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74年我调到五连任副指导员,连长李明胜,指导员王群章,副连长席长河,后盛明德。 </h3> <h3> 指导员王群章,陕西人,1963年入伍,为人正直,决策果断,执行力强,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出色,他是个从不服输的人,样样都要拿第一。 1967年, 在奇台骑兵二团宣传队时,我们同在宣传队,他担任班长,会乐器,会表演,他说的快板书一直是宣传队叫得响的保留节目。由他带领这个连队干部战士都服他。</h3> <h3> 五连是全团作风、训练、管理各个方面都过得硬的连队。在连长、指导员的带领下,全连干部战士个个嗷嗷叫。</h3><h3> 团里要组织拔河比赛,我们就一个班一个班,一个排一个排练,腿上、腰上、扎上沙袋练,增强腿部腰部的力量。树太小不能拉,那就拉汽车吧,刚开始练空车,结果拉上就跑,13个人改为6个人拉,照样拉上就走,再给汽车装上东西拉,一定要把汽车拉动。我们召开班排会议,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研究,从怎么拉绳、抬绳头、交叉拉绳压背、压绳尾、指挥、拉拉队、加油语句等等,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通过反复的严格挑选和练习,在全团拔河比赛中,我连轻松荣获第一。</h3> <h3> 盐池部队文化生活很单调,一个多月放一场电影,每到看电影的时候,就是各个连队展示作风、队例、歌喉的时候。各连队刚出营房行进在路上,行进队列歌曲就开唱了,有齐唱,有二部、三部,有时甚至是四部的轮唱,一个连比一个连唱得好。</h3><h3> 放电影前半小时就成了拉歌的时候,部队刚坐下拉歌就开始了。你连唱一个,我连接着唱,有时还没有唱完,那边歌声又响起。拉歌时,各连都要有好的指挥,有时一个人,有时两个人,有时连队主要干部都要亲自上,拉歌时有时要求对方唱什么歌,有时要求某某干部指挥,形式多样,好不热闹。</h3><h3> 这一刻是全团干部、战士、家属、小孩们最高兴的时候。</h3><h3> 我们连要求每天练唱歌、拉歌10分钟。每次看电影回来,绝大部分的同志的嗓子都哑了,谁的嗓子没哑,就要在班务会上做检查。 那时候唱歌不是比哪个连的歌唱的动听、优美、而是全靠喊和吼、哪个连唱的整齐、声音大、那个连就唱的好,结果全团歌咏比赛,我连又是第一。</h3> <h3> 每当新兵入伍到达部队那一天,也是全团最高兴的时候。连续几年,我将全团各个连队的锣鼓队组织起来,练习各种打击鼓点,后来团里的司号长又将全团新老司号员都集中起来,加上锣鼓队有四五十人。根据情况各种乐鼓相互配合,有时是鼓队打击,有时是号队吹奏,有时是鼓号队齐奏,来回转换,场面十分壮观,引得干部战士在操场四周观看。我边打鼓边指挥。当新兵的车队上了盐池大坡以后,他们开始下车整队,这时各个连队和我们鼓号队到营区大门外列队迎接,这时鼓乐齐鸣。在我们的带领下新兵围绕营区一周带到操场,分配后由各连带回。锣鼓喧天,军号齐奏,干部战士,家属小孩非常高兴,十分热闹。</h3> <h3> 盐池没有卖蔬菜和肉蛋食品的地方。各连和司、政、后机关各自都有一块菜地,挑选一名战士专门负责种菜,以解决干部战士的吃菜问题。夏天还有点绿菜,而冬天主要是土豆、莲花菜、胡萝卜。</h3><h3> 战士们用砖头、水泥砌一个大池子,将莲花菜、胡萝卜切成两半,一层菜一层盐,码放在池子里淹成咸菜。加上土豆,这些就是全连战士过冬的主菜。</h3><h3> 猪是各连挑选一个战士自己养的,羊是顾用当地牧民养的。</h3><h3> 副连长盛明德,高台县人,我们同年兵,为了搞好连队农副业生产,他专门从老家带来冬瓜种子,在盐池试种成功。当战士们抱着一个个大冬瓜时,我们都不敢相信是真的,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冬瓜,大的有20多斤。怎么吃?好吃吗?干部战士及家属们都惊讶的问。指导员王群章说:给兄弟连队和家属们也都送几个,让大家都尝尝。</h3> <h3> 不久,吉木乃边防站一干部XXX外逃苏联,此事惊动了各级军事指挥机关。我连奉命接防吉木乃边防站,原边防站人员调后方整顿。