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友情提示:篇中横向的超长幅全景图点击图片全屏显示会清晰许多!并可左右移动观赏。<br></h3> <h3>与其说是美篇,不如说是游记。</h3><h3>没有邂逅日出、日落和大云海美景,只看流泉未观飞瀑,或许这样的黄山游不够完美,但人生的每个第一次哪有那么容易就取得完美的。</h3><h3>黄山的壮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网络上重量级的美图一抓一大把。此篇仅以本人真实的行程记录我所看到的黄山,与读者共享此行。</h3><h3><br></h3> <h3>我有一个梦</h3><h3>插上金色的翅膀</h3><h3>飞过母亲的河水</h3><h3>哦父亲的山</h3><h3>飞过草原的宽阔</h3><h3>飞向蓝蓝蓝蓝的天空……</h3><h3><br></h3><h3>是的,我有一个梦,梦想着有生之年,腿脚健硕之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工作之余,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等到腿脚不再麻利之时,等到此生谢幕,向这个世界挥手道别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h3><h3>就让云飞的这一曲《心向蓝天》伴大家和我一起游黄山吧!<br></h3> <h3>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h3><h3>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其中36大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与光明顶海拔1860米、天都峰海拔1810米并称三大黄山主峰。</h3><h3>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h3><h3>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h3><h3>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br></h3> <h3>下图:</h3><h3>徒步黄山沿路总能看到的一种花草;</h3><h3>黄山标志景观之一“迎客松”。</h3> <h3>记得三十多年前我还是小小孩童的时候,在外地工作的伯父春节回家过年,带回了几本祖国名山的专辑影册,其中就有庐山、黄山等专辑,虽说那时还是懵懵懂懂的孩童,但还清楚记得当我一页一页翻过影册的时候,我被迷住了,有时停留在某一页要看许久都舍不得翻过去,影册上的山泉清澈见底如无暇的翡翠碧玉,让人不禁伸手去摸,仿佛触手可及;一座座由奇松怪石组合而成的山峰好像漂浮于云雾之中,如梦如幻,宛若仙境……我被这些景色深深的吸引。后来慢慢长大才对祖国壮美的三山五岳慢慢有了更深的了解。长大后,一直仰慕这些山岳,梦想着一座座去亲临拜访游历。<br></h3> <h3>第一天【徒步里程11公里,累计爬升1765米,人均负重约45斤】:徒步上山游览线路为:景交玉屏索道上站——慈光阁步道出入口——月牙亭——半山寺——三角亭——一线天——登顶天都峰——望夫石——迎客松——岱宗逊色——鳌鱼洞——鳌鱼峰(观日落佳点)——白云宾馆(适合露营点)——光明顶(适合露营和观日出点)。</h3> <h3>从汤口村下榻的旅馆沿汤泉路径直徒步到黄山南大门景交站,不一会儿就到。眼前山峰层峦叠嶂,最高峰便是天都峰。在景交站出入口的桥栏边,以天都峰等群峰为背景,拍下此行的第一张大合影。</h3> <h3>乘坐景交到玉屏索道上站后,要再换乘一次景区公交车才能到达慈光阁登山步道出入口。从玉屏索道上站到慈光阁登山步道出入口,距离不远,是最后的一小段景区公交道路,若乘坐公交需等几分钟,我们干脆直接徒步上山,半途切入台阶小径,操近路到慈光阁。