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行……(之二)

天亮了(WX:同名)

<h3>【 <b><font color="#ed2308">记住乡愁 </font></b>】</h3><h3><br></h3><h3>“<font color="#1564fa">智者乐水</font> ,<font color="#1564fa">仁者乐山</font>”……</h3><h3><br></h3> <h3>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达90年。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font color="#1564fa">  乐山大佛</font>开凿的发起人是<font color="#1564fa">海通和尚</font>。海通是贵州人,离乡别家,来到乐山凌云山下当和尚。凌云山下乃三江汇聚之处,每当汛期,山洪暴发,洪水便似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常常毁坏农田,倾覆舟楫…… 为了制服江水,<font color="#1564fa">海通和尚立志开凿一尊大佛</font>来镇住水妖。首先便是资金问题。<font color="#1564fa">海通和尚</font>为了筹集资金,四处化斋,积少成多,经过数年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开凿之日,万众瞩目,喜形于色,但地方官吏却趁机刁难,声称要收取建造和保护费,否则不让开工。<font color="#1564fa">海通和尚</font>十分气愤,斩钉截铁地说:“你们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走佛财!”地方官吏面带嘲弄的神色说:“你要真给我们眼珠,我们就不要你的佛财!”<font color="#1564fa">海通和尚</font>马上拿出尖刀,自剜其目,用盘接住,捧到官吏面前。地方官吏大吃一惊,吓得赶紧逃离现场。<font color="#1564fa">海通和尚</font>忍住剧痛,一挥手,大佛立刻开凿。<font color="#1564fa">海通和尚</font>死后,他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经过90年的努力,<font color="#1564fa">乐山大佛终于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font>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通高70余米,头高约15米,头项上可置圆桌。耳长7米,眼长3.3米,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肩宽28米,可做篮球场。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 前几年,有游客发现乐山大佛背后的山像睡佛,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寓意更加深刻。<br></h3> <h3>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关于郭沫若(乐山市沙湾镇人)名字的由来这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在他的故乡有沫水(既大渡河)和若水(既青衣江)两条河,因为小时候是喝这两条河水长大的……<br></h3> <h3>  “相传二百多年前,岷江上游冲下来许多慈竹(熊猫喜爱的),当水少流慢时停至于江心,淤积成滩,竹根外露,故名竹根滩”……</h3><h3> 五通桥之名是以桥名而🉐️,乾隆58年(1793),修两河口石拱桥,桥在五通庙附近,就叫为五通桥,随着当地盐业发展,桥的地位作用非常大,逐步由桥名演变成地名……</h3><h3>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形成山、丘、坝子三种地貌,海拨331~735米,岷江、茫溪河、涌斯江、沬溪河纵横区域,岷江从北向南,有河心沙洲47个。</h3><h3> 区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4~17C,年降水量1390毫米……</h3><h3>(注:以上注解摘自我叔的家乡地质介绍,他是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h3> <h3>.五通桥历史悠久,有建制的历史已有2300多年。周时,区境属蜀国辖地,秦惠文王灭蜀后,于前311年设蜀郡,区境隶蜀郡南安县地。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省辖乐山市,为乐山市五通桥区(县级)至今。 区境内相连成片的东汉崖墓群和始建于东汉、五代时期的古陶瓷窑址(PS:就是瓦窑驼),是五通桥悠久历史的有力证明。 【历史的记忆】(盐业在五通桥) 五通桥因盐而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盐场。相传在公元前250年,蜀太守李冰在五通桥牛华溪红岩子凿井煮盐,距离今天已经有2200多年历史。 明末清初,五通桥盐业生产便颇具规模。“架引高低筒络绎,车声轱辘井相连” 描绘了五通桥制盐场景。到1947年,五通桥共有卤井5805眼、灶935户,年均产盐达5万吨,最高年份达6万吨,直接、间接依靠盐业为生者达6万余人。民间流传“金犍为、银富顺”(“金犍为”实指五通桥),“千猪百羊万石米,不及桥滩一早起”之说,反映了五通桥曾经的繁荣…… 【历史的记忆】(刘伯承在五通桥) 1924~1925年间一位史上叱咤风云者曾来此养伤,他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刘伯承元帅。刘伯承曾在1923年四川境内的南北战争中,不幸右腿受伤,后严重感染,几乎截肢,后接受老同学张仲铭(人称张二旅长)的建议到五通桥养伤。1924年1月24日,张二旅长亲自护送刘伯承来桥。养伤期间,刘伯承多次乘船逆水而上至沫溪河畔的曾店儿,饮茶垂钓,并做有诗一首: 苍山透迤尽天涯,绿野郊原覆菜花; 溪船荡破山花影,且置香茗换浮槎。 1925年,刘伯承在吴玉章的帮助下离开五通桥一起前往上海……</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历史的记忆】(赵君陶在五通桥) 1927年8月,中共四川省临时省委派遣钟善辅到五通桥从事革命活动,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从此,五通桥有了革命斗争的历史。 