。<br></h3> <h3>同年底慧英姑妈生下爱女,为纪念宜昌取名“报宜”。她和买德钧的婚后生活很苦,但精神生活很幸福,买德钧体贴慧英是富裕家庭出来的大小姐,什么家务活都抢着做,慧英姑妈也很爱夫君,晚年时她还说:“德钧是她一生的挚爱”。两人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当时正逢乱世,日本鬼子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国破家亡,为了生活他们到处奔波,从宜昌到重庆,投靠撒应昌三叔,三叔带着一家老小从和州跑反到重庆。在重庆期间,慧英和买德钧的第二个孩子也降临人间,取名为“报重”。撒世良(后来成为中国远征军的士兵)当时从西安开车到重庆,了解到慧英生活艰难,多次拿钱接济她们,慧英姑妈就是这样艰难地生活着。天有不测风云,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买德钧在从事地下活动中被国民党抓捕,后残遭杀害。当时慧英还不到30岁,儿子出生仅八个月。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慧英姑妈伤心欲绝。若不是为了三个孩子,她也要随夫君而去。<br></h3> <h3>夫君人已去,人生的路还要继续走。为了生活下去,她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回到家乡和州,靠着乡邻和族人的关怀共渡生活难关。回到和州,家已不是当年的家,自从日本鬼子炸弹将撒家经营多年的商铺和仓库炸毁后,家人四处逃散,流离失所。三个哥哥也因病相继去世,家中只剩下老母亲和大嫂,还有大哥留下的几个孩子,于是他和母亲又重操旧业,将“撒万隆”酱园店重新整顿开张营业,她到处商谈生意,辛勤打理,终于给酱园店带来生机,为“撒万隆”商号做出了贡献!<br></h3> <h3>另外,她还为夫君买家的水上运输帮了不少忙。当时旧中国,沿江一带大多依靠水上运输。夫君买德钧的父母就是靠租用洋商小轮在南京到和县金河口码头间搬运货物,以此来维系一家人生活,慧英姑姑回来后主动挑大梁,随着买家人也跑了一段时间水上运输。那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随着物流量的增加,船运运力不足,慧英姑妈自然而然想到公路运输,认为公路搞运输更便捷。慧英姑妈和娘家人商量,于1947年创办了和含汽车运输公司,董事长为“买英”(为纪念夫君,坚持使用夫姓)。自己跟车跑运输,兼当售票员。无论刮风下雨,天天如此。随着客运人流的增加,车子每天往返好几趟,当时路况很差,又不好走,慧英姑妈又萌发了修公路的想法。<br></h3> <h3>民国时,政府把修路的重担转嫁给私营企业,改官办为商办,由私营企业代管。慧英和母亲商量后,卖掉了家里仅有的8亩地,又多方筹集资金,修筑了和县到含山的公路。当时她和政府签订了合同,用征收20年养路费作为修筑这段路投资的补偿。1949年新中国建立,和州解放,公路收归国家,过去旧账也一笔勾消。直至1979年改革开放后,安徽省公路厅撰写公路史,曾特地到芜湖找到撒慧英了解情况,进行调查采访,并写成文章。对于“买英”修筑和含公路的这段历史,可以到安徽省交通厅或巢湖交通公路部门的部门志或档案中查找,因为笔者年老精力不足,无力查证,只能提供线索了。<br></h3> <h3>修路时还有一段小插曲:和县到含山全长50里,但只修了45里,还剩下5里没修。为什么呢?原来一些拉板车、赶马车的苦力,想到路修好了他们就要失业,于是一齐跑到慧英姑妈家跪求,请留一碗饭给他们吃。于是特地留了5公里没修,让拉板车、赶马车这些穷苦人能继续干他们的老营生。<br></h3> <h3>新中国成立后,慧英姑妈被安排到芜湖化工厂上班,后又调至永华纸箱厂上班。不管在哪里工作,她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多次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和生产标兵,直至退休。时间匆匆而逝,再传奇的姑妈也抵不过无情的岁月,在二十世纪初,这位耄耋老人带着她的傲骨和传奇,离开了这个世界。<br></h3> <h3>往事烟消未去远,大浪陶沙真金现。综观慧英姑妈的一生,生于乱世,长于底层,她是一位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曾为和州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过贡献。她独立自强,傲然挺拔,从来不向命运低头,时刻在为社会奉献,无愧为传奇女子,实乃是巾帼英杰,值得后人永远怀念。
2018年10月29日<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