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欢迎你

纯儿

<h3>  "教育为国家命脉,师范为教育胚胎"。小学教师为"国民教育之母",中学以上教师为"人才教育之母",所以要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促进师范教育之进行,则国民教育根本自固"。</h3><h3> ——陈宝泉</h3><h3><br /></h3><h3> 这次有幸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国培"研修,心有所感,以此记之。</h3><h3> </h3> <h3><br /></h3><h3>一、学习篇</h3><h3> 给我的感觉,哲学博士观点鲜明、思路清晰;文学教授温润儒雅、风度翩翩;管理专家纵横古今、字字珠玑,他们都治学严谨、饱读诗书、博学多才,他们早已把他们的才学融进了他们的笑容里、言行里、骨子里,所以于生活中就是一个题材,于无声中就是一种教育。</h3> <h3>二、参观篇</h3><h3>参观博物馆</h3><h3> 参观师大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历史的演练沥沥在目,铁戟沉沙,前朝已已,让我们情不自禁怀古伤今。你知道甲骨文是刻在龟背还是龟腹上吗?你知道远古的占卜是占卜什么内容又是怎样占卜吗?你能辨别这个瓷器是何朝代的吗?你知道我们的考古部队现在挖到了辽五京的哪个地方吗?每每听到这些细枝末节,我真鄙夷自己的浅薄,恨不得扎进书堆里去追根溯源。</h3> <h3>参观学校</h3><h3>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明德至翠,笃行于微";"学海淀智,求实验真",我总是被这样一句句激励人心的校训所感染,它们凝练了多少校长与老师们的呕心沥血,又培育了多少莘莘学子呀!集团办学、特色引领,这种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也同时触动着我薄弱的心灵。</h3> <h3>三、游历篇</h3><h3> 放学之余,去神圣的清华大学走走,去庄严的天安门瞻仰,我不敢快步、不敢高声,唯恐惊扰了那份庄严与神圣。在伟大的祖国面前,在渊博的学府面前,哪怕自己低到是一粒尘埃,我也觉得骄傲无比。</h3> <h3>四、散记</h3><h3> 行走在北京的路上,随处可见银杏随着风儿亲热的围着你转,然后飘到你踏过的每一寸土地,纪念。地上一片金黄,遥想下次再有机会,戴上格子围巾,穿着暖和的羽绒服,踩在金黄金黄的银杏落叶堆上,整个北京都安静下来了,只有银杏在和我咯吱咯吱的言语,那将是我喜欢的味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