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让五年内新教师快速成长,广济学区组织了青年教师成长活动营。</h3><h3> 2018年10月29日,研课小组的老师们相聚海曙区横街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教研活动。</h3><h3> 本次活动共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华天小学谢欢娜老师、望春小学毛佳涛老师与横小601班、201班的孩子们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两堂课。第二环节为评课议课环节,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讨论氛围十分热烈。</h3> <h1><font color="#b04fbb"><b>谢欢娜《分数除法整理与复习》</b></font></h1><h3> </h3> <h1><br></h1><h3> 一、自主整理,合作讨论</h3><h3>师:先和同桌说一说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h3><h3>同桌互相交流讨论。</h3><h3>学生介绍事先准备的思维导图</h3><h3><br></h3> <h3>学生介绍本单元的知识点</h3><h3>教师板书</h3> <h3>二、巩固练习</h3> <h3><br></h3> <h3></h3><h3>1、分数除法计算</h3><h3>PPT出示: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h3><h3>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简述做法</h3><h3>2、分数除法解决问题</h3><h3>师:我们不仅要会计算也要会灵活地解决问题。</h3><h3>出示:我们班有男生12人,女生18人,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h3><h3>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解答。</h3><h3>全班交流</h3> <h3>师:将这道题改编一下,你还会做吗?</h3><h3>学生独立思考</h3> <h3><br></h3><h3>师:在做的时候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解题。</h3> <h3></h3><h3>全班交流</h3><h3>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h3><h3>生:找准单位“1”。</h3><h3><br></h3> <h3>师:再改编一下,你还能做吗?</h3><h3>学生1用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h3><h3>学生2用列式的方法直接解决。</h3><h3>对比这两种方法。</h3><h3>师:解决这一类问题关键是什么?</h3><h3>生:1、找准数量关系;2、找单位“1”。</h3> <h3>师:这道题你能解决吗?<h3>学生独立完成。</h3><h3>全班交流。</h3><h3>师总结:在总量不清的情况下我们用单位“1”来表示,像这里工作总量我们就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h3><h3>三、总结全课</h3><h3>师: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h3><h3>学生分享收获。</h3></h3> <h1><font color="#167efb"><b>评课环节:</b></font></h1><h3><font color="#ed2308">一、亮点</font></h3><h3>1、谢老师本节课节奏紧凑,内容完整。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一单元所学,并由学生介绍本单元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h3><h3>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对方法的提炼,引导学生要理清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h3><h3><font color="#ed2308">二、不足之处与建议</font></h3><h3>1、《分数除法》这一单元内容较多,包含计算部分和解决问题部分,建议选择其中的一块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会更加有针对性。</h3><h3>2、谢老师整节课教师讲的比较多,留给孩子们表达的时间不够充分,解决问题部分点到为止,分析的不够透彻。</h3><h3>3、并不是所有的复习课都是以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复习与整理,也可以采取其他模式,如前侧,例题引入等模式进行。</h3><h3><br></h3> <h1><b><font color="#b04fbb">毛佳涛《6的乘法口诀》</font></b></h1><h3><font color="#01010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师:欢迎来到毛老师的数学农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PPT出示大苹果</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师:谁愿意来摘苹果,要说完整,还要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font></h3> <h3><h3>二、独立思考,探究新知</h3>PPT出示:一朵花<h3>师:你看到了什么?</h3><h3>生:一朵花</h3><h3>师:一朵花有6片花瓣,就是1个6.</h3><h3>PPT出示:两朵花</h3><h3>生:两朵花有12片花瓣</h3></h3> <h3>师: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h3>生独立填表格</h3><h3>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h3><h3>生:每次都多了一个6。</h3><h3>师:我们求几个6相加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那1个6可以写成什么乘法算式呢?</h3><h3>(板书:1×6=6 6×1=6)</h3><h3>师:这两个乘法算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h3><h3>生: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h3><h3>师:那2朵呢?</h3><h3>(板书:2×6=12 6×2=12)</h3><h3>师:接下去请在学习单上写一写算式。</h3><h3>(板书:1×6=6 6×1=6</h3><h3> 2×6=12 6×2=12</h3><h3> 3×6=12 6×3=18</h3><h3> 4×6=12 6×4=24</h3><h3> 5×6=12 6×5=30</h3><h3> 6×6=36)</h3><h3>师:为什么6×6=36不写两个算式呢?</h3><h3>生:会重复。</h3><h3>师:看来这些都难不倒大家,那老师想问问大家3×6=18中的3是什么意思?6呢?18呢?</h3><h3>生:3表示有3朵花;6表示每朵花有6片花瓣;18表示3朵花一共有18片花瓣。</h3><h3>同桌互说,指明说。</h3><h3>师:那6×4=24里面的4,6,24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h3><h3>学生说</h3><h3><br></h3></h3> <h3><br><h3>师:刚才我们从单独的角度理解了每个算式的含义,那你能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来说一说吗?</h3><h3>生:第一列表示有几朵花,所以慢慢变大。</h3><h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6的乘法口诀》第一个算式的乘法口诀是——一六得六。“一”、“六”、“六”分别表示什么呢?</h3><h3>生回答</h3><h3>师:接下去的口诀你会填吗?请自己填在学习单上。</h3><h3>师:三六十八,这里的“三”、“六”、“十八”又分别表示什么呢?</h3><h3>生回答</h3><h3><br></h3><h3><br></h3></h3> <h3>师:乘法口诀我们通过观察花瓣已经找到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h3>师:你觉得哪句特别好记,哪句特别难记呢?</h3><h3><br></h3></h3> <h3>三、练习巩固<h3>1、对口诀</h3><h3>2、说一说</h3><h3>三六十八 二六十二 </h3><h3>一句口诀说两个乘法算式</h3><h3>3、判一判</h3><h3>每句6的乘法口诀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h3><h3>4、算一算</h3><h3>6×4= 6×5= 6×6= </h3><h3>6×3+6= 6×4+6= 6×5+6= </h3><h3>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想说的?</h3><h3>5、填一填</h3><h3>6、想一想</h3><h3>四、总结全课</h3><h3>师: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h3></h3> <h1><b><font color="#167efb">评课环节:</font></b></h1><h3><font color="#ed2308">一、亮点</font></h3><h3>1、毛老师的课堂语言精练简洁,特别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h3><h3>2、这节课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对算式含义的理解,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大量的来说,通过说来巩固对每个算式的理解。</h3><h3><font color="#ed2308">二、不足之处与建议</font></h3><h3>1、《6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是在前面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对口诀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所以这节课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直接揭示课题,问:6的乘法口诀你知道吗?根据口诀你能写出哪两个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的含义你知道吗?你能选一个你喜欢的来画图表示吗?这样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更符合现代教育中的以生为本的理念。</h3><h3>2、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对于这节课来说,因为已经有了前面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新授部分可以不用花大量的时间,而是应该把时间放在大量的练习上来对6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h3> <h1><font color="#b04fbb">叶校的提点:</font></h1><h3>一、复习课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进行教学1、进行前侧,目的是查漏补缺;2、绘制思维导图,目的是引导学生梳理整块内容的知识点;3、由一道例题引入,这道例题要包含多个知识点。这3种方法我们应该要灵活运用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课中。</h3><h3>二、教师的教姿教态非常重要,一个细小的动作,不经意间的行为,就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就应该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姿教态,特别是在平常的课中就应该刻意的去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h3><h3>三、以学生为本是每堂课都必须要做到的,不仅仅是设计的内容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在上课的过程中也要始终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多说,多表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