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条河,叫做公社河,是韩江支流琴江的上游,发源于海拔1233米的武顿山。我们今天的目标,就是登上这座紫金县的第一高峰。</h3> <h3>河的上面有一条桥。薄薄的桥身如同一块纸牌糕一样。优美的弧度,如长带临风。超薄的设计,非常符合当今一切追求超薄的理念。真不知当年的设计师该有多淘气。</h3> <h3>桥的对面,是一幢百年老屋徳先楼。始建于清朝末年光绪年间,到解放时还尚未竣工。中国人对于房子的执着,由此可见一斑。据说房子位置风水极佳,背倚青山,门绕绿水。但风水再好,也需以德为先。</h3> <h3>登山要经过一棵枫树,树上的牌子标着树龄683年。683年前,就是1335年。那时还是元朝。也就是说,这棵树栉过了明朝的风,沐过了清代的雨。今天依然矗立在这里,迎接我们的到来。可惜我们来早了,枫叶还未红。</h3> <h3>登山的过程可以省略一千字,各种艰辛的背后都透着无法言喻的快乐。热衷于登山的人,骨子里应该都是一个受虐狂。</h3> <h3>一开始的山路,是一条连续上坡的小径。树木遮天蔽日,山路阴暗潮湿。穿行了一个多小时,钻出密林的那一刻,一下豁然开朗,武顿山主峰也赫然入目。用过午餐后再作最后的冲刺。</h3> <h3>登顶的路既陡且滑。与前一段的密林不同,因为都是草甸和灌木,无遮无挡,暖阳高照,视野开阔。</h3> <h3>山下的村镇,遥遥可望。登山时,偶尔的回首,可以激励你继续前行的决心。</h3> <h3>无限风光在顶峰。长空如洗,云似轻纱,山川历历,荒草萋萋。</h3> <h3>大武顿、小武顿与乌石髻,三峰并峙。谁说高处不胜寒?有着小武顿与乌石髻的陪伴,大武顿并不寂寞。</h3> <h3>一路的艰辛终于换来欢乐的时刻。与红旗一起飘扬的,还有登山者的心情。我选择了一块石头,安静的坐了下来,带着慈祥的微笑,看着雀跃的人们。</h3> <h3>下山的路照样不好走。大家在乱石缝中小心翼翼,左右求证,摸着石头下山。</h3> <h3>就像野百合也有春天,芒草也有属于自己的秋季。在澄净的天空下,漫山的芒草格外清新脱俗。</h3> <h3>山上的枫树,叶子已经微红,满满是秋天的味道。在离开树枝的最后时光,叶子拼尽了最后的那点红,试图去唤回树枝那已经决绝的异心。但一切都回天乏力,回归尘土是叶子无法逃避的宿命。</h3> <h3>下山的路,道阻且长。走着走着,就落单了,既看不见前面人的影子,也听不到后来者的声音。登山的过程就跟人生一样,有时高朋满座,彻夜欢歌;有时形单影只,冷冷清清。不是所有的路都有人陪着你一起去走。</h3> <h3>走了一条十二公里的环线,傍晚时分,我们又回到了古枫树下。古枫树以几百年不变的姿势,等待着我们的归来。枫树的叶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看着那满树的叶子,想象着她金黄的模样。</h3> <h3>两只番鸭子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静谧的黄昏,只适合这样的两厢厮守。</h3> <h3>"武顿岩石,离天三尺。"未免过于夸张。积数十年的心血,营造一座大宅,又能住得几年?小桥去繁就简,反而韵味无穷。古枫摇落一树黄叶,明年又是一身新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