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日记》海子

凌风逐梦

<h3>这首抒情短诗〈〈日记〉〉,写于1988年6月27日,从诗后面的小注可以知道,这是海子第二次坐火车去西藏,经过青海省的德令哈市时,自己的所想所感,写的情真意切。全诗采用了日记这种便于抒情的文体,以一个来自异乡的“弟弟”的那种怯弱而朴拙的孩子口吻,同“姐姐”真情告白,如泣如诉。 全诗共分成四小节,感情层层递进。如果说第一小节仅仅是交代了自己的处境,即夜色笼罩,我只有戈壁,我在德令哈的话,那么第二、三节就是直接进行抒情了:“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到最后这种抒情更是达到了顶点:“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从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此时海子的复杂心绪。 他曾经两次去西藏,一是为自己的长诗〈〈太阳〉〉寻求创作素材,获取灵感,也是为了摆脱情感的纠缠和苦闷。作为全诗的中心词是“姐姐”,“姐姐”既是自己的倾诉对象,也是诗歌中的一个意象,她的内涵应该是多方面的。此时海子在个人终身大事上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内心的伤痛还隐隐存在,但他追求太阳的信念更强烈了。“姐姐”既可以理解为自己的情人,已经分手的情人,也可以理解为所有美好的事物,包括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仰,甚至招致自己如此痴狂于诗歌创作的冥冥之中的东西。通过“姐姐”这个意象,更好地直抒胸臆。与“姐姐”倾诉交流了一段时间,自己再也不感到荒凉了,精神得到了慰藉。原来“荒凉寂寞的戈壁”也变得美丽了,情由景生,情景交融,从此可见海子此时内心的孤独真是达到了一种极致,一种唯美的境界,他独自享受着孤独和寂寞的如此美丽。 孤独寂寞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既是诗人也是海子生前好友的西川说:“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的《日记》也毫不回避的透视了这一现象。相对说来,海子更孤独些。当然他的孤独并不是社会疏远了他,而是在他受挫后他有意识的自我封闭自己,把这种寂寞和孤独转移到诗歌创作中去,开辟自己的精神乌托邦,这一点常人是不理解的。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这是一个真实的海子。 他认为,诗就是把自由和寂寞还给人类的东西。他的另一首《在昌平的孤独》,对孤独的认识也是很别致的:“孤独是一只鱼筐/是鱼筐中的泉水/放在泉水中/孤独是泉水中睡着的鹿王/梦风的猎鹿人/就是那用鱼筐提水的人/放在泉水中/以及其他的孤独/是柏木之舟中的两个儿子/和所有女儿,围着诗经桑麻沅湘木叶/在爱情中失败/他们是鱼筐中的火苗/沉到水底/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孤独不可言说。 <font color="#b04fbb">海子——《日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1988年7月25日火车经德令哈 </font> 海子实则是一个孤独的吟唱者,一个内心空灵的诗人,表面上他孤独,但他通过写诗,构建着诗歌大厦,独自品享着寂寞的美丽,他又是一个精神的富足者。 海子是一个专心作诗的人,一个天生作诗的人,他的存在就是为了作诗。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他身上始终纠缠着理想与现实的影子,矛盾重重,他把美丽和祝福留给别人,而自己咀嚼着苦涩,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写的越是明澈,内心越是孤独。海子是一个文学现象,又是一个社会现象,他曾几次彷徨在自杀的边缘,最终还是搭上天梯(火车道轨)去了遥远的天国,追逐心中的太阳、麦子和情人去了。时代及海子个人的性格注定了海子只能是短命的一颗彗星,虽短暂,但光彩熠熠。美国人西尔维娅.普拉有句话“死是一门艺术,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 那些他爱过的女性 小武第一次出现在海子宿舍,大伙揶揄他:“行啊,有女孩儿了。”那年海子20岁,小武是外语系大一新生,身材玲珑,活泼伶俐,通得人情世故。关于他们的相识,有个甜美的传说:海子上课问学生喜欢哪些诗人,小武站起来答“海子”,引来哄笑和一段恋情。没有人确认这个说法。在他们相恋的1983—1985年,海子创作了数量惊人的愉快的爱情诗。有个同事记起政法大学发生过一起跳楼事件,小武得知后万分紧张,误以为是海子。临近毕业,他们分开,她去了南方。 之后出现了小刘,一位昌平文化馆的朴实女子,她到西环里参加了几次聚会,便经常留在这里洗衣做饭,时间不长,又不见再来,孙理波问起,海子敷衍说:“她总想成家。” 1988年末,政法大学青年教师悉数搬离西环里。那群文艺青年恋爱的恋爱,成家的成家,海子每逢春节回家,父母都催:“该谈亲了。”他闷声不答。孙理波也忙着结婚,新房刷墙时,找海子帮忙,向来温和有礼的海子没刷两下,怒了:“以后有这种事别叫我!”孙理波事后一想,海子大概不想接受这个小团体的疏远与解体。 那年8月,诗人唐晓渡在拉萨遇到已经云游了半个多月的海子。诗人一平与海子同行,两人背着大包,讲起一路蹭火车的经历,十分欢快。