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半的记忆

孤独旷野

<h1><b><font color="#ff8a00">  (您好!稿子有点长,敬请您能读完。</font></b><b><font color="#ff8a00">我在后面等您!!!)</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2018年10月26日至28日,我有幸与各校的部分战友们一起,参加了在西安文理学院举行的“2018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课堂教学研讨培训活动”。</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从教24年来,参加如此级别的培训,我还是第一次!于是便有一种跳出井口的感觉,老态龙钟的面孔下,跳动着一颗欢呼雀跃的心。这几天的课时安排的确很紧张,没有留下丝毫闲游的机会,但是累并幸福着!</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这是我们的门票―――拍照时已经被撕去了两格。可是门票越撕越短,回忆越扯越长。</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这是同志们共同学习两天半的地方―――西安文理学院,这座大门见证了我们疲惫的身影和匆忙的脚步。</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两天半的时间里,大家一起听了10位名师的课。每堂课上都有各自的特色,真是“十”花争艳,异常芬芳!借此机会,我对印象最深的点滴进行一次回忆。</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大礼堂内景。这是我们目不转睛地盯了20多个小时的阵地。期间一分钟都未曾离开过,为此,往来三天的我,竟然不知道此地的WC身居何处。呵呵!</font></b></h1> <h3><b><font color="#167efb">  省级特级教师徐世赟率先登台,拉开了研讨会的序幕。</font></b></h3> <h3><font color="#167efb"><b>  这是徐世赟老师讲的《白鹅》。徐老师以听写词语导入,形式很普通却暗藏玄机,通过这几个词快速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立刻浮出水面。我为这种设计点赞!<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在学习鹅的步态时,面对“净角出场”这一远离儿童生活的难懂的词语,徐老师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从演员的一招一式中清楚地感受到了,那是一种用语言难以准确描述的味道。我为这种安排点赞!</b></font></h3> <h3><b><font color="#167efb">  这是戴建荣老师的《江雪》。他对诗句之外的东西挖掘得非常细,非常全,把作者柳宗元的身世和写作背景都对学生介绍的无微不至,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诗人蕴含在文本之下的故事与情感。<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我不喜欢他读诗的方式,但是佩服他对诗的热爱。</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  孙婷老师讲的《树之歌》。课件制作得非常好,色彩清新绚丽,使观众仿佛在大自然的四季景物中徜徉。我想,她的讲解一定很精彩吧,可惜很多内容我听不见,因为她多次放下话筒。所以我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视觉上。</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  这是我为此事写的留言。可能是现场没有便携式设备,也可能工作人员没看见留言吧,一直没有送上所需的东西。</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  这是侯娟老师讲的《搭船的鸟》。侯老师充分利用文中对鸟的外貌和动作描写的小片段,来引导学生读、品、思,从而得出描写动物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沿着这条路”慢慢走。<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侯老师指导得不可谓不细致。却因为一句小小的口误让她自己背上了一个包袱,影响了她的心情。也许她太追求完美了,对自己的失误无法原谅吧。她面对台下的观众深深的鞠了一躬,许久才起身。<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其实每个人都会偶尔失误,改了就好,不必把它像石头一样始终压在心上。更何况别人早已跳过这个小插曲,向前走远了。</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 这是吉春亚老师讲的《我来编童话》。课上吉老师指导学生从说一句话到说一段话,从说包含有简单信息的句子,到包含丰富情节的故事,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开启了学生想象的大门。<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但是课上展示老师编故事的环节偏多,而真正由学生编写的时间和空间都留得偏少了。</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167efb"> 盛新凤老师讲了《半截蜡烛》。之后,她在微专题讲座中提到了“和美语文”的新理念,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真够孤陋寡闻的!当时没听清,抓拍的这张课件,准备以后慢慢回味。</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  这是蒋军晶老师讲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上蒋老师用表格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而且做得不留痕迹。