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 韵 悠 揚

葛骞

<p class="ql-block"> 【背景音樂】</p><p class="ql-block">《鳯還巢》演唱:沙淑英 京胡:葛 彤</p> <p class="ql-block">  “紀念恩師葛彤先生追思會”于2018年10月21日在北京王府井峨眉酒家举行,此次會議由葛彤先生的學生發起,家人支持共同举辦的。参加會議的有葛彤先生多年的老朋友、同事、學生和家人,大家囬顧了葛彤先生的琴藝、教學以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聆聽了葛彤先生生前的演出实况。</p> <p class="ql-block">葛彤先生随中國京劇院出國訪問演出留影</p> <p class="ql-block">  葛彤,中國京劇院一團(現國家京劇院)琴師,生于1938年11月15日,卒于1999年3月24日。幼時跟随父亲著名琴師葛绥之先生學琴,53年拜著名鼓師周子厚先生學習打鼓,60年經裘盛戎先生的琴師汪本貞先生提議拜在著名琴師李慕良先生門下學琴問藝,同年以优异的成績考入中國京劇院學員班,毕業後分配在藝術家众多的一團,随後参加了京劇电影《野猪林》和《紅燈記》的拍摄,曾协助山东省京劇團《奇袭白虎團》劇組在北京的演出,并担任過一團樂队队長。</p><p class="ql-block"> 恢复傳統戲後,参加本團的各種演出以及出訪任务,先後為袁世海先生、李金泉先生伴奏《牛皋招亲》、《李逵探母》、《罢宴》等劇,為谷春章先生伴奏《徐良出世》,為馮志孝、吴钰章、夏美珍、沙淑英、馬小曼、刘桂欣等伴奏過《四進士》、《十老安劉》、《坐寨盗馬》、《桃花村》、《鳯還巢》、《遇后龍袍》等劇,并致力于培养學生,為京劇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献。</p> <p class="ql-block">中年時期的葛彤先生</p> <p class="ql-block">父輩之藝兄継承,梨園經年琴作聲;</p><p class="ql-block">慧心一片献菊苑,芳草留香傳仙程。</p> <p class="ql-block">葛彤先生在家中為學生們傳藝</p> <p class="ql-block">1963年中國京劇院一團樂队巡囬演出中與其他兄弟院團的合影。</p><p class="ql-block">第一排:右一崔永魁、右二張慶雲、</p><p class="ql-block"> 左二髙文誠、左三沈玉才、</p><p class="ql-block"> 左四赓金群</p><p class="ql-block">第二排:右一王德元、右三郭根森、</p><p class="ql-block"> 左一白鉄成</p><p class="ql-block">第三排:右一霍建華、右二楊世海、</p><p class="ql-block"> 右三周長源</p><p class="ql-block"> 左二李廣伯、左四葛 彤</p> <p class="ql-block">1970年12月現代京劇《紅燈記》电影拍摄完成後全体工作人員合影。</p> <p class="ql-block">葛彤先生做為《紅燈記》劇组樂队成員参加了拍摄并合影。葛彤在合影照片的第三排左侧11位,他的左手是沈玉才先生。</p> <p class="ql-block">中國京劇院下鄉体验生活(1974年)</p> <p class="ql-block">葛彤在家中為朋友調嗓子</p> <p class="ql-block">葛彤與京胡名家林宗褆在京劇院宿舍的家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白蛇傳•斷桥》演唱:王照荣</p><p class="ql-block"> 司鼓:譚世秀 京胡:葛 彤</p> <p class="ql-block">录音介绍来自葛彤先生本人的聲音</p> <p class="ql-block">《洪羊洞》調嗓 演唱:馮志孝 </p><p class="ql-block"> 京胡:葛 彤</p> <p class="ql-block">葛彤先生在京劇院宿舍家中</p><p class="ql-block">為馮志孝先生調嗓</p> <p class="ql-block">《鳯還巢》演唱:沙淑英 </p><p class="ql-block"> 京胡:葛 彤</p> <p class="ql-block">《鳯還巣》实况录音</p> <p class="ql-block">《鳯還巣》实况录音</p> <p class="ql-block">《大保國》演唱:李文林 </p><p class="ql-block"> 京胡:葛 彤</p> <p class="ql-block">京劇《大保國》的实况演出</p> <p class="ql-block">《大保國》李艳妃唱段</p> <p class="ql-block">《大保國》楊波唱段</p> <p class="ql-block">《大保國》徐延昭唱段</p> <p class="ql-block">  葛彤先生還是中國京劇院足球队的守門員,他在學生時代就是以守門著称,并與当年著名的足球運動員翟自丰做過队友,参加過北京市级的比赛。這是京劇院的同事康秉鈞先生寫的囬憶文章,記录了京劇院足球队的逸事。</p> <p class="ql-block">  葛彤先生的手稿,這是1996年學生王屹松在肯尼亚出差時,老師通過書信在《紅燈記》劇本譜子中為學生标注的學習要點。</p> <p class="ql-block">葛彤先生手把手的辅导雷宗華练習</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初葛彤先生與學生張杰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8年葛彤在京劇院宿舍家門前</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初葛彤在頤和園留影</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初葛彤與母亲在頤和園留影</p> <p class="ql-block">1974年葛彤與母亲、弟、妹在中山公園。