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曾无数次问过自己,还会有第六次入滇的行动吗?脑际里不断浮现把心留在那里的地方:03年金沙江峡谷里绕行哈巴雪山的那夜宿哈巴村长家中,漆黑的屋子里没有光亮,围着篝火静听村里的吆喝声,盼望送电的心情而一夜未眠;07年冬天,泸沽湖那场大雪记录在摄像机里的吉普车侧翻悬崖边凌空挂着一只轮子的险情;11年奔赴梅里雪山途中,澜沧江峡谷的奔子栏小饭店,一条江中抓获的活鱼,只挖去内脏带血煮汤的无比美味;啊,心里泛起的涟漪无不告诉我,出发吧,坐标----怒江峡谷的丙中洛怒江第一湾与美丽的秋那桶;去探秘独龙江峡谷中的纹面女部落。初春的一个早晨,我说走就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一路风尘仆仆到达怒江州府六库,接我的怒族小伙从他家乡秋那桶村驾车9小时早我一天在州府等着我了。进入独龙江的路途很漫长,美丽冷峻的沿途风光伴随着滚滚车轮带着我的遐想一路前行。一侧是初露春色的陡峭悬崖,一侧是白色绸带似的滔滔怒江,在惊心动魄的美丽体验中我到达福贡县再到达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这是一座被大山环抱的小城,是进入独龙江的必经之路。途中许多有神奇传说的景致让我驻足停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人们熟知的“三江并流”核心区外,美丽的独龙江是独立存在的,它位于“三江并流”的最西面,被称为“第四江”。它发源与西藏察隅县境内的伯舒拉岑雪山,源头称为“嘎达曲”,向南流经担当力卡山与高黎贡山的峡谷(即中国的独龙江乡)之后转而向西进入缅甸改称为“恩梅开江”。全长250公里,流域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因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独龙族世居于此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独龙江乡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风景区内,地处中国与缅甸交界的边境线上,是个鲜为人知的角落。自古以来,那里隐居着被史书上称为“太古之民”的5000多独龙族人,偏僻闭塞的独龙江峡谷每年12月至翌年6月间大雪封山达半年之久,此时交通断绝行人无踪,完全与世界隔绝的状态。生活在这神秘峡谷里的独龙族人很少与外界交流,他们赖以生存的是上山狩猎与挖药材,许多地方至今不通公路。</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遥远而神秘的独龙江乡在峡谷中隐藏。那里保留着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那里蕴藏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那里山重水复积雪冰封的地理气象环境;那里秀丽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文化;那里地理环境特殊而去旅游的人少之又少;探访那里古老元素编织的梦幻之境是我心中最大的向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古到今,称独龙江的路是挂在绝壁上的“天梯”“绳索”是名副其实的,青绿色的独龙江峡谷扑面而来,江面上悬着藤篾吊桥是常见的交通设施,细雨中,散落在峡谷里的小木屋显得分外迷离,木栅栏与狗无言地依偎在一起。古老的独龙族祖先世代是没有姓的,自从政府建立户籍制度后独龙族人便以寨子的第一字作为姓,年长的不会汉话,语言无法沟通成了交流的最大困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八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孔当。夜幕降临了,在缓缓亮起的灯光下环顾四周,黛青色的大山和寂静的街道颇显扑朔迷离的意境。乡里有两条主要街道,还有一所住宿制的九年制学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寻访纹面女是我独龙江之行的重头戏,生存在那里的纹面女大约还有20几个人,主要生活在上游地区的迪政当与熊当和麻必洛。独龙江峡谷的风光好美啊!碧绿的江水翻腾着浪花蜿蜒曲折地跳过江中石头在草滩石壁间欢快地流去,粉色的桃花盛开在山坡寨子的角落,五彩的植物叶子与花朵缠绕着随风微微摆动,万籁俱寂!