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优秀同行,与成功结伴———记国培第一阶段学习

Helen

<h3> 2018年10月12-10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8)西华师范大学中西部项目教师培训项目团队项目”培训。回顾这十五天的大学校园生活,我收获颇多。在此期间,我认真聆听了很多西华师范大学老师们的精彩讲座以及优秀一线教师的课堂展示,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完成研修作业。老师们精湛的教学水平、先进的理念和极其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培又像一个大磁场,把彼此陌生的你我聚在一起,在共同提升的同时,还让我们收获了真挚的友谊。下面将我的第一阶段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br></h3> <h3>170名学员与专家导师留影</h3> <h3>院长和书记心系国培,亲自授课。</h3> <h3>负责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两位班主任老师</h3> <h3>风格各异的导师团队</h3> <h3>  一、坚持专业知识学习,做专业型教师。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小学英语教师的口语表达尤其要求要准确、流利、地道,也就是说英语老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自己的专业素养要求,始终保持良好的语音语调。“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亲其师,信其道”“世间万物,婆娑纷杂,都有易与不易”,当听到这些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难道我们不该善待学生、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吗?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种服务意识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想尽办法解决!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我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心理特点,要因生而异、因材施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教师必须要有开发课程和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结合教材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通过话题教学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学生在思维品质上的发展也促进其在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br></h3> <h3>二、创设情境,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在多元化的交际活动中进行语言输入,让学生逐步学会在语言运用中学会并掌握新的语言知识。作为一名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在日常课堂中,我们应从生活中入手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闻、事件和图片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培训过程中,我明确课堂效率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目标确立的准确性。关键是在课堂上及延伸的课后,学生有东西可学,愿学,乐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现实合理的,有意义的,富有创造力和挑战性的。从情境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英语无处不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br></h3> <h3>3、 注重科学有效地提升 本次国培通过大家的互动交流,我意识到一些老师对待学生的初衷是善意的,只是方式方法上缺乏科学理论指引,或者长期秉承自己的一己之见,墨守成规。新时期老师不但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还要改变其教学方式,改变过去“独角戏”,“满堂灌”,“无真实情景创设的无意义机械操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学生应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去构建知识。通过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br></h3> <h3> 中午早早到校的我们</h3> <h3>每次都坐前排的高坪团队</h3> <h3>放学后仍在积极研讨的老师们</h3> <h3>这次培训经历让我静心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国培”给我们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给我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学习空间,让我们的教育生涯焕发出新的生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愉快,授人以愉不如授人以欲”,教育是一项充满智慧、有担当的事业,我深知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压力。<br></h3> <h3> 第一阶段的培训虽然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衷心地感谢此次培训专家们给予我们的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将专家经验和自己的所学所悟有机结合起来,改变完善自己的课堂,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从而发挥作为培训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