</p> <p class="ql-block">1974年葛騫囬京探亲與大哥葛彤</p> <p class="ql-block">1989年葛彤先生收徒學生王屹松</p> <p class="ql-block">風雨同舟琴牵缘,难忘恩師一片情,</p><p class="ql-block">亦師亦友相學長,琴韵悠揚永傳承。</p> <p class="ql-block">學生邹學仁</p> <p class="ql-block">學生劉見平</p> <p class="ql-block">學生蒋國麟</p> <p class="ql-block">學生張杰</p> <p class="ql-block">學生劉錫宾</p> <p class="ql-block">學生張正海</p> <p class="ql-block">學生楊石島</p> <p class="ql-block">學生王屹松</p> <p class="ql-block">  “老師待我们如同兄長,他是一个严肃認真的人,辅导我们學琴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細致耐心,精益求精。他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哥,無論學生年龄大小,在交往中言談笑語,有時甚至開个玩笑。老師没有老戲班的作風,是一位非常正派的人,所謂學藝先學做人,我们在老師身上學到了优良作風。”</p> <p class="ql-block">學生蒋國麟在演出中</p> <p class="ql-block">學生張杰在演出中</p> <p class="ql-block">學生邹學仁與張正海</p> <p class="ql-block">學生蒋國麟與張杰</p> <p class="ql-block">  “老師出身于京劇世家,幼功扎实,得到名師的教诲,又工作在一个藝術髙超、造詣深厚的團队,自然有着很深的功力和丰富的舞臺經验。但老師在教我们學琴時却没有任何架子,而且很善于从每一个人的特點入手,至情至理,由浅入深,細致入微的教导我们。老師傳藝的同时還在生活中关心我們,我們學生中有的在他的帮助下考進了部队的文工團,有的在他的支持下進入了專業京劇团。”</p> <p class="ql-block">學生邹學仁與王屹松</p> <p class="ql-block">  這是葛彤先生给學生王屹松説戲《望江亭》後,為京劇名家楊永树調嗓。</p> <p class="ql-block">學生王屹松在演出中</p> <p class="ql-block">學生王屹松在加拿大多倫多國劇社演出</p> <p class="ql-block">弘揚國粹,學生王屹松在國外演出</p> <p class="ql-block">學生王屹松在加拿大為京劇名家楊燕毅調嗓子</p> <p class="ql-block">  “繼念恩師葛彤先生追思會”如期在峨眉酒家王府井店進行,與會者有葛彤先生的朋友、同事、學生以及家人。</p> <p class="ql-block">  會議現場,大屏幕宣示了追思會的主题“琴韵悠揚”,京劇是媒介,京胡是葛彤先生與學生们的纽带,一把小小的胡琴带動了學藝做人和文化傳承。</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學生蒋國麟和家人主持葛騫</p> <p class="ql-block">  葛彤先生的二弟妹孟京華女士代表葛家感谢大家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葛彤先生的三弟葛翔首先向来宾致意,他談到了大哥葛彤的品德、藝德,文革時期許多单位都成立了样板戲的劇組,葛彤先生没有索取任何报酬前去辅导,当年的北京交通并没有現在方便,但葛彤先生還是不辞辛劳的从西直門大院(京劇院宿舍)往返于三元桥去説戲,帮助排练,值得称贊。</p> <p class="ql-block">  追思會發言先由88岁的雷宗華先生開始,他囬顾了與葛彤先生的多年交往,述説了學戲道路上的藝事,同時還與大家交流了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p> <p class="ql-block"> 楊連祥先生囬顾了京劇院一團在济南演出時有个晚會,袁世海先生跟葛彤说晚會上我不能唱鸠山啊,就唱《奇袭白虎團》吧,但袁先生的腔與方荣翔先生的不一样,因此就有了白天旅游時在游船上説腔,晚上臺上演出的逸事。</p> <p class="ql-block">  劉福金先生囬憶向葛彤先生學習演唱的方法與技巧,同時還學習京胡的伴奏,受益非浅。</p> <p class="ql-block">  葛彤先生的同事張歧鳴先生囬憶了一同考進中國京劇院學員班的往事,并在師哥的帮助下調嗓子。</p> <p class="ql-block">  學生邹學仁是這次追思會的發起人,他念念不忘師生之間的恩情,讓人欽佩,尽管老師已經去世多年,但正是老師的傳藝才有了今天对京劇藝術的深刻理解和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民族之情,使學生終身受益。</p> <p class="ql-block">學生蒋國麟对着老師的遺像深深的鞠躬</p> <p class="ql-block">  學生蒋國麟是在哥哥蒋國印,也是葛彤先生的同事引領下来訪師學藝的,他特别谈到了學藝的同時學習做人,葛彤恩師的一举一動,包括禮節、服饰、談吐都影响了他的一生,使得終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  學生劉見平與葛家頗有渊源,文革开始劉見平的父亲患病與葛彤先生的父亲葛绥之先生同住一个病房,出院後有了學藝的想法,先是向葛绥之先生請益,后又轉向葛彤先生學習,并在先生的帮助下考進了38軍文工團。