</h3> <h3>下图为上山步道起点的慈光阁;上山步道边的流泉景致。</h3> <h3>月牙亭、沿路流泉、半山寺</h3> <h3>半山寺抬头望天都,云雾飘渺。</h3> <h3>分叉口休息站,往左去迎客松、玉屏楼宾馆,我们往右先去登顶天都峰。</h3> <h3>远眺莲花峰</h3> <h3>三角亭</h3> <h3>回看一线天</h3> <h3>手脚并用,沿着陡峭的石阶一级一级勇敢向天都峰顶攀爬。</h3> <h3>“天梯——通天之路”</h3> <h3>崖壁上的生命</h3> <h3>望紫云峰;山脊上的盆景。</h3> <h3>天狗观海、宝葫芦</h3> <h3>登顶天都峰</h3> <h3>在天都峰顶以莲花峰为背景拍了张合影。</h3> <h3>天都峰顶览群峰。</h3> <h3>望夫石</h3> <h3>花岗岩山脊小径——天都脊梁</h3> <h3>远眺玉屏楼、光明顶和莲花峰。</h3> <h3>从天都峰顶去往玉屏峰、迎客松景点的下山步道。</h3> <h3>从天都峰下来,步道边有朱红如丹的野果,对面山头就是玉屏楼和迎客松等景点。</h3> <h3>天都峰陡峭的下山步道。</h3> <h3>回望刚刚走下来的天都峰台阶步道,这难道不就是通天之路吗!</h3> <h3>回望天都峰</h3> <h3>从天都峰下来走到这,走了一个U形——下降,再爬升。</h3> <h3>迎客松——可以说是黄山的标志,安徽的象征,这边就不多介绍了,来黄山如果不看一下迎客松,简直就是白来了!<br></h3><h3>正值游客数量高峰期,景区内人山人海,游客们都争相要与迎客松来张合影留念。</h3> <h3>岱宗逊色</h3> <h3>玉屏峰摩崖石刻</h3> <h3>玉屏峰顶回望天都峰,天都峰背后有些许云团飘浮于山腰处,让天都峰略显“天都”意境,可惜未构成白云缭绕或云海齐腰的壮景。</h3> <h3>下午四点多,走到玉屏索道下站入口附近,游客爆满。听说这一天黄山迎来游客数量高峰,景区内有游客三万多人!</h3> <h3>下午五点多,去往白云宾馆的路上,走到莲花峰山腰处,回望夕阳照射下的天都峰。</h3><h3>这个角度看天都峰,我们就是从他的背面登的顶,然后从正面这面下来。</h3> <h3>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br></h3><h3><br></h3><h3><br></h3> <h3>路经的一处隧洞。走到这里太阳已快下山,今天没能在太阳下山前赶到鳌鱼背观日落美景,有些遗憾。</h3> <h3>第一天,景区游客爆满,当我们到达白云宾馆时,天色已黑,餐厅已打烊,想要一壶开水都没有,白云宾馆大堂内挤满游客,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宾馆周边也已搭满帐篷,和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后,走了好几个露营区,想找一处可以再搭帐篷的空地都难!我们在自动售货柜买了几瓶矿泉水,索性来到光明顶,虽然也已搭了许许多多的帐篷,但总算还有我们的一席之地,大家搭好帐篷,先占好安顿的地,然后到光明顶宾馆想问问有没有开水,也是白跑。光明顶宾馆大堂内的一角已挤满打地铺的游客,一旁的休息处椅子上游客有的坐、有的躺,准备熬通宵,我到前台问房价和房间,标间一晚是一千六百元人民币,但已无空房。我们回到营地坐在一起胡乱吃了些自带干粮,然后便早早各自入帐休息。<br></h3><h3><br></h3><h3><br></h3> <h3>第二天【徒步里程12公里,累计爬升1374米,人均负重约6斤】:顺时针绕西海大峡谷一圈(下次若走还是要早上出发,但一定要逆时针走一回)。游览线路为:光明顶营地——返回到白云宾馆吃早餐,宾馆大堂寄存重装背包等物件,带上饮用水零食点心和水果轻装上阵——经轨道观光车天海站——炼丹台——天鹅孵卵——步仙桥——下到谷底轨道观光车站——重新爬升——排云亭——啸谷亭——飞来石——经光明顶——返回到白云宾馆吃晚餐洗漱——取寄存的重装背包——光明顶露营(等看日出)也可白云宾馆就近搭帐篷露营。