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大凡名楼,总会有名人雅士为之作文。楼因文名,文以楼传,名楼与美文流芳千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此乃唐代诗人崔颢为黄鹤楼所作的题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千古绝句,出自北宋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这些文人墨客,或受托于人,或触景生情,以崇高志趣和生花妙笔,撰写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使黄鹤楼、岳 阳楼、滕王阁扬名于天下,称为江南(吴楚)三大名楼。<br></h3> <h3> 那天出游南京,老乡告诉我,阅江楼已成为继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之后的江南第四大名楼时,我有点不以为然。面世不久的阅江楼怎么可能与历经沧桑的三大名楼竞相媲美,这是否有沽名钓誉之嫌?待我登临阅江楼,并聆听了专家的背景介绍,才知道自己是如此的孤陋寡闻,阅江楼跻身江南四大名楼,绝不是滥竽充数,诚为名至实归。</h3> <h3> 要说当今的阅江楼,还真有一些奇特。有人戏称这是朱元璋立项的工程,从开工至竣工先后历时六百多年,可谓历史久远; 纵观中国的名楼,总是先有楼后有记,而唯独阅江楼却是先有记后有楼,此无疑为文学史上天下无二; 名楼名阁,一般都是对称的建筑,而阅江楼却是极不对称的楼阁。若从楼的东面台阶看阅江楼,因不对称引起的视觉偏差,使整个楼显得左重右轻,有明显向右倾斜的感觉。</h3> <h3> 阅江楼的历史溯源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当年在南京卢龙山以8万军队打败陈友谅40万人马,为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为纪念这一决定性的胜利,1374年,朱元璋赐改卢龙山为狮子山,下诏在狮子山山顶建造阅江楼,楼名寓“阅江览胜”之意,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h3> <h3> 在《阅江楼记》中,朱元璋阐明了建楼的理由:“此楼之兴,岂欲玩燕赵之窈窕,吴越之美人,飞舞盘旋,酣歌夜饮?实在便筹谋以安民,壮京师以镇遐迩,故造斯楼。”之后,他又命在朝诸文臣以“阅江楼记”为题各写一篇,共得一百多篇,其中以翰林大学士宋濂所作的文章为最佳,收录于《古文观止》。<br></h3> <h3> 当服刑的囚犯在狮子山山顶垒起了“平砥”(地基)后,朱元璋又突然决定停建阅江楼。有了“楼记”,却决定不建楼了,出尔反尔的朱元璋为了不失面子,在《又阅江楼记》中说明停建的理由是:“今年欲役囚者建阅江楼于狮子山,自谋将兴,朝无入谏者。抵期而上天垂象,责朕以不急。即日惶惧,乃罢其工。试令诸职事妄为《阅江楼记》,以试其人。及至以记来献,节奏虽有不同,大意比比皆然,终无超者。” 朱元璋以上天显灵,决定不急于建造阅江楼。其时战乱方息,百废待举,缓建亭台楼阁,让百姓休养生息,这不失为明智之举,但朱元璋把众官的“楼记”写得不好,也归咎为不盖楼的一大原因,这似乎是在忽悠文臣百官了。</h3> <h3> 阅江楼经这么一耽搁,转眼就是600多年。楼没有建成,只有宋濂的《阅江楼记》 和朱元璋的《阅江楼记》及《又阅江楼记》传颂至今。阅江楼也就成为了历史上“有记无楼”“有诗无楼”“有画无楼”的梦幻楼阁。<br></h3> 1994年,南京有关部门决定建立阅江楼风景区,经过8年的规划设计施工, 2001年9月18日,积淀六朝古都历史,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阅江楼终于顺利竣工,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一代帝王朱元璋的梦想和追求,历经六百多个春秋,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南京人民手中成为现实。<br> <h3> 坐落在狮子山的阅江楼,楼高52米,加上山高总共130多米,可谓是最高的名楼。阅江楼为元末明初建筑风格,整体为“L”型,外四层暗三层,共七层,翘首飞檐,气势恢弘,层层叠叠,跌宕多变,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充分展示了古典的皇家气派。今日阅江楼的设计者可谓深深领会了朱元璋当年“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雾,朱帘风飞而霞卷,彤扉开而彩盈……斯楼之高,岂不壮哉”的创意。</h3> <h3> 阅江楼有内部用电梯的可直通楼顶,我们一行由专家带领,借光直达顶层,然后由上而下逐楼游览。楼内陈列的古迹珍品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仰望楼顶蟠龙藻井,有一条金龙盘踞其间,由整根香樟木雕刻,龙身镀上24K黄金,据说共耗掉5.5公斤多黄金,真是金碧辉煌,尽显王者之气。</h3> 逐楼下来,有高12.8米,宽8米,当今国内最大的贴壁瓷画《郑和下西洋全图》,色彩斑斓,恢宏大气,全景式地描绘了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有明朝历代皇帝的画像与文字介绍;有用上等红木精细仿制、重量超千斤的“朱元璋龙椅”;有金字大靠壁,镂刻着朱元璋撰写的《阅江楼记》片断……<br> 漫步阅江楼外的回廊,极目远眺,心旷神怡。长江浩淼一览无余,江上百舸争流,笛声时起; 金陵古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尽收眼底。背倚名楼廊柱,面对长江流水,我不禁想起进山门时的楹联,“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秋”。六百多年来,中国历经战乱,国势衰微,今欣逢太平盛世,政通人和。世运昌盛而楼兴,故人你可知否?<br> <h3> 文: 木鱼原创 图: 选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