</p> <p class="ql-block">  學生張杰囬顧了學藝的經過,他是在叔叔張華森(中國京劇院四团的名老生演員)的带領下走进葛門請學的,历經多年,受益匪浅,感恩至深,終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學生張正海囬憶與老師葛彤先生學琴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詳实、生動的發言還原了葛彤先生藝術、生活的真情。</p> <p class="ql-block">  與會者認真聽着深入了解葛彤先生的藝術道路。</p> <p class="ql-block">  葛彤的五弟葛鴻囬憶了大哥带着他去考北京戲曲學校的事情,当年大哥教他學唱,以一曲《箭杆河邊》的“賴子啊”考進了戲校,可惜的是文革開始,所謂旧的教育制度废除,没能如愿。</p> <p class="ql-block"> 葛彤的小妹葛雁也囬顧了大哥對她的关心,長兄如父,大哥不但帮她調整工作,還關心她的婚事,使家中唯一的妹妹生活安康。</p> <p class="ql-block">  追思囬顧發言後,首先由學生們展示學习琴藝。率先上場的是張杰、蒋國麟、張正海,一首曲牌拉開了傳承的帷幕。</p> <p class="ql-block">蒋國麟的獨奏傳達了怀念恩師的心聲</p> <p class="ql-block">邹學仁在為演唱者伴奏,張歧鳴為之二胡。</p> <p class="ql-block">雷宗華先生演唱《武家坡》</p><p class="ql-block">京胡:邹學仁</p> <p class="ql-block">劉錫宾在為演唱者伴奏</p> <p class="ql-block">楊連祥先生演唱《杜鹃山》</p><p class="ql-block">京胡:劉錫宾</p> <p class="ql-block">楊世超、雷宗華、劉福金與會聽戲</p> <p class="ql-block">劉福金先生演唱《赤桑鎮》</p><p class="ql-block">京胡:邹學仁</p> <p class="ql-block">張歧鳴先生演唱《烏盆記》</p><p class="ql-block">京胡:邹學仁</p> <p class="ql-block">  全國馬派联誼會的副會長任建軍先生特意从外地赶来参加追思會,他在微信里留言“尊師重教,知恩圖報,以德治學、治家,才有葛氏一門忠孝節義之人。”</p><p class="ql-block"> 任建軍先生演唱《三家店》</p> <p class="ql-block">張正海在為演唱者伴奏</p> <p class="ql-block">邹學仁演唱《三娘教子》</p><p class="ql-block">京胡:張正海</p> <p class="ql-block">  劉見平與夫人趙雲合作演唱他自己創作的懷念恩師的歌曲。</p> <p class="ql-block">張杰在为演唱者伴奏</p> <p class="ql-block">葛雁與兒媳方書演唱《紅燈記》</p><p class="ql-block">京胡:張杰</p> <p class="ql-block">葛雁與趙文環演唱《坐宫》</p><p class="ql-block">京胡:邹學仁</p> <p class="ql-block">葛騫演唱《捉放曹》</p><p class="ql-block">京胡:邹學仁</p> <p class="ql-block">雷宗華先生演唱《文昭關》</p><p class="ql-block">京胡:張正海</p> <p class="ql-block">方書演唱《貴妃醉酒》</p><p class="ql-block">京胡:楊錫泉</p> <p class="ql-block">楊連祥先生演唱《坐寨》</p><p class="ql-block">京胡:張正海</p> <p class="ql-block">楊連祥先生的夫人演唱《状元媒》</p><p class="ql-block">京胡:蒋國麟</p> <p class="ql-block">葛鴻演唱《空城計》</p><p class="ql-block">京胡:邹學仁</p> <p class="ql-block">家人與前来参加追思會的老朋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學生們在恩師像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學生、同事還有家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家人在大哥葛彤的追思會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葛雁與楊錫泉夫妇合影</p> <p class="ql-block">葛雁、劉大钧夫妇与兒媳方書合影</p> <p class="ql-block">邹學仁夫妇與葛雁家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葛騫、邹學仁、任建軍合影</p> <p class="ql-block">劉見平、趙雲夫妇在恩師像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葛騫、卞菊夫妇合影</p> <p class="ql-block">葛鴻與劉見平合影</p> <p class="ql-block">葛雁與趙文環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會者聚餐恳談</p> <p class="ql-block">學生們互相致敬</p> <p class="ql-block">學生們互相致敬</p> <p class="ql-block">葛彤的外甥劉盛元如今已成為第三代京劇人</p> <p class="ql-block">劉盛元的《夜奔》</p> <p class="ql-block">劉盛元的夫人方書的《白蛇傳》</p> <p class="ql-block">方書的《破洪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