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我们一起沉醉在最美的古诗里(一)

上善若水

<h3>&lt;h3&gt;金秋,天高云淡,风清气爽,&lt;br&gt;十月,层林尽染,丹桂飘香。&lt;br&gt;金秋,贾汪实小的校园里书声琅琅,&lt;br&gt;十月,我们与五7班学生一起沉醉在古诗文教学的课堂。&lt;br&gt;&lt;/h3&gt;</h3> <h3>&lt;h3&gt; 闫文静老师执教的古诗《池上》,是唐朝诗圣白居易晚年的作品,诗人勾画了一幅天真可爱的孩童在盛夏里的采莲图,整首诗通俗易懂,富有韵味。闫老师的课堂教学大气厚重,匠心独具,整堂课充满设计感。&lt;/h3&gt;</h3> <h3>&lt;h3&gt;一、朗读,有层次&lt;br&gt;课堂上,闫老师要求孩子们读诗要有三个层次:一要读出节奏美,二要读出画面美,三要读出情怀美。这也是朗读古诗,现代诗的三种境界。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读的有声有色,陶醉其中。&lt;/h3&gt;</h3> <h3>&lt;h3&gt;二、想象,有画面&lt;br&gt;古诗语言简洁、凝练,一字一风景,一词一画面。闫老师要求孩子们在读诗的时候头脑要想象画面,眼前要浮现画面,老师辅以声情并茂的背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古诗,散文,音乐,一下子让孩子们走进了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达到了诗画合一的效果。&lt;/h3&gt;</h3> <h3>三、理解,有深度<br>这首诗语言充满童趣,诗中一“偷”一“藏”表现了孩童的天真烂漫,与传统意义上的“偷”“藏”意思完全不同。为了让孩子们理解这两个字“贬词褒用”的含义,闫老师以鲜活的诗句为例,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妙用,体会此时诗中孩子的可爱,感受当时诗人回归自然的心境。教学由诗句表面向诗词背后延伸。</h3> <h3>四、拓展,有温度<br> 《池上》是白居易晚年作的一首诗,一生历经坎坷的诗人,由年轻时的满腔热血,到中年时的愤世嫉俗,再到老年时的安详从容,回归自然。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诗人的心情,闫老师引领孩子们诵读诗人在不同时期写的不同风格的诗,边读边讲解,边诵边感悟。读诗也是读人,孩子们走进了古诗,走近了诗人。就这样诗人的情怀慢慢地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田里,诗句变得有温度了,课堂也变的有温度了。<br></h3> <h3>语文的课堂就应该是丰盈的,厚重的,灵动的,充满童趣与情怀的,我们的很多老师都在默默地探索着,实践着,成长着,收获着……期待着实验小学的语文课堂精彩不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