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宅妈

<h3>2018年10月22日11时,母亲走完了她人生的83个春秋,安详地闭上了双眼,永远离开了爱她、敬她的子孙和亲朋好友。</h3> <h3>母亲一向体弱多病,从我记事起,就经常寻医问药。由于刨腹产从未与我们谋面的六弟后,身体就落下病根。1984年在宜宾县人民医院做取石保胆手术,差点就丢掉了性命。全家人为了挽救她的生命 ,争抢着献血,我因为自己没有达到希望的献血量而大哭一场。1992年,她的结石病再次复发,当时我老公在宜宾市一医院进修,他的老师是很有名望的肝胆专家,因母亲的体质太差,也不敢贸然手术,建议保守治疗。就这样,母亲体内的肝胆结石就一直折磨着她。2013年,母亲的肝胆结石又一次危及生命,从宜宾县人民医院转入宜宾市二医院,经医院肝胆科、心血管科(母亲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医生会诊后,实施了针对胆结石的微创手术ERCP。母亲是一个意志力坚强的人,她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而后的这几年,母亲的生活轨迹就在医院与家的这条路上来来去去。</h3> <h3>1983年,我们一家双喜临门,我考入了宜宾师范学校,大哥考取了乡镇干部。那一年,母亲对我说的话,我一直记忆犹新:老三,妈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1984年,母亲带着四弟和五妹农转非定居柏溪,二哥留在了老家乡镇工作。从此,母亲就担负着照顾父亲日常生活的重任,晚年的父亲身体不太好,患有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母亲无怨无悔,尽管她自己体弱多病,还是把父亲照顾得妥妥贴贴。一大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h3><h3><br></h3> <h3>母亲养育我们兄妹五个,我不曾知晓她为何有着大城市户口的身份,偏偏选择了在农村安家落户。也许是因为爱情,也许是因为生计吧。我从小生长在农村,父亲在外工作,因为交通不便,三月两月才回一次家,照顾我们兄妹的担子全压在母亲肩上。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晚上操持家务。尽管条件艰苦,但她从未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她始终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让子女走出贫困的农村,成为有用之人。母亲在十里八乡算是名人,我们家养的猪总比别人家的肥;我们家养的牛总比别人家的壮;我们家养的鸡鸭总比别人家的多。保证我们一日三餐的营养,让我们穿得比别人家的孩子光鲜亮丽。她没有抱怨,没有责备,我未曾见她落过泪。总是勤勤恳恳、忙忙碌碌,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我们兄妹五个过着在那时算是小富有的生活。</h3> <h3>2006年春,父亲去世后,母亲的身体愈加虚弱,四弟和四弟媳一直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其他兄弟姐妹都忙着各自的小家,只有在她生病住院的日子,才抽出时间去照顾和敬孝。父亲和母亲的晚年生活,大半都是四弟和四弟媳在照理。2013年,二哥因病去世,母亲再一次遭受沉重打击,身体每况愈下。经兄妹商量,征得母亲同意,寻得一处底楼的住房,给她雇佣了保姆。而后的几年,照顾母亲的担子,我们兄妹四人一起分担。</h3> <h3>母亲一生勤俭节约,识大体,顾大局。兄妹五个年少时 ,都十分敬畏她,没有一个敢违命的。近些年,母亲不再强势,每每有想法,总是带着商量的语气,我们深知,母亲是真的老了。特别是这五年来,她进进出出医院大门不知多少次,她总担心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怕我们不高兴,住院期间,身体没有大问题,根本不同意我们在医院陪床。今年8月,我陪她在县医院门诊输了一支人免疫球蛋白后,精精神神地过了20多天舒心的日子。</h3> <h3>看着母亲日渐消瘦的身子,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尽心尽力地陪护她。有好吃的东西与她分享,有开心的喜事与她交谈,子女、孙子、重孙子不间断地在她的家小聚、大聚。10月5日,谁曾料到:这竟成为母亲最后一次入院治疗。当11日通过增强CT确诊病情后(胆管细胞癌扩散),我们深知,母亲将不久于世。看着她饱受病痛折磨的样子,我们却无能为力,偷偷地哭过无数次。希望她活下去,又盼着她早日脱离苦海。这种矛盾的心理一直纠缠着,像刀割般刺痛着我们子女的心。当我们强压着悲痛告诉她病情,看着她双眼滚出的泪珠时,我的整个心都碎了。我知道,她对生活的留恋,她对亲人的不舍……母亲生前留给我们的最后话语让我无法释怀:我这一生很知足,你们几兄妹都特别孝顺,我没有一点遗憾。希望你们以后一如既往地相亲相爱……妈,其实我们都做得不够好,偶尔也会因为你生病而抱怨,在此,我祈求您的原谅!</h3> <h3>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精心照顾着的幸福美满的大家。妈,您安息吧!天堂之路 ,愿您一路走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