</h3><h3> 接到命令后,根据上级要求,我连留守一个排,在营长、教导员、政治处、司令部首长的具体指导下,我连迅速打乱原建制,重新组建班、排,调整班,排干部,合理配置兵员,武器装备。一个星期后,由指导员王群章,副连长盛明德带领部队开赴吉木乃边防站。</h3><h3> 根据战斗条例,副指导员负责伤病员及后勤保障,决定我留守盐池,连长李明胜转业。</h3> <h3> 留守人员中,有饲养员、种菜员、身体有病或部分即将复员的干部、战士,重新组建两个班。原一排长李俊升担任留守排排长。</h3><h3> 这些留守的战士未能到一线去,工作不安心,情绪很大。我请老连长、营教导员、政治处主任给我们讲形势教育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思想工作。我召开党员会议,研究如何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多次和干部但是谈心。经过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留守人员又重新振作起来。</h3> <h3> 根据团首长指示,由我连留守排给团里打一口水井。我们一边打井,一边修水塔,挖管道沟,铺设管道。</h3><h3> 经过我们的辛勤工作,各连队、司、政、后机关、家属院都通上了自来水,从此部队结束了夏天吃水靠架子车拉河水,冬天靠打冰块化水的历史。</h3> <h3> 1975年7、8、9月份,为了解决团里部分军马的吃草问题,我奉命带11个人和一个哈萨克牧工,到盐池芦苇湖铁什拜为军马打草。</h3><h3> 我们于1975年7月20日进驻盐池铁什拜草场。牧工把我们带到离盐湖很近的一个羊圈,这就是我们的宿营地。这里离盐池公社大约有7、8公里。</h3><h3> 羊圈 墙上有个洞(窗户)没有框,有个走人的地方(门)没有门框,屋顶用树枝或芦苇压着泥土,四处能看见天。羊圈四周长满六七十公分高的草。</h3><h3> 能在芦苇湖边的草地上,找到这么一个住人的地方,我非常满意。</h3> <h3> 时任班长陈占旗近照。</h3><h3> 时任班长陈占旗,73年陕西商县兵,工作积极、主动、肯吃苦、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复员后留哈巴河县工作。2011年我回阿勒泰看望老部队、老战友时,在哈巴河见到了他和支福治、麻顺民、任仲斗等原五连、特务连的老战友)。在他的具体组织领导下,我们圆满完成了打草任务。</h3> <h3>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稍作休息,就立刻开始对我们要住宿的羊圈进行整修。用泥和草将房顶、房子四周的墙、门、窗进行架固和整修。</h3> <h3> 窗户没有框,我们就用几块塑料布做个窗帘,把窗户挡起来。没有门框和门,我们就用几块麻袋片做个门帘。羊圈里的羊粪很厚,我们铲掉30多公分,下面铺上草和芦苇,我们的“床”就搭好了。</h3> <h3> 上士谭肃强和炊事员黎占良把宿舍旁边的一间小房子当做厨房。在那里垒灶、架锅、支案板。几个小时后,一间像样的厨房就整理好了。</h3> <h3> 为了吃水方便,我们还挖了一口井。当挖到约三米深后出了水。</h3><h3> 我们还在房屋下风处修了一个厕所。用芦苇编一个草帘把厕所围起来。</h3> <h3> 第二天继续整理驻地。我们砍掉门前的一大片草地整理出一块约300平方米左右的小操场。固定好单杠、树立起胸环靶、摆放好训练用手榴弹、刺杀木枪和护具。整个驻地变了模样。</h3><h3> 哈萨克牧工竖起大拇指说“解放军加克斯”。“加克斯”是哈萨克语“好”或“了不起”的意思。</h3> <h3> 我们每天坚持出操和一个小时的军事训练。环境变了,思想不能变,纪律不能松,训练不能忘。</h3> <h3> “ 解大手”时,厕所四周点上火,先熏上十分钟左右,然后迅速在屁股上抹上防蚊油,“解手”时动作要快,不然屁股就倒大霉了。</h3> <h3> 打草时要带好防蚊帽,抹上防蚊油。黑压压的蚊子爬满了防蚊帽,在防蚊帽上拍一把就能打死几十只蚊子。</h3> <h3> 我们每人扛一把大扇镰,刀头长1米左右,握把也有近2米左右。大家都是第一次见这种工具,更不会使用,在牧工的指导下,我们很快学会了用这种工具打草。