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1><b> 今早离开佛罗伦萨,停了两天车,每天30欧元,加泊车收一元,共收61欧元。根据导航,想尽快离开中心城区的ZTL禁行地域,又和前天进城时一样,谷歌导航对禁停区反应有点糊涂,转了几圈,绕来绕去才冲出城去,车子在城区乃是非之地,速速离开为上。</b></h1><h1><b> 不过,绕来绕去,从东西两个方向经过旧桥,也算是有缘再次与这座名桥多见两面,行车途中同伴又抓拍两张。</b></h1></h3> <h3></h3><h1><b> D20.25/10.周四,佛罗伦萨--比萨Pisa--拉斯佩齐亚La Spezia 170公里 3小时</b></h1><h1><b> 比萨斜塔leaning tower 是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世界著名的景观,也是意大利标志之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有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于1063年)、洗礼堂(建于1153年)、钟楼(即比萨斜塔,建于1173-1350年)和墓园(建于1278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参观大教堂和奇迹广场免费(Google定位:奇迹广场)。</b></h1> <h1><b> 一座古城。</b></h1> <h1><b> 比萨,广场奇迹,文化的富豪!始于公元前1064年!</b></h1><h1><b> 这还是中国的商朝!</b></h1><h1><b> 十八年后,公元前1046年,周军在牧野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叫做西周。采取了以殷治殷,分而治之的办法,安抚殷商遗民采取封邦建国的方略,实行对全国的统治。</b></h1><h1><b> 按文革中热议的历史分界,那还属于奴隶制社会,六百年后封建社会才开始。</b></h1> <h1><b> 停车城外,远远看到城墙里的斜塔。</b></h1><h3><b> </b></h3> <h1><b> 意大利比萨斜塔于1174开始建造。几个世纪以来,钟楼的倾斜问题始终吸引着好奇的游客、艺术家和学者,使得比萨斜塔世界闻名。</b></h1> <h3></h3><h1><b> 比萨斜塔为什么会倾斜,专家们曾为此争论不休。尤其是在14世纪,人们在两种论调中徘徊,比萨斜塔究竟是建造过程中无法预料和避免的地面下沉累积效应的结果,还是建筑师有意而为之。进入20世纪,随着对比萨斜塔越来越精确的测量、使用各种先进设备对地基土层进行的深入勘测,以及对历史档案的研究,一些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比萨斜塔在最初的设计中本应是垂直的建筑,但是在建造初期就开始偏</b><b>离了正确位置。</b></h1><h1><b>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的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b></h1><h1><b> 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比萨斜塔在几个世纪以来的倾斜是缓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层实际上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在建造的第一阶段第3层结束时,钟塔向北倾斜约1/4°,在第二阶段由于纠偏过度,1278年第7层完成时反而向南倾斜约0.6°,1360年建造顶层钟房时增加到1.6°。1817年,两位英国学者Cresy和Taylor用铅垂线测量倾斜,那时的结果是5°。1550年Giorgio Vasari的勘测与1817年Cresy和Taylor的勘测之间相隔267年,倾斜仅增加了5厘米。因此人们也没有对斜塔进行特意的维修。</b></h1> <h1><b> 排队登塔的人们。</b></h1> <h3><h1><b>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萨塔的倾斜程度不断增大,目前已达到4.5米,而且倾斜度还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继续增加。</b></h1><h1><b> 正是由于它的斜,与众不同,名声大噪,歪打正着!</b></h1><h1><b> 有点象邮票发行,印错了的孤本,反而价值连城。</b></h1></h3> <h3></h3><h1><b> 小时候,第一次听说比萨斜塔是在物理课上,老师讲过著名科学家伽里略在这里做的自由落体实验。</b></h1><h3></h3><h1><b> 今天孩子们都知道的物理学定理,早年是由科学家实验证明的。</b></h1><h1><b> 落体实验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一322年)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比如说,十磅重的物体落下时要比一磅重的物体落下快十倍。</b></h1><h1><b> 人们都把这个错误论断当作真理而信守不移。</b><b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我相信,没上过学的还会这么以为。</b></h1><h1><b> 1800多年后,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伽利略在1636年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写道:如果依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假设有两块石头,大的重量为8,小的为4,则大的下落速度为8,小的下落速度为4,当两块石头被绑在一起的时候,下落快的会因为慢的而被拖慢。