</h3> <h3>天蒙蒙亮,人声嘈杂,有就地露营的,也有从四处涌来的游客,大家跑到高处,都想在光明顶这观看日出和云海,最后是雾气太浓,什么也没有!</h3> <h3>到白云宾馆餐厅吃完早餐,我们把不必带的行李寄存在白云宾馆,然后轻装上阵,就从白云宾馆走起,来个顺时针方向兜一圈游玩西海大峡谷。(下次来同样也要上午出发,一定要逆时针方向走一圈。)以光明顶或白云宾馆为起讫点游玩西海峡谷大环线,无论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走,差不多都是前半程一路下降,后半程一路爬升。<br></h3> <h3>步仙桥</h3> <h3>仙人踩高跷,我看更像“李白云游”!</h3> <h3>长焦拍摄“李白云游”的时候,偶遇浙江美女游客,说“李白云游”的照片一定要给她,留了张合影。</h3> <h3>西海大峡谷环线的谷底流泉,过了这处流泉,后半程是一路爬升。</h3> <h3>移步易景。这个角度的“李白云游”别有韵味。</h3> <h3>人在画中游景中走,不得不驻足陶醉~</h3> <h3>点击图片,放大看清楚,那巘顶松林中的凉亭,简直就是神仙的居所!</h3> <h3>名气不小的黄山“飞来石”</h3> <h3>过了排云亭,直走去往排云楼宾馆、西海饭店,我们右转走一段林荫幽径,准备经啸谷亭、飞来石、光明顶(群峰顶),然后回到今天的徒步起点(白云宾馆)。</h3> <h3>不同角度(北面)的“飞来石”。</h3> <h3>下图:</h3><h3>排云楼宾馆与西海饭店附近的一座小水库,就像一颗镶嵌在高山上的蓝宝石。</h3><h3>这个角度(南面)的“飞来石”临渊耸立,最是气势不凡。</h3> <h3>下午四点路经光明顶,到这里基本算是绕完一圈西海峡谷大环线。</h3><h3>走到群峰顶,眼前华东最高的气象站——光明顶气象站(兼酒店宾馆功能)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清新;在此远观莲花峰(图中右)和天都峰(图中左),相比今天早上,此时显得清晰许多。</h3> <h3>莲花峰,是黄山风景区境内第一高峰。36大峰之首,海拔1864.8米。位于登山步道玉屏楼到鳌鱼峰之间。莲花峰登峰盘道5里,相对高度110米。1997年,莲花沟开辟500米登山新道,由蹬道、栈桥、观景台等组成。莲花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登峰起步缓坡称“莲梗”,中间穿过四个石洞,古人称“莲孔”。洞穴陡立,游人叠级而上,如在莲孔中穿行,恰似“倾曲作蚁旋出花萼中”。沿途风光奇绝,峰壁间有“真好造化”、“非人间也”、“名不虚传”、“天海奇观”等摩崖题刻。峰下有莲花洞、莲花源。明代吴怅曾有诗赞曰:“一种青莲吐绛霞,亭亭玉立净无瑕。遥看天际浮云卷,露出峰顶十丈花。”清代吴梦印亦有诗云:“莲峰秀拔迥称尊,凡欲高呼达帝阍。举目江山如带砺,低头峦蚰似儿孙。风生绝献应回雁,日落悬岩不度猿。翠影岚光千万状,我虽能到未能言。”连接莲花岭和莲花峰的是一条长达一公里半的蜿蜒小道,在到达峰顶前要过四个洞穴。莲花峰上既有许多或似飞龙或似双龙的松树,也有著名的黄山杜鹃花。<br></h3> <h3>据了解,黄山的天都峰和莲花峰是轮流开放的,五年一轮,游客来黄山总是会遇到其中一个山峰在封闭轮休中。最近发生的轮休是2014年,2018年天都峰继续开放,莲花峰封闭。2019年天都峰关闭,轮到莲花峰开放。</h3><h3><br></h3><h3>所以这次游黄山,我们无缘登顶莲花峰。<br></h3><h3><br></h3><h3>黄山天都峰和莲花峰不光轮休,黄山风景区为了安全起见,每年冬季的12月1号到3月底天都峰或莲花峰还有西海大峡谷都是封闭的。冬天易发生冰冻,会导致台阶和道路湿滑,极易造成危险。开放时间是当年4月1号到11月30日(登峰时间为7点到16点)。如果11月下旬出现降雪降温等情况,那么天都峰或莲花峰也有可能会提前封闭。正常开放期间,遇到恶劣天气也会关闭。</h3><h3>还有,虽然莲花峰是最高峰,但是登顶难度要比天都峰小很多,一般只需比非登顶路线多花30~40分钟即可完成,而天都峰自迎客松往返登顶一般需要2个半小时左右。