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柿子红了

铃兰

<h3>  当四季最绚烂的颜色在你的眼前展现,枝头被黄色、红色、绿色点点渲染,天空变的高远,青草慢慢转黄时,家乡的柿子熟了,瞧,那一个个小红灯笼,仿佛羞红脸儿的孩子说:“让你们久等了” <br></h3> <h3>  家乡的秋天,漫山遍野开满黄色小菊花,太阳出来,蝶飞蜂舞。但最耀眼的却是那一颗颗挂满红灯笼的柿子树,火晶的鲜红,帽盔的橙黄,还有牛心柿子像长了美人痣的小姑娘,大大的母猪亨稀疏的挂在树上,仿佛说:别看我结的少,可是老大,一个抵你们仨😜 <br></h3> <h3>  虽然山上山下,房前屋后到处都是丰收的壮观景象,可事实上柿子并没有以前那么宝贝了,家家户户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回来夹柿子买钱不够路费,老年人呢吃不了也夹不了,所以满树红艳艳的柿子长在或山花烂漫或芦花飘飞枫叶红遍的山上,真真一副天然的水墨画,自然也就成了游客手机里的图片,朋友圈里的炫耀。不过倒也勾起了农村娃娃对柿子的美好回忆: <br></h3> <h3>  小时候的秋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季节,饥饿了半年的肚皮在秋天可以鼓起来了,收获了玉米,黄豆,谷子,花生,红薯,还有如萝卜,白菜等可以赖以过冬的食物蔬菜,人们的心里顿时踏实起来。 <br></h3> <h3>  柿子,就是秋天里最受欢迎的果实,大概从阴历七月十五过后就慢慢有丹柿成熟,迎着光透过树叶缝隙,有个半透明的火红的柿子,那就是丹柿,小孩拿起长长的夹杆(一种用整根竹子做的,竹子根部较粗的地方用刀削成尖尖的,中间破开一条缝,五寸处用绳子扎紧,夹柿子时就把柿子的小枝戳到竹竿缝隙里)瞅准了红丹柿,使劲的,小心翼翼的一拧,嘎巴,夹下来了,轻轻的往回收着夹杆,嘴里已经垂涎三尺。丹柿要一直吃到柿子全部夹完,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丹柿,在哪个饥荒年月,有的人家可是拿来当饭吃的,帽盔柿子的丹柿是干面甜的,没彻底熟透的是橘红色,用手一捏绵软的,这种柿子摘下来就可以吃,面的像红薯,不喝水会被噎着。最好吃的丹柿要数火晶了,柿子不大,有核桃大,但是特别甜,水多,所以火晶柿子通常人们把它存起来专门吃丹柿。柿子成熟后,夹下来倒在房顶或者树上搭的棚子里,上面盖上玉米秸秆或者谷草以防冻坏,经过一个冬天上霜吃起来那叫一个甜,天气晴朗的冬天,上房拾一篮火晶晒在太阳底下,晶莹剔透,亲朋好友坐在一起边晒太阳边吃柿子,哪个安逸… <br></h3> <h3>  火晶柿子还可以用来做柿子饼,把熟透了的红红软软的柿子去掉核和皮,再加入面粉,不加水,搅拌成软软的面糊,锅里放油,把和好的面糊舀一勺到锅里用铲子压扁,做成一个个饦饦,随着饼在油里滋滋的声,空气中传来柿子特有的香甜,不一会甜软的柿子饼就出锅了,诱人的橘红香甜的味道就深深牵住了了老百姓的胃。可记得趁热吃味道最佳哦😊 <br></h3> <h3>  那时我们上学路上要经过的山顶上就有一大树火晶柿子,放学后又饥又渴的我们每次走到树下,个个眼睛想扫描仪一样在树叶间搜寻,终于发现丹柿,欣喜若狂,摘下来去掉柿把,嘴巴对着口口一吸,丝丝甜缕缕醉!