我飘飘欲仙地来到龙元村寻找,爬上泥泞不堪的陡坡来到一处木头房前,据说这里住着一位纹面女,司机上前打听,不料她去邻村亲戚家做客了,好失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车又沿着山路前行,怒放的野桃花与山路上溜达的狗带着原始的野味一路伴随,时晴时雨的峡谷里升腾起淡淡薄雾,领略了”峡谷一年中三分之二的天是下雨的”的定义。山路,其实是两车都无法交会的野道,全凭司机的技术开车,倒车一不小心就翻入万丈深渊中,司机是信基督教的,一路上不停地划十字,祈祷上帝保佑。松散的土路裹着泥石流与塌方的险情时时冲击着人的意志,朴实的怒族小伙带着执着继续前往寻找的我朝迪政当与熊当赶去。车过途中,忽然看见石坡上一位纹面女正在舀水干活,喜出望外的我连忙下车爬上坡去,语言障碍下就比划手势交流。她其实很漂亮,仔细看就是曾经在记者发的照片里看见过的那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她自然微笑的刹那间,我仿佛看到她脸上纹的蝴蝶图案里有着年轻时的故事。纹面,是独龙族较为古老的习俗,因此史书称其为“绣面部落”。有资料记述:按照独龙族的习惯,女孩到了十二、三岁便要进行纹面以示成年。纹面女脸上刺的多是一种美丽的张开翅膀的蝴蝶图案来源于独龙族的自然崇拜与信仰。他们认为,世间有生命的无生命的的东西都有灵魂,漂亮的蝴蝶就是女人死后的第二个灵魂变成的,蝴蝶死了,人的灵魂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在独龙江地区是不能乱捕杀蝴蝶的。在民间,纹面还有着其他说法。有的说,纹面是独龙族女子美化自己的行为,不纹面就不漂亮;有的说,是用以划分氏族、家族集团的重要标志;有的说,纹面女发源地在上游地区是因为与西藏一山之隔,最早的时候这里是属于西藏的,年轻女子怕西藏的外族人翻山抢女人而纹面;有的说,是代代传袭下来的规矩,不晓得为什么要纹面;由于独龙族没有自身系统的语言文字,女性纹面的种种说法无从准确考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见过一段文字是这样刻在石头上的:零散几个孩子在水沟里赤裸着身子戏水,几群年轻少女在清洗衣裳,几群少年在酒精麻痹中看着日子,老人在讲述着纳木沙的传说-----冬天不到,日子不急,浓浓的煮酒炊烟和沉醉的卡雀旺纹面女-----便是迪政当! 这文字就是我的诗和远方。司机告诉我,在迪政当也就剩下二、三个纹面女了,平时都去干活不太好找,多一点的是在熊当。于是饥肠辘辘地惊险驱车几十公里去了熊当。熊当位于很贫穷的山里,只是一个村民小组,27户人家135人,人均耕地面积0..9亩。我到达时已是下午快2点了。村组根本没有吃饭的地方,在老乡家买了几个土豆和鸡蛋就自己动手洗菜做饭了,简陋的场地黑乎乎的锅盆碗勺完成了一顿终身难忘的午餐。四处寻觅中终于看到了纹面女,背着柴禾往家走的;牵着孙子邻家唠嗑的;在家门口干着活儿的;那张张沧桑的面容里透着淳朴的眼神与善意的微笑,不停的快门声中留下了宝贵的资料。<br><br><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我眼里,她们是很亲切的人。笑起来时带着少女的青涩,腼腆中有一种天然之美,与我合影的那位纹面女大约七十开外,呈淡青色的分布于两頰与下巴的蝴蝶花纹很细致地镶嵌在脸上,那种淡淡的青色与那里大山、森林和清澈的河流如出一体,带着与生俱来的和谐,成为了遥远的传奇。<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熊当村组路口有块指示牌:请由向导陪同!我明白这里是徒步进藏的必由之路。独特的地貌地质使得熊当村民除了玉米外没有其他农作物收入,政府明令禁止打猎后,独龙族男人还是有一手古老的狩猎方式与技艺,男人们都会熟练制作弩弓,作为防身亦用于打鱼或捕获猎物。独龙族女人喜欢织麻毯,既是保暖的披肩也用于孩子的背兜,以前用种的天然麻植物染色后织现在政府保护森林禁止烧山种麻,天然麻织的毯子就由机制化纤代替了,手工麻毯编织也将失传。政府扶贫帮助村民建造统一的木板房排列在山坳中,江水在村边淙淙流过,有些屋顶飘扬着五星红旗,让我想起在西藏山南与印度接壤的麦克马洪线上,一位藏族老乡长带着家人独自坚持住在边境线上,仅他一户人家扬起一面五星红旗而捍卫了中国20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不免有些感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热心的司机还找到两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已躺在床上的纹面女,我们就没有再惊扰了。