<br></h3><h3><br></h3> <h3>傍晚,白云宾馆餐厅前已搭起不少帐篷。</h3><h3>今天的晚餐是白云宾馆的红烧肉套餐,不贵,一份也就68元,这些食材可是挑山工辛辛苦苦从山下挑上来的!</h3> <h3>晚上的露营地仍旧选在光明顶。</h3><h3>爬上营地旁的群峰顶,躺在大石上仰望天空,夜空中偶有云团飘过,星光点点,时稀时密,云开的时候也有璀璨星空不时浮现眼前,此时,地当床,天为帐,物我两忘融于天地间。</h3><h3><br></h3><h3>【点击图片扩张显示你会看到星光璀璨!】</h3> <h3><br></h3><h3>第三天【徒步里程9公里,累计爬升127米,人均负重约40斤】:徒步下山游览线路为:光明顶营地——狮林大酒店(清凉别墅)——狮子峰——署光亭——北海宾馆——梦笔生花——黑虎松——连理松——始信峰——索道白鹅新站——采秀亭——仙人指路——雪公亭——仙人翻桌——云谷寺步道出入口——云谷寺景交车站。</h3> <h3>早上醒来,收拾好帐篷等行装,东西暂置于光明顶商店旁的走廊处,只带走手机相机等贵重物品,我们下到白云宾馆餐厅吃早餐,之后再返回取东西。</h3> <h3>站在光明顶高处环顾四周,可清晰的看到远处鳌鱼背上有只“长寿龟”。</h3> <h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看过19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人想必对这首歌都是耳熟能详。而在电视剧片头出现的一块巨石,如同从天外飞跃而来,正是这个角度的“飞来石”。<br></h3> <h3>经狮林大酒店去观赏狮子峰、猴子观海等风景。</h3> <h3>猴子观海</h3> <h3>刚才是石猴观海,现在可是真猴观海!</h3><h3>在北海宾馆北面附近的署光亭常有猴子出没,常有游客给猴子食物,景区工作人员提醒要特别注意猴子过来抢游客身上的物品,被抢去就别想再拿回来了!</h3><h3>隔着峡谷,可观看到对面山峰有一奇石如同背箱笼的采药郎中。</h3> <h3>五指峰 与 梦笔生花</h3> <h3>五指峰观景台,附近又看到许多之前多次看到的红色果子。</h3> <h3>黑虎松与连理松</h3> <h3>始信峰观景——远眺路经的北海宾馆;黄山后山风景。</h3> <h3>走到这里,山上的观景步道即将结束,再过去就是云谷索道白鹅新站。</h3> <h3>过了索道白鹅新站,便踏上了朝云谷寺的下山步道。多有挑山工上下于这条山路上,他们挑着两百左右斤重的物资,步履稳健地上山,把东西送上山后又身轻如燕地快步下山,来回穿梭。</h3> <h3>下山路上的景致——奇峰异岭,怪石嶙峋。</h3> <h3>路上的观景平台观看山谷远处的“仙人翻桌”。</h3> <h3>下午两点半出了景区,我们在云谷寺步行出入口处合影留念。到这里三天的黄山徒步行程宣告结束。</h3> <h3>三天徒步总行程32公里,累计爬升3266米。</h3> <h3>在云谷寺景交站乘坐景区公交车下山回到汤口村,取到自驾车大概是下午三点半,我们立马驾车顺着回福建的返程路来到黄山市屯溪区老街品尝徽州美食,感受徽州文化,好好休整,先解解多日来徒步游玩的疲劳,待次日再继续踏上返程。</h3> <h3>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景色都将大不相同。黄山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黄山一年365天大概只有100天是晴天,其他都是阴雨或云雾天气,而在100天晴天当中也仅仅只有70天左右能观看到日出。有人说他走了三四趟黄山,对黄山仍旧感觉只是稍有领略!我们此行由于行进步调和天气等多方面的原因,虽未能观看到黄山绚丽的日出日落和云海景观,但整体来说游黄山的这几日天气都还不错,也观赏到不少美景,此行足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