所以整个体系和下落速度在4-8之间。但是,两块绑在一起的石头的整体重量为12,下落速度也就应该大于8,这就陷入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境界。</b></h1><h1><b> 伽利略进而假定,物体下降速度与它的重量无关。如果两个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同,或将空气阻力略去不计,那么,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将以同样的速度下落,同时到达地面。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1589年的一天,比萨大学青年数学讲师,年方25岁的伽利略,同他的辩论对手及许多人一道来到比萨斜塔。伽利略登上塔顶,将一个重100磅和一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抛下。在众目睽睽之下,两个铁球出人意料地差不多是平行地一齐落到地上。面对这个无情的实验,在场观看的人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这个被科学界誉为“比萨斜塔试验”的美谈佳话,用事实证明,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坠落,加速度一样,它们将同时着地,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这就是被伽利略所证明的,现在已为人们所认识的自由落体定律。“比萨斜塔试验”作为自然科学实例,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b></h1><h3></h3><h1><b> 这个传奇性的故事由伽利略的学生维维安尼流传下来。维维安尼在写《伽利略》时,提到他曾经听说伽利略当年在有其他教授、哲学家和全体学生在场的情况下,从比萨斜塔的最高层重复做过多次试验,证明轻重物体同时落地。关于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众说纷纭。有人说他用大小相同而重量不等的两球(可能是铁球与木球)得到同时落地的结果;有人说他是用炮弹和枪弹做的实验。有人则过分宣扬这个实验的意义,说他第一个做自由落体实验一举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b></h1><h1><b> 事实上,自由落体实验在伽利略以前就有人做过,并留下了史学记载。1576年,意大利有一位数学家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自己做过自由落体实验。他是将重20磅与重1磅的铅球从同一高度释放,结果在同一时刻落地,他还表示他没法拯救亚里士多德的教义。荷兰的斯悌文在他1586年的著作中更明确地记载有自由落体实验:“反对亚里士多德的实验是这样的,让我们拿两只铅球,其中一只比另一只重10倍,把它们从30英尺的高度同时丢下去,落在一块木板或有什么可以发出清晰响声的东西上面,那么,我们就会看出轻球并不需要用重铅球10倍的时间,而是同时落到地板上,因此它们发出的声音听上去就像是一个声音一样。”斯悌文是荷兰物理学家,对静力学作过深入研究,非常重视实验和实际应用。不过,斯悌文并没有根据落体实验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b></h1><h1><b> 其实,伽利略自己在1591年写的小册子《论运动》中,曾多次提到物体从塔上落下的实验,并对同时落地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但他并没有指明这座塔是否就是比萨斜塔,也并没有肯定这个实验是他自己做的。光靠这样一个事实也不足彻底否定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诊断。伽利略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凭借数学的推理,将落体实验转化成斜面实验,从而有可能精确地测量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作出判决性的实验结论。</b></h1><h1><b> 该实验被评为“最美物理实验”之一。</b></h1><h1><b>体现在“自由”二字上,其含意为:物体开始下落时是静止的即v0=0。如果给物体一个初速度竖直下落,不能算自由落体。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除受重力作用外,不再受其他任何作用力(包括空气阻力)。</b></h1><h1><b> 自由落体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gt;位移的计算公式为h=1/2*gt^2。</b></h1><h1><b> 这些都是我们初中时学到的。</b></h1><h1><b> (题外的话,通常在空气中,随着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增加,空气对落体的阻力也逐渐增加。当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所受到的阻力时,落体将匀速降落。不要误以为自由跳伞运动最后是砸下来的。)</b></h1><h1><b> 越扯越远,刹车!</b></h1><h3><br></h3> <h3><h1><b> 这时看钭塔,就会想,伽利略站在哪个位置?那么重的铁球抬上去不容易!当两个球砸向地面时,人们的惊讶与惊呼!</b></h1><h1><b> 否则,一个塔有点斜,就没那么有意思了。</b></h1></h3> <h1><b> 很多人相互摩仿,做用手支撑钭塔的姿势拍照。有单手,双手,两人互捧,有白人、黑人、黄种人,有带头巾的伊斯兰教徒、有白发老人、也有骑在大人肩上的孩子。</b></h1><h1><b> 旅游的要素就是寻开心。