也有柿子熟了会自己掉下来,捡起来也能吃,恶作剧的孩子们就把柿子里面吸光然后又给柿子皮吹上气,外表看起来和没吃的柿子一模一样,等饥渴的后来者兴冲冲的捡起来一看,只听见一声:“哈怂娃娃”,笑着扔掉。也有淘气者发现上当后就换个地方换个更妙的姿势把“柿子”重新放好,看到再上当者直笑的肚子痛,这样一闹饥饿的神经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大家在欢声笑语中飞回家中 <br></h3> <h3>  家乡年三十有吃柿子的讲究,说是吃了柿子万事如意,日子红红火火,所以夹柿子时每家都要绑几个柿zhua子(就是柿子连树枝一起折下来好多个绑在一起,挂在房梁或者屋外),三十的火初一的灯,三十晚上是要烤一晚上火的,所谓“守岁”,而且烤火用的是平时攒下的柏木疙瘩,柏木,财富的象征,越烧越旺,烤着柏木疙瘩火吃着丹柿(也可以放到火里烧着吃),期望来年万事顺意,红红火火。 <br></h3> <h3>  柿子全身都是宝,吃过了丹柿在来做柿饼,柿片,柿皮。众多的柿子中只有帽盔是可以做柿饼的(说到柿饼不禁都流口水了)。 <br></h3> <h3>  柿子全部夹下来后,丹柿,绵软柿子都放一边,摔烂的也被挑出来出来单独放一边(这个也能做一道美味),浑身无伤的柿子用刀子或者专门削柿子皮的机子先削掉柿子的皮,这削皮还是个技术活,要使用刀子就像现在削苹果,如果用机子削,(机子是个手动的,左边是个摇把中间有轴承,右边有三个钉子状的东西)要两手默契配合,右手拿起一个柿子麻利的把柿子扎在机子上,刮皮的刀子就轻轻搭在柿子上,左手摇把手右手要力道均匀的按住柿子,几十秒一个漂亮的柿子削完了,长长的柿子皮螺旋落下,盘在地上还是个柿子的样子,小孩子们就欢快的把一条条柿皮挂在杆子上远远看去像一道彩色的帘子。削完皮的柿子被一个个整齐的晾晒在檐蒲上,晒上十来天,外皮变干,柿子也缩小了,尖尖的模样,这时候就需要捏柿饼,这捏柿饼也不好捏,一个柿饼总共要捏三次,妈妈总是站在高高的梯子上,头上包着绿色的方巾,第一次,拿起晒干的柿子先在柿子中间部位捏,把它捏软乎了,然后让继续晾晒,大概再过三五天进行第二遍,这次要从尖尖往下捏,捏成圆圆的扁扁的,这就是柿饼的雏形。这时候的天气已经很冷了,西风到人脸上有种扎扎的疼。一檐蒲的柿饼捏完得两三天,几天下来站的腰酸背痛,因在高空,上身可以活动,腿和脚那真是受不了,所以就有人损孝义的人:“孝义湾里柿饼多捏一捏柿饼捏一捏脚”(孝义是我们那里柿子最多,也是柿饼最出名的一个乡村) <br></h3> <h3>  在做柿饼的同时晾晒柿子皮,晒到用手抓干干的潮潮的就收起来装进袋子。爱吃柿片的人就把快变软的柿子掰成四牙或八牙晾晒,也是晾到快干不干的程度收起来,也可以和柿皮装在一起。 <br></h3> <h3>  捏过二遍的柿饼晾晒几天后就全部收回,整齐的放在条子笼里,用柿皮盖上捂,可惜忘记了捂多久,捂好后再把柿饼拿出来,地上铺席子,将柿饼摆在席上晾晒,凉到下午收回继续捂,等在拿出来时柿饼上面已经有了白花花的一层霜,这是进行最后一次捏,其实就是修整一下,不圆的捏捏圆,太厚的捏薄点,美观一些,稍微晾晒后收回捂着,再过几天白腾腾,甜丝丝的柿饼就成功了,当然柿片和柿皮也成功了,上了霜的柿饼柿皮柿片吃起来甜,软,糯。