课堂从始至终贯穿了对学生预测意识的培养和预测能力的训练,而这正是新教材该单元的主题。<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蒋老师的语言极其幽默,亲切,又和蔼。令众位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使众位老师感到很舒服,笑意常常挂在嘴角,不肯离去。</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  这是韩芳老师讲的《慈母情深》。她抓住文中几个主语倒置的句子,利用对比的方法,带着学生反复品味其中的不同―――从文字到情感,之深之细,这都是前所未有的。<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或许因为两点多正是天热人困时―――当天特别热!也或许是因为课堂前半段太平静了,我身边多人出现瞌睡打盹的情况(也包括我)。这也是前所未有的。</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  这是王林波老师讲的《落花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导入环节,一开课便故意引人出错―――闹了个花生与土豆的笑话,既暖场又集中了注意力,使所有人不禁暗暗叫绝。在学习“居然”一词时,灵活与实效并举,同时不失趣味性,使人过目不忘。</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  这是张祖庆老师讲的《五月35日》。这部幻想小说我从未听说过,但是从课堂上的几个片段的出示,就一下子吸引了我―――我决定一定要买来读一读。现场的所有人都跟着张老师做了一次奇幻之旅……学生的想象力在他创设的空间里飞啊飞,游啊游……<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  张祖庆老师朗读的声音似乎带着魔力,牢牢地抓着台上的每一颗心,紧紧地牵着台下的每一双耳朵。<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这节课所用的文本不属于教材却达到了教语文的效果,实在是新奇特!</font></b></h3> <h3><b><font color="#ff8a00">  张老师的课结束之后,这次为期两天半的培训完美收官。<br></font></b><b><font color="#ff8a00"> 我坐在礼堂的椅子上久久不肯离开,就像躺在“如家商旅酒店”的大床上久久不愿起来。不同的地方,相同的享受!宾馆使我们的身体得到休息,得到补充;礼堂使我们的灵魂得到滋养,得到净化。<br></font></b><b><font color="#ff8a00"> 再留恋,也阻止不了返乡的车轮滚滚向前、向前、向前……</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  在这次培训中,我还认识了三个新朋友,有年轻时尚、活力四射的晋琳琳;有一面之交、却倍感真诚的张秀琴;还有成熟优雅、平易近人的李晓梅―――集合时我们是邻位,表格上我们是邻名,地理上我们是邻乡,高铁上我们是邻座,38个人中她是我感觉最为亲切的人,没有之一。缘分真是妙不可言!</font></b></h3> <h3><b><font color="#39b54a">  让我们把所有的记忆都装进大家熟识的这个口袋,空闲时再轻轻地取出来,逐个抚摸,细细品味吧!</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font></b><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ff8a00">   </font><font color="#167efb">最后我想给教科局和进修校的领导同志写几句话(一封信):</font></b></div><b><font color="#ff8a00"> 农村老师原本并不比县城的老师差,他们只是比前者少了许多学习与提高的机会,少了许多进取与蜕变的空间,成长当然慢“一些”。但是天长日久之后,这无数个“一些”被逐渐累积,便形成了无法跨越的差距,或叫鸿沟。<br></font></b><b><font color="#ff8a00"> </font><font color="#167efb">农村的孩子更需要关注,农村的老师更需要提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因为年轻特岗老师一批批的来了又走,农村学校成了为县直学校输送后备军的试验田,农村孩子成了某些老师的试验品。而真正留教农村、扎根农村的不正是这些中老教师吗?年轻人每年多次外出学习,他们几乎要“营养过剩”了。为什么学习的机会不给我们留一点呢?只要给契机,自费都愿意。<br></font></b><b><font color="#ff8a00"> 像我这样的年纪―――40多岁,不算大也不算小,但是距离退休还有近20年的时间。我喜欢上课,我喜欢学生,愿意为平陆的教育、平陆的明天多做贡献。但往往力不从心,总觉得脑袋越来越空。学生每天都在进步,而我们却一直原地踏步,甚至在退步。我多么希望像学生一样不断学习、不断成长。<br></font></b><b><font color="#ff8a00"> </font><font color="#167efb">真诚地希望有关领导能够看到我的文章,听到我的心声。希望以后能多创造条件、多提供机会,让农村中老年教师能看看外面的世界,听听外面的声音,我们的头脑需要输入新鲜的空气,需要更换新鲜的血液。<br></font></b><b><font color="#ff8a00"> 不要让我们长久地呆在农村校园里,只看见院子上方四角的天空。<br></font></b><b><font color="#ff8a00"> </font><font color="#167efb"> 期待上级领导能够看到我的这封信,敬请抽出5分钟来思考。<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笔者:老马<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2018年10月29日深夜</font></b></h3> <h3><h1><font color="#ff8a00"><b>图片拍摄:孤独旷野<br>文字编辑:孤独旷野</b></font></h1><font color="#167efb"><br></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