</b></h1> <h1><b> 比萨大教堂本来是主体,斜塔是教堂的钟楼。这回喧宾夺主了。</b></h1> <h1><b> 相当壮观的大教堂广场前,人山人海。</b></h1> <h1><b> 后面的洗礼堂也很壮观。</b></h1> <h1><b> 换个角度,还能找到斜塔不太钭的方位。</b></h1> <h1><b> 守卫的是军车与军人。</b></h1> <h1><b> 广场上有一座躺着的巨像。</b></h1> <h1><b> 见过比萨斜塔,下午还有一半行程。向西北角的拉斯佩齐亚进发,落实了住宿则向五渔村前行,今天上下午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b></h1> <h1><b> 五渔村Cinque terre 位于里维埃拉Riviera海岸,是意大利面积最小的国家公园,它由蒙特罗索Monterosso 、韦尔纳扎Vernazza、科尔尼利亚Corniglia、马纳罗拉Manarola及里奥马焦雷Riomaggiore这五个村庄组成,村庄之间由栈道和铁路相连。五渔村的风景就是一千多年前,在山崖、陆地和大海的交汇之处,人类将陡峭的山坡改造成适合耕种的田地,垒起总长达7000米的石墙,建造村社家园,这一独特的人文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拉斯佩齐亚是五渔村附近最大的城镇,也是五渔村火车的起始(终点)站,宾馆步行5分钟可到火车站。</b></h1><h1><b> 原计划购单程去马纳罗拉Manarola的票,第二站即到达,出火车站沿村镇坡道来到海边”爱之路“的起点,这里是欣赏渔村的最佳角度,可拍摄五渔村的经典照片。</b></h1> <h1><b> 入住在斯佩齐亚,离火车站非常近。</b></h1><h1><b> 据当地人建议,我们买了一日通行火车票,每人16欧元,24小时内自由上下。</b></h1><h1><b> 由远及近,五个海边渔村,有人一个个玩一下,有人建议玩四个。</b></h1> <h1><b> 最远的的我们称为第一村,蒙特罗索Monterosso,反正谁也记不住,还是编号吧,旅行团也这么叫。</b></h1> <h1><b> 地图上,蓝的是海,绿的是岸,黄的是滩。</b></h1> <h1><b> 有人下水,更多人用一丈见方的大毯子铺在海滩上晒太阳,滩是小石及沙砾,不是细沙,稍显逊色。</b></h1> <h1><b> 海滩边有专卖大布,15欧一块。</b></h1> <h1><b> 火车每二十分钟一班,每个村相隔四分钟车程,16点16分到达第二村,站上就见到影色的村庄。</b></h1> <h1><b> 出站途经一个小山洞,是通往海边的捷径,不少人钻过拦绳穿过去。</b></h1> <h1><b> 有山有海有港湾。</b></h1> <h1><b> 小渔船泊在港湾內。</b></h1> <h1><b> 一直在与游客大声逗趣的老渔夫。</b></h1> <h1><b> 风光旖旎。</b></h1> <h1><b> 兵贵神速,再登上火车。这次跳过第三村,直达第四村,王队长说,网友介绍,那是最佳景点。</b></h1><h1><b> 火车上有人查票,居然,补票的不少。</b></h1><h3><br></h3> <h1><b> 第四站,难怪网上游客情有独钟,风景秀丽如画。</b></h1> <h1><b> 出站时穿过长长隧道,又穿过村庄。</b></h1> <h1><b> 渔村可谓五彩斑斓。</b></h1> <h1><b> 世上农家也罢、渔家也罢,到了极致,都是仙界!</b></h1><h1><b> 这是大都市里无法寻觅的味道!</b></h1> <h1><b> 之字形的观光之路依山临海而建。</b></h1> <h1><b> C字形港湾。</b></h1> <h1><b> 山庄如海上仙境。</b></h1> <h1><b> 山水相依,这是一曲唯美的渔光曲。</b></h1> <h1><b> 沿之字形山路,步步上攀。</b></h1> <h1><b> 沿途许多仙人掌,掌上有人刻着名字,如此到此一游!</b></h1> <h1><b> 山路栏杆可以遥望一号渔村,所谓五渔村,相互为景。</b></h1> <h1><b> 碧水环绕,此时有点感悟为什么有诗把水写成绿如蓝!</b></h1> <h1><b> 对对佳人,在水一方。</b></h1> <h1><b> 一大排相机摆开架势,只等晚霞映在山庄之上,都是大片。</b></h1> <h1><b> 此处有景与否,数下长枪短炮也可略知一二。</b></h1> <h1><b> 几位渔夫,用设备将渔船从三四十米的海湾里将小船吊到山上来,船就安放在上面。</b></h1> <h1><b> 再用平板小车移走,第一次见到山上人家让船坐电梯的奇招。</b></h1> <h1><b> 五渔村归来,夜幕降临,从隧道走回火车站,只化了两三小时,已是满载而归。</b></h1> <h1><b> 回到住所,再从资料上重温,我们只是看到了一个轮廓而已。</b></h1> <h1><b> 在意大利西北海岸。</b></h1> <h1><b> 一片标上紫色的风景带,最右角就是拉斯佩齐亚,这既是我们住过的小镇,也是五渔村这个地区的统称。</b></h1> <h1><b> 当地人介绍时会介绍:意大利文写成5Terre一一Cinque Terre一一英文five villagies一一中文"五渔村",这里不再用音译。</b></h1> <h1><b> 再看一下白色海湾上标注的五个村名,最右边就是拉斯佩齐亚,记住这块美丽的海湾与渔村!</b></h1><h1><b> 五渔村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Liguria)拉斯佩齐亚省海沿岸地区,是蒙特罗索(Monterosso al Mare)、韦尔纳扎(Vernazza)、科尔尼利亚(Corniglia)、马纳罗拉(Manarola)及里奥马焦雷(Riomaggiore)这五个悬崖边上的村镇的统称。1997年,五村镇和韦内雷港(Portovenere)、帕尔马里亚群岛(Palmaria)、蒂诺岛(Tino)、提尼托岛(Tinetto)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9年被评为国家公园。</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