三十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重要领导人赵世炎同志的妹妹赵君陶(当时化名赵郁仙)老师携子女李鹏、李琼来到五通桥,以通材中学(现在为艺术特色国家重点高中)教师的身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赵君陶同志组织学生成立“晨呼队”,每天清晨在市区边跑边呼口号、唱抗日歌曲,宣传抗日。共和国第四任总理李鹏也曾在通材小学读书,在五通桥度过了孩提时期一段难忘的时光。</h3><h3> 【历史的记忆】(著名书画家在五通桥) 五通桥书画历史悠长。据五通桥区志记载,以书画表现五通桥秀丽风光的历史已有400多年,袁子鉴的书法、吴成之的绘画艺术早已驰名西南,扩大了五通桥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一代宗师徐悲鸿、齐白石、丰子恺、关山月等名家受此影响,又被五通桥秀丽的风光吸引,先后到五通桥游历写生,传道授业,他们的创作态度和艺术风范影响至今。 【历史的记忆】(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在五通桥) 抗战爆发后,永利公司在五通桥筹建永利川厂,侯德榜担任厂长兼总工程师。由于四川的条件不适于沿用氨碱法,侯德榜特于1939年率队赴德国考察,准备购买察安法专利。在对方提出辱国的条件下,侯德榜愤然中止谈判,立志自行研究新的制碱方法。1941年,侯德榜经过艰苦努力,终于研究出融合察安法与苏尔维法两种方法、制碱流程与合成氨流程两种流程于一炉,联产纯碱与氯化铵化肥的新工艺,这种新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侯德榜后来被誉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 </h3><h3><br></h3> <h3>  其时的五通桥古镇房屋依山而建,“前有流水,后有靠山”。站在高处,俯瞰古镇,只见青瓦的房顶鳞次栉比,沿河延伸到远处,一个个比邻接肩的小院形状分明;一条条小巷纵横交错,偶有几棵黄葛树(榕树)从老墙中破墙而出,树根迂回曲折,紧贴墙壁。那些数百年前在河边载植的黄葛树,如今已是亭亭如盖,人们在树下纳凉、品茗、打牌,好一幅天然水墨画……<br></h3><h3>(注:以上【历史的记忆】摘自《三江都市报》天府论坛的文章)</h3> <h3>她融山、水、树、桥、城为一体, 这就是父亲前半生生活过的故乡……<br></h3> <h3>  在告别了亲戚、宗亲、朋友之后,10月2日我们返回成都。 </h3><h3> 用现在很流行的歌曲《成都》就能全释这座城市的安逸生活环境……</h3><h3>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Wow~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br></h3> <h3> 青砖碧瓦的宽、窄巷子,古朴而端庄,有圆满造型的团扇和圆洞门,也有笔直的竖条格栅和方块图案,中国人特有的阴阳相对,天人合一的辩证理念,在古代的铜币上🉐️到了最好的见证。当你走在青石铺成的石径上犹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 </h3><h3><br></h3> <h3>  一边是最繁华的购物中心,宝珀、古驰、香奈儿;一边是玄奘出家的大慈寺,祈福上香听诵经……<br></h3> <h3>  把最潮流时尚的街道和最安静神圣的寺庙,直愣愣地放在一堵墙的两边,也只有成都的太古里和大慈寺。<br></h3> <h3>  记得中国有代表性的一个休闲城市~杭州,是从传统的西湖风光景区跨跃到G20会议的现代化广场建筑群。另一个休闲城市就是~成都,将传统的中国建筑与现代化的园林设计巧妙而丰富的结合构成……</h3> <h3>  </h3><h3><br></h3> <h3>  现在理解了美国硅谷的 I T企业里,员工可以穿T恤、休闲装上班,很多互联网的研发构想来自咖啡厅……</h3><h3> 我们国家也已经到了由速度发展到质量、创新发展的阶段,要想用匠心的精神创新,除了有勤奋的情怀,更需要有底蕴的人才和轻松的生活、工作环境,或是在与同事和朋友的(品茶、喝咖啡)聊天中,甚至在带薪休假的舒适旅途里,更有可能迸发出梦想的火花,创意的灵感……</h3><h3> 习近平总书记強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美的环境就会变得地灵、人杰……</h3> <h3>  高铁的出行为我们缩短了交通的时间,10月3日一大早很快就到了三星堆遗址的广汉市。</h3> <h3>自1929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农民在车水灌溉时无意碰醒了沉睡三四千年的三星堆文明之后,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许多疑问,至今仍是难以破译的“七大千古之谜”。<br></h3> <h3>  当我们置身于三星堆博物馆时,看到的不只是精美的藏品,还有历史尘埃,听到的不只是专业讲解,还有心潮起伏,用心去感受到了三千年前的古蜀国文化,真为祖国有这么悠久的璀璨文化而感到骄傲。<br></h3> <h3>  紧接着我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下一站~江油,也就是诗仙李白的故乡……</h3><h3> 下塌的江油棕榈泉花园酒店(楼顶花园咖啡厅),虽然房间设施陈旧些,但附属配套设施服务很安逸……😇👏</h3> <h3>  江油城内街道中段景观灯太美了,灯杆上就有诗仙的诗句: &nbsp;</h3><h3> 床前明月光 ,</h3><h3> 疑是地上霜,</h3><h3> 举头望明月,</h3><h3> 低头思故乡……<br></h3> <h3>四日一早直奔20公里外的靑莲小镇~诗仙太白故居……不巧升级修善。 顺路来到旁边花鄉别墅,欣赏一下风景,小息喝杯咖啡……<br></h3> <h3>共同的人生体验……<br></h3> <h3>  在品咖啡的之余,巧遇在此打工的土耳其朋友~阿肯(Akin🇹🇷),他来中国六年(先在上海留学汉语,然后就留在国内各地工作),汉语讲的很溜,还在上海结识了一个女朋友……</h3><h3> 我们聊得很投缘(人生奋斗感悟),最后告他上海姑娘的习俗,帮他建议搞定女朋友的策略……</h3> <h3>  回程的高铁票是节前就定好的,此次回乡行的时间比较紧,但进行的游行项目比较多,感恩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大幅提升了旅行计划的效率,希望今后类似的旅程尽量安排充分的休闲时光(也算旅行升级)……</h3><h3><br></h3><h3> 感谢本篇里亲人们的部分照片及从网上媒体摘录的历史简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