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改编自网上公开的PPT文章<br>原文作者:Pingyu Yang</h5><h3><br></h3><h3></h3><h3> 墓志铭中,“志”为散文,叙述死者的姓名、出生、去世年月、生平事略等;“铭”为韵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墓志铭有他撰和自撰之分。</h3><h3> 形形色色的墓志铭,折射着万千世态,蕴含着历史文化,饱蘸着人生哲理,值得阅读。在此摘录部分,翻译出来与大家分享。</h3> <h3>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b><font color="#ed2308">海明威</font></b>(l899-1961)的墓志铭十分简短、寓哀于谐:“恕我不起来了!”</h3><h3><br></h3> <h3>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大文豪<b><font color="#ed2308">萧伯纳</font></b>(1856-1950)视死亡如同叶落归根一样自然。墓碑上风趣地写道:“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h3><h3><br></h3> <h3> 英国伟大戏剧家、诗人<font color="#ed2308"><b>莎士比亚</b></font>(1564-1616年)墓碑上刻着他临终前自撰的四行诗体墓志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我安息者得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定遭亡灵诅咒。” </h3><h3></h3><h3><br></h3> <h3> 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font color="#ed2308"><b>伏尔泰</b></font>(1694-1778)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赞美:</h3><h3> “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 </h3><h3><br></h3> <h3> 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b><font color="#ed2308">卢梭</font></b>(1712-1778)墓碑上刻的是他自己撰的碑文:</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爱自然和真理的人。”</h3><h3><br></h3> <h3> 美国著名作家,演说家<b><font color="#ed2308">马克·吐温</font></b>(1835-1910)的墓志铭:</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h3><h3><br></h3> <h3> 古希腊“喜剧之父”<b><font color="#ed2308">阿里斯托芬</font></b>(公元前468-385)的墓志铭出自哲学家柏拉图之手:“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h3><br></h3></h3> <h3> 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b><font color="#ed2308">普希金</font></b>(1799-1837)的墓志铭:“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h3><br></h3></h3> <h3> 爱尔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b><font color="#ed2308">叶慈</font></b>(1865-1939)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一句:“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h3><br></h3></h3> <h3> 英国诗人<b><font color="#ed2308">雪莱</font></b>(1792-1822)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h3><br></h3></h3> <h3> 著名科学家<b><font color="#ed2308">牛顿</font></b>(1642-1727)临终前嘱咐,只在墓碑上写:“艾萨克·牛顿,一个海边拾贝壳的孩童”。然而人们为他镌刻了这样的墓志铭:“这儿安睡着伊萨克·牛顿爵士。他以超乎常人的智力,用他所发明的数学方式,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他研究了各种不同的光线,以及由此所产生的颜色的性质,而这些都是别人连想都没想到的;对于自然、历史和圣经,他是一个勤奋、敏锐而忠实的铨释者。他用他的哲学证明了上帝的威严;他渡过了新教徒式的简朴的一生。所有活着的人都为有他这样一位伟人而感到幸福。” <h3><br></h3></h3> <h3> 美国著名科学家、政治活动家<b><font color="#ed2308">富兰克林</font></b>(1706-1790)临终前嘱咐,在他的墓碑上只写:“印刷工人本杰明·富兰克林”。据说他另一个墓志铭是 “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h3><br></h3></h3> <h3> 英国大数学家<b><font color="#ed2308">麦克劳林</font></b>(1698-1746)的墓碑上镌刻着“承蒙牛顿推荐。”,深表他对发现和培养他的“伯乐”牛顿的无限敬仰和衷心爱戴之情。<h3><br></h3></h3> <h3> 16世纪德国数学家<b><font color="#ed2308">鲁道夫</font></b>(1540-1610)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h3><br></h3></h3> <h3> 我国数学家<b><font color="#ed2308">陈景润</font></b>(1933-1996)纪念碑的外形为阿拉伯数字“1”与“2”叠加在一起,象征着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所取得的(1+2)的重大突破;在底座的黑色卧碑上镌刻着被国际数学界命名的“陈氏定理”。 <h3><br></h3></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请算算他的年龄</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古希腊大数学家<b><font color="#ed2308">刁藩都</font></b>的墓志铭:“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答案:刁藩都的寿命即为:</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X=X/6+X/12+X/7+5+X/2+4</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解此方程得:X=84</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所以,刁藩都的简单历史是这样的:他活了84岁,21岁结了婚,38岁做了爸爸,80岁死了儿子。</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br></h3></h3> <h3> 物理学家<b><font color="#ed2308">玻尔兹曼</font></b>(1844-1906)生前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他的墓碑上只写着他发现的公式“S=KlnΩ”。 <h3><br></h3></h3> <h3> 日本医学家<b><font color="#ed2308">野口英世</font></b>(1876-1928)为了探究肆虐在非洲的黄热病病源,深入疫区,而殉职。在纽约乌兹德伦墓地的铜板墓碑上,刻着:“生于日本猪苗代,死于非洲哥尔多克斯,献身科学,为科学而生,为科学而死。” <h3><br></h3></h3> <h3> 著名作曲家<b><font color="#ed2308">贝多芬</font></b>(1770-1827)的墓志铭: “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h3><br></h3></h3> <h3> 波兰人民为著名音乐家<b><font color="#ed2308">肖邦</font></b>(1810-1849)写的墓志铭是:“至爱所在, 心之所在。” <h3><br></h3></h3> <h3> 我国的著名作曲家<b><font color="#ed2308">聂耳</font></b>(1912-1935)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h3><br></h3></h3> <h3> 意大利画家<b><font color="#ed2308">拉斐尔</font></b>(1483-1520)的墓碑上刻着:“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对画家的赞美,有什么样的语言,能胜过此言。<h3><br></h3></h3> <h3> 中国著名书法家、古典文献学家<b><font color="#ed2308">启功</font></b>(1912-2005),自撰的墓志铭诙谐生动:<h3>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脸微圆,皮欠厚。妻子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h3><h3><br></h3></h3> <h3> 美国影星<font color="#ed2308"><b>玛丽莲·梦露</b></font>(1926-1962)的墓志铭是 “37,22,35,R.I.P”,这三个数字是梦露的胸围、腰围和臀围的英寸数,缩写字母的意思是在此长眠。她用数字将自己十分钟爱的形体永久记录了下来。 <h3><br></h3></h3> <h3> 爱国将领<b><font color="#ed2308">冯玉祥</font></b>(1882-1948)的墓碣刻了冯玉祥1940年的自题诗《我》:<h3>“我 冯玉祥 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旧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h3><h3><br></h3></h3> <h3> 八岁女童<b><font color="#ed2308">佘艳</font></b>(1996-2005)患白血病,因家境贫寒,懂事的她自愿放弃治疗,在病历上代不识字的养父写下了:“自愿放弃对佘艳的治疗。”还写下遗书,把剩下的捐款给那些和她一样病的人,让他们的病好起来。她的墓碑上刻着:<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来过,我很乖。” </h3><h3><br></h3></h3> <h3> 有些墓志铭是用死者的身份和职业作文章。在英国约克郡地区,牙医<b><font color="#ed2308">约翰·凡朗</font></b>的墓碑上写着:“我一辈子都花在为人填补蛀牙上头,现在这个墓穴得由我自己填进去啦。” <h3><br></h3></h3> <h3> 在英国德比郡的一处墓园中,有这样一篇铭文:“这儿躺着<b><font color="#ed2308">钟表匠汤姆斯</font></b>,他将回到造物者手中,彻底清洗修复后,上好发条,行走在另一个世界。”<h3><br></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谢谢观看</font></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