</h3> <h3> 一刀下去,草就倒了一大片,被惊动的蚊子嗡嗡直叫迎面扑来 ,成群的蚊子叫声,刚开始还真有点害怕。我们平时听到的只是一两只蚊子的叫声。如果是成千上万只蚊子,一下子嗡嗡直叫,向你迎面扑来时,你心里不害怕吗?。</h3> <h3> 我们在盐池军营时,蚊子就多的让人难受。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盐池的盐湖,铁什拜草场,是最适合蚊虫生长的地方,这里是蚊子的老窝。你要是不动它,蚊子还少一点。当我们这么多人用大扇镰打草时,一下子就惊动了四周的蚊子。那么多的蚊子,从四面八方向人们迎面扑来。这种情景像养蜜蜂的场面。</h3> <h3> 戴上防蚊帽,衣服,裤腿都要扎得紧紧的,在30多度的大热天,不一会儿我们就汗流满面。</h3> <h3> 在盐池铁什拜草场,7、8月份,没有一絲风,再加上我们处在芦苇荡边,两米多高的芦苇挡在那里,一点风都没有。扎紧裤腿、袖口、还要抹上防蚊油,戴上防蚊帽。没干多长时间就汗流满面。由于防蚊帽遮挡,也没有办法擦拭汗水,那种艰苦,真是无法想象。如果是放到现在,一天给多少钱才会有人去干呢?。是战士、只有我们人民解放军的战士,才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为了守卫边防,无私的奉献着。</h3> <h3> 刚开始打草靠人工,进度很慢 ,后来牧工从兵团借来一部马拉割草机和一部马拉收草机。战士们很快就学会了使用。</h3> <h3> 前面割草机走过,一大片草就倒地,后面紧跟的收草机,将地上的草拉成一堆一堆,战士们再一捆一捆的收集集中起来,形成一大堆。等待汽车来拉。</h3> <h3> 刚到草场时,我带一名战士到附近勘察地形,我俩骑马沿芦苇湖走了半天也没有看到尽头,芦苇两米多高,湖边的水草也有一米多高。要想看到湖中的情况,还要涉一米多深的水才能进去。</h3> <h3> 人进去后,惊动各种鸟,呼啦啦飞了起来,在空中盘旋尖叫,湖面上各种大小不同的鸟四处游动、野鸭子、麻鹤、黑白天鹅等,品种很多,我们也不认识是什么鸟,怎么这么多。</h3> <h3> 一米多深的水草,两米多高的芦苇,三转两转,不一会儿就迷失了方向。还是凭着我在奇台学习的侦查、定位技术,我们才返回驻地。我庆幸没有派两个战士去勘察,不然就会弄出大麻烦。</h3> <h3> 没有菜没有肉,仅靠面粉和少量的大米,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战士们身体有点吃不消了。我带上一名战士,找一块草少的地方打几只野兔来给战士们改善生活。</h3> <h3> 战士们还发现一处水塘,面积不大,我就带上他们,把进水口堵死,用脸盆、水桶把里面绝大部分的水舀出去,然后我们再下去抓鱼,一次抓一两桶,吃完了再去抓,战士们都很兴奋。</h3> <h3> 这是连部文书杨成富。2018年7月份我去四川阆中看望老战友时找到了他和司务长罗忠诗。我们都很激动。他告诉我,他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那几年部队的学习、生活,他都详细的记录了下来。下面是他在盐池铁什拜打草时三个月的生活日记片段。这些日记较详细的记录了当时的情景。</h3> <h3> 可爱的战士。无私无畏、吃苦耐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这也是我坚持要把这一段写出来的原因。</h3> <h3> 我们在铁什拜两个多月,那一段的岁月,我们参与者都终身难忘。</h3> <h3> 此美篇发出后,很多战友表示祝贺。杨成富老战友,还寄来了他当年写的一首诗。</h3><h3> 执行任务待闲暇,</h3><h3> 官兵同乐把野打,</h3><h3> 东边泽地捕鱼虾,</h3><h3> 西边苇荡抓野鸭。</h3><h3> 沙棘堆中套狡兔,</h3><h3> 红柳丛里采野花,</h3><h3> 战友天南海北话,</h3><h3> 亲如兄弟胜一家。</h3><h3><br></h3> <h3> 1975年在盐池铁什拜打草的有:陆卫东、陈占旗、杨成富、谭肃强、黎占民、郭浩民、丁邦全、段长喜等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