据说如果谁家娃娃的嘴口腔溃疡了舔些柿饼的霜就会好,孩子咳嗽,用香油炒柿饼吃了就好。还有人用柿皮做成炒面,起到糖的作用,不过我只吃过,却不曾见做过😅 </h3><h3><br></h3> <h3>  前面说到,摔烂的柿子还可以做道美味,其实呀就是醋,柿子醋,大自然总是对人们无私的馈赠,可爱的人们肯定不会浪费一点一滴,从柿子变黄开始,下雨,刮风,总会有一部分柿子掉落,生在农村的人都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吃喝用度,除非自己实在没招又必须用到,才会去购买。所以每家基本上都有几个大瓮,水瓮,酸菜瓮,腌菜瓮,醋瓮。只要见到落在地上的柿子就捡回来洗干净去掉柿子把,扔进醋瓮里,等到柿子成熟时好多家的醋瓮斗快半瓮了,那做柿饼柿片淘汰的就全部都进了醋瓮,柿子在醋瓮里进行一个冬天自然发酵,下雪天可以把干净的雪铲起来倒进醋瓮里,这样酿出的的醋味道更好,等来年开春柿子醋就做好了,不讲究的人,揭开醋瓮用醋葫芦舀一葫芦醋,哇,酸爽四溢,满屋醋香!(醋葫芦就像长颈鹿一样,有着一尺来长的细细的把把,顶着一个拳头大小的葫芦,聪明的人们在葫芦的头上钻个硬币大小的窟窿,为了密封一般装醋的坛子口口都小,这种葫芦仿佛就是为醋而生)讲究的人呢,就要在晴天的时候,找来麦康或者水稻皮或者绿豆皮和瓮里的柿子,汤水拌在一起,装在一个专门用来做醋的缸里,然后捂上盖子,再次进行发酵,这个缸的最大特点是下面有个小孔,开始把孔用布塞住,等缸里的醋发酵好了扒开布塞,美味的柿子醋可以通过麦糠的过滤从小窟窿里流出来,然后再把做好的醋装到另外的坛子里保存。这样做的醋比直接在柿子瓮里舀出的醋更醇香,更清亮,城里人吃到这种醋直接称“柿子油”,周末回城的车上总能看到一瓶瓶一罐罐的柿子油。 <br></h3> <h3>  再提一下小时候的趣事:小河里面暖柿子,虽然我没吃过涩柿子,到听我的父辈们讲,他们小时候实在饿得没啥吃,就吃青柿子,黄柿子,吃的嘴巴绑住了不说直接拉不出💩来。甭说柿子,树叶,树皮甚至有人吃土,想想那真是一个可怕的时代。我都虽然没有到吃土的程度但也有一张好吃的嘴巴,稍微饥饿的肚皮,听大人说可以把柿子埋在流水的河沙里我们很是雀跃,不顾头顶太阳的酷热迅速去摘来牛心或火晶柿子,悄悄的埋在门前的小河沙子下面,三天时间真是度日如年,第四天一放学先冲到河里挖柿子,可是,哪里还有柿子的影子,很是沮丧的回到家。下次长个心眼,找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埋上,终于在三天后吃饭了甜甜的柿子,心里甭提有多美。 <br></h3> <h3>  回忆总是让人沉醉,怎奈往事不可追,又是柿子成熟的季节,看到这满树的橙黄鲜红,我不禁又想起了我的家乡,哪个小山村,还有哪里的可亲可爱的人们,那漫山遍野的柿子树…我家门前曾磨破我肚皮的柿子树不知是否还健在,是否也是满树橙黄…门前的小河里是否还有孩子们暖的柿子!<br></h3> <h3>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拍摄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