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老家

雪吻白桦

<h3> 摄影。文字/雪吻白桦</h3> <h3>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老家也就是我的出生地,远在千里之外的山东半岛上一个名叫潍县的地方。清朝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这里做过八年县令,据说是因当地的一条叫潍河的河流而得名。潍县现已不复存在,早变成了鸢都潍坊市的寒亭区。其实我家住的只是那里的一个小村子,叫二戈官庄。那一带的方言管村都叫庄,如王个庄李个庄的,挺有意思的。 <br></h3> <h3>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前年我70多岁的老父亲母亲回官庄探亲时,带回来厚厚的两大本《韩氏家族谱》,很古典的线装本的那种,里面全是工整的毛笔楷书的蝇头小字,经历过七次续补修订。仅是这些就不由的令我肃然起敬。据我所知,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能如此完整的保存下来的家谱当属凤毛麟角,不是很多的。从家谱的字里行间我得知我的老祖宗是明朝洪武年间自金华(大概是浙江金华,出火腿的那个地方吧)兄弟二人迁徙山东潍县定居的,分家后兄弟二人分别在相距几里远的地方置业繁衍,到我曾祖父的时候已发展成两大部落,分别叫南北花园,仅从名字上看当属当时的殷实人家吧。到我们这一辈男孩名讳皆为然字,是老祖宗的第二十四代子孙了。我很感激先哲们留下的这些文字,让我知道了我的世代根脉和那悠悠不息的历史岁月。 <br></h3> <h3>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其实我离开老家的时候很小,只有7岁,我妹妹只有4岁,很多事情似懂非懂,若有若无。1958年时我父亲已是一名师范毕业的小学教员,据他后来自己讲,他是18岁入团,23岁入党,当属春风得意,雄心勃勃,前途光明的上进青年,因他性直口快,在帮助整风活动中,说了实话真话而遭政治罹难,一夜之间被革掉公职,带上右派帽子,发配到一个叫坊子的渤海滩涂上去劳动改造,当时家里并不知道这一切。父亲的失踪使我的母亲度日如年,开始了天塌地陷般的悲苦生活,直到若干年后,我的母亲看了描述右派生活的电影《天云山传奇》后,仍不无感慨的对我们说“当年她经历的就是和电影里一模一样的情形。大概是一年后,我的父亲因劳动改造表现好而提前摘帽,重新返回学校,但此时的他已万念俱灰。于是,在一天晚上的后半夜他从住宿的学校里偷偷的溜出来,扔了自己的行李和所有的物品,混上火车,隐姓埋名盲流到辽宁宽甸青山沟一个叫石棉的深山老林里,投奔了我的一个叔辈的六爷爷。一年后杳无音讯的他通过曲折的方法与我的母亲取得了联系。于是也是在一个漆黑的下着小雨的夜晚,我的爷爷推着一辆地排子车,一边坐着7岁的我一边坐着4岁的妹妹,我的母亲则掮了一根绳子拉着车,风雨中摸黑走了40多里地到潍县火车站,去投奔我远在东北的父亲。多少年过去了,但那个晚上爷爷推车,母亲拉车我和妹妹则惊恐无助的逃亡景象却历历在目,终生不忘。<br></h3> <h3>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后来,我们的日子一点点好了起来。87年,父亲冤案平反,落实政策,恢复了党籍和公职,我们姊妹六人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工作。但每当过年团聚的时候,我们最愿意回顾的还是老家及走过的那些岁月的往事,不管是喜悦的还是痛苦的。如今父亲母亲都已70多岁了,他们都老了,尽管老家给了他们那么多的坎坷和不幸,但我却发现他们心里最惦念最牵挂的地方还是老家。每隔一两年,他们都要回去看看,住上一段时间,其实老家除了我两个年迈的姑姑外,已没有什么直系亲戚了。但是在我的祖父去世的那一天,父亲花钱买了很多的肉食蔬菜在村里支起了大锅做饭,然后请了全庄的人不论男女老幼都来吃饭,席间我的父亲母亲都落泪了,他们说:漂泊在外多年最想的还是老家和老家的人。前几天也就是十月十二号,我的父亲母亲又回山东老家去了,考虑他们年事已高,我们姊妹都想劝阻他们放弃此行。但他们说:再不走怕真就走不动了,趁能动弹再回去一趟吧。没有办法只好给他们买了两张下铺的火车卧铺车票,把他们送上了佳木斯直达烟台的火车,并打电话嘱咐老家的亲戚亲自去火车站接站。今天通电话的时候,他们还跟我说要再住几天就准备回来啦。<br></h3> <h3>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老家是什么呢?我想了很久其实还很模糊。是老宅院里靠影壁墙的那棵老梧桐树吗?是庄东头那长满芦苇的水湾边的石桥吗?还是祖父推着车母亲拉着车那个飘着小雨的夜晚?其实都不是!老家是什么?它是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的一段历史,一段岁月,一段回忆,一段牵挂,是一幅深深印在我心底的已退色发黄的,既模糊又清晰的黑白老照片。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我想老家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05.11.1<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