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洞洞

大风起兮云飞扬

<h3>大家上午好!我是董家军,今天我与各位老师讨论一下不可思议的洞洞,探讨一下史前文明的孔,尤其是新石器时期的钻孔技术。<br></h3> <h3>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一展厅,看到了很多带孔的文物,比如:石斧的孔,人面鱼纹盆的孔,红陶甑的孔,骨制项链的孔,玉人头的孔,牙璋的孔等等。看到这些孔洞,我们在赞叹原始先民智慧的同时,我们也思索,原始先民是如何学会钻孔的?她们掌握了怎样的钻孔技术呢?<br></h3> <h3>首先,我们先探寻一下钻孔的起源。早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原始先民就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钻孔技术,钻孔技术发展到距今6000多年的半坡时期,已经愈发高超,应用更加广泛,钻孔成为新石器时代生产及生活工具的特色之一。<br></h3> <h3>其次,我们讨论一下孔的妙用。钻孔技术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比如,仰韶文化时期的半坡人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在陶、石、骨、角、蚌等质地器物上钻孔的方法,这些器物几乎涵盖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br></h3> <h3>姜寨的人面鱼纹盆,姜寨人就在裂缝的的两侧钻孔,用麻绳穿过系牢,对器物进行技术修复,底部中心钻孔,便于逝者灵魂的出入。钻孔技术自一出现就渐渐渗透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孔却成为历史文明和人类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br></h3> <h3>再次,原始先民如何钻孔呢?我们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先民钻孔为例来分析钻孔。考古发现,原始先民钻孔有单面钻孔和双面钻孔之分。单面钻孔:仅从器物的一侧开始钻孔,孔径越钻越小,观察孔的整体形状可以发现孔眼呈现出一面大一面小的外观特征,类似于马蹄形状。双面钻孔:先从器物一侧开始钻孔,钻到大概中间位置的时候,再从对应位置的另一侧开始钻孔,这样钻好的孔洞从整体上呈现出两面大,中间小的外观特征。<br></h3> <h3>博物馆里这些带孔的器物上都有人工钻孔,它们有的可能是单面钻孔,有的可能是双面钻孔。这些规则的孔究竞是怎样钻成的呢?我们以半坡人钻孔的方法为例说明可能有如下四种方法:第一种,锥琢钻孔法。从器物的一侧开始反复锥琢,直至琢透。第二种,管筒穿孔法。原始人用竹管、骨管和木质管状物,加沙进行旋转钻孔,直至钻通。第三种,管琢并旋法。两面钻孔,一面管穿,另一面锥琢,厚度相同。第四种,锥钻穿孔法。这种方法一般使用质地坚硬且较为坚硬的石器在较软的石质上进行锥钻,钻孔断面呈现漏斗形且两面钻通。<br></h3> <h3>时光流逝,岁月依稀。从出土文物上精致规则的钻孔,从这些神奇的洞洞,我们看到了原始先民的智慧闪光。空洞虽小却容纳了先民们超凡杰出的才能和勇于实践的魄力。在为祖先叹为观止的钻孔技艺骄傲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的看到,钻孔技术是原始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和发明创造。实践出真知,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必为我们每一个现代人所传承。<br></h3> <h3>本期问题:上面的钻孔的方法钻的孔都稍大一些,我们在半坡出土了281枚骨针,最细的骨针直径不到2毫米,针孔直径只有零点几毫米,古人是如何钻这么小的孔的呢?请大家猜想一下。<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