当地人说,六十年代后政府规定破除纹面”陋习”,因此就没有年轻女孩纹面的故事了,整个独龙族里就剩下屈指可数的这些个旧时代遗留下来的纹面女了。随着岁月流逝,纹面将成为独龙族历史上的一朵浪花渐渐远去,我相信,研究民族史的学者们不会忘记,定会存载她们的图片资料于博物馆中流传于世。独龙江上游是以人文景观著称的行程,第二天我就去了独龙江的下游揽胜。依傍着缅甸边境的下游地区风光迤逦,宛如飘带的碧绿江水穿过两岸茂密原始森林流向缅甸。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独龙江在“三江并流”核心区的最西面顶部,有地理杂志称为“四江并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清晨,离开孔当乡朝下游方向奔去,一路上边防派出所的检查很频繁,浓浓的边境气氛荡漾在山谷清新空气里,循着传来的鸟鸣声望去,竖着十字架的简陋小教堂掠窗而过,独龙族人信仰基督教。车到巴坡乡又到马库,据说军警驻守50年没有响起过枪声,还助学办校呢。到了普卡旺,那里有个北京人经营的度假村静静卧在独龙江边,没有一个游人,几条警犬似的大狗在我身边嗅来走去。老板很惊讶我们的到来,主动上前与我攀谈起来,他指着近在咫尺的山峰说:看,担当立卡山的那头就是缅甸,最近处只有千把米距离。此时我惊喜地恍然大悟,原来我已在担当立卡山脚下!那里自然环境保护很好,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遮阳伞下,休闲的吊床荡椅与桌凳洒在江边,泡上一壶茶水胜似在江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地处独龙江乡最南端毗邻缅甸北邻巴坡村委会的钦兰当自然村是政府建设的边境旅游特色村,包括马库、迪兰当、独都、钦兰当四个村民小组。边境小村随处可见边防战士,村里一个四川籍女人开了一家小店可以吃饭,年轻边防军人围在一起用餐,闲聊中得知最小的才十八岁,一脸稚气带着刚毅,问他想家不,他害羞地笑了。顿时心里浮现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那几句话: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那里有个月亮瀑布,离饭店还有好几公里就能听到巨大的声音,窗口远眺,只见洁白的瀑布倾泻而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来到瀑布面前,雨雾般的水丝丝扑面,轰鸣声占据了巨大的空间,顶着飞洒的水雾,踩着石头从瀑布最下端过去,乐也!据说瀑布高120米,宽约20米,当地称为“哈傍”,意喻“天上掉下来的有光泽的水”,月圆之夜,异常美丽,于是有了“月亮大瀑布”之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带着瀑布之水,我去找寻中国缅甸的41号界碑。路上数次遇见缅甸人,长相衣着与中国独龙族无异,他们背着箩筐或帆布包去往马库方向把缅甸山林中的野味卖掉,再买回大米食用油与日用品回缅甸,他们的生活极度依赖中国,他们是缅甸日旺族人与独龙族同源语言相通。我们徒步经过一座木屋又前行几百米,终于见到41号界碑。界碑旁,一条清晰的小道从旁经过,四周古木参天,我们纷纷在界碑旁拍照合影。天正下着蒙蒙细雨,不时有缅甸边民穿着雨披背着箩筐走入小道隐没在丛林中。从1990年起,这条小道被中国云南省政府认定为中缅两国边民通行的步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神秘的独龙江之行,我的脚步与心已留在了孔当、八坡、马库、献九当、龙元、迪政当、熊当的土地上,当要离开那里时我竟然有了十分的不舍!在那多情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里,我仿佛看见古老的独龙族在久远的年代里刻木记事结绳计时的岁月;仿佛看见独龙族女人忍着剧痛在脸上纹下蝴蝶斑纹时的悲喜交加;仿佛看见独龙族男人弩弓射箭捕获猎物时的兴高采烈;仿佛看见大雪封山独龙族老人围着篝火映着沧桑面容煮酒时的慈祥笑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几天来的探寻采风给了我许多不经意间的发现和收获,这些恰恰是独龙江之行中最具价值的文化内涵。接着,我将翻越高黎贡山走向怒江峡谷的秘境丙中洛与秋那桶。</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