一平讲,有时海子也叫人吃不消,夜里在小旅店抽烟,把被子点着了,差点被人赶出来。他们在拉萨途经玛尼堆,每人都拾了些碎片,唯独海子一定要背两尊巨大的石头佛像。 西藏之行还有个小插曲。海子结识了一位西藏女诗人,第一天谋面,海子就表达爱意,西藏女诗人当他是个小孩。几天后,海子又深夜到女诗人家喝酒,入夜要求留下,女诗人愠怒着把他撵走。海子的友人猜测,这大约反映了他对雪域高原的迷恋。海子同时期写下这样的诗句:“西藏,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他说:在这一千年里我只热爱我自己……” 下面这首《四姐妹》写于1989年2月23日,离海子离世的3月26日只有一个月,写的正是他生前爱过的四个女人: <font color="#167efb"> 四姐妹 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 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 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空气中的一棵麦子 高举到我的头顶 我身在这荒芜的山岗 怀念我空空的房间, 落满灰尘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 光芒四射的四姐妹 夜里我头枕卷册和神州 想起蓝色远方的四姐妹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 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 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 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 赶着美丽苍白的奶牛 走向月亮形的山峰 到了二月, 你是从哪里来的 天上滚过春天的雷, 你是从哪里来的 不和陌生人一起来 不和运货马车一起来 不和鸟群一起来 四姐妹抱着这一棵 一棵空气中的麦子 抱着昨天的大雪, 今天的雨水 明天的粮食与灰烬 这是绝望的麦子 请告诉四姐妹: 这是绝望的麦子 永远是这样 风后面是风 天空上面是天空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1989年2月23日 海子的爱情 </font> “海子一生爱过4个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西川)。1983年刚刚任教的海子在课堂上认识了哲学系的大二女生波婉,波婉表达了对海子诗歌的崇拜与对他的爱恋,不久之后两人成为恋爱关系。波婉是海子的第一个女友,也是对海子影响最深伤害最大的一个。波婉给了海子巨大的创造动力和精神上的鼓励关怀,他的很多诗歌都是为她而作,以海子为名发表诗歌就是波婉的建议。利用表兄雁南飞的关系,海子初期的很多诗歌都发表在内蒙古的《草原》、《诗选刊》等杂志上。波婉出生与内蒙古呼和浩特一个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不同意她和“贫穷”的海子的交往,并加以干涉。在这个时期,波婉也变得现实和客观,她憧憬美好的物质生活劝戒海子放弃长诗创作,而这一切是海子所不能做到的。在忍受家庭及未来的双重的压力后,1986年11月18日,波婉与海子正式断绝了关系。 诗芬,昌平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他们在昌平县文化馆的辅导课上相识,海子是文化馆所请的辅导老师。诗芬对海子充满了敬佩和崇拜,由此而生深深的爱恋,在海子失恋的日子里她给了海子莫大的精神安慰和生活关怀,这让海子很是感激,他觉得自己应该接受诗芬的爱并且努力的去给诗芬爱,为此他写下《献诗——给S》。但是海子一直认为诗芬只是生活上的关怀者而不是他想要的诗歌的好知音,这期间他还一直和安妮相见,这触痛了诗芬的心。于是她向海子提出了结婚的请求,但是海子始终无法说服自己去答应下来,最后诗芬烧毁了海子写给他的诗,离开了海子。 安妮,四川达县人,同时期就读于北京一所医科大学,在校期间与海子探讨诗歌,对海子生出由衷的崇拜和爱恋,但是一直未能表达出来,这个时期的海子也未能发觉安妮对自己的感情。后安妮回达县工作,结婚生子。在海子与波婉的感情破裂时骆一禾告诉了海子安妮对他的感情,海子后悔莫及,在他的心里安妮才是她诗歌上的知音精神上的知己。他一直对安妮说:“你本该是我的妻子”。在海子的几次流浪中,他几乎每次都要到达县去看望安妮,也时常特意去看望安妮,每次两人相见都是幸福与痛苦交加,他们一起谈论诗歌,完全像恋人般。后来,两人的事情被人知道包括安妮的丈夫,在一次安妮与海子的外出中,安妮险些丢掉了女儿的性命,悔恨不已,于是她劝海子不要再找她,海子痛苦的答应了。 白佩佩,青海德令哈人,与海子同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同住在昌平校区。她是一个30多岁的成熟女人,也有丈夫和儿女,她喜欢诗歌也时常和海子探讨。海子称呼她为佩姐,海子被她成熟的风韵、练达的气质、矜持而又娴静的气度所深深吸引,对她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心情不好会找白佩佩诉说,他很写诗给白佩佩,白佩佩给他精神上的鼓励与兴奋,一直称呼海子为“傻弟弟”的白佩佩也渐渐对海子产生了一些爱恋。海子把白佩佩看做姐姐、情人、精神上的寄托、生活上的导师、创作上的朋友,后来中国政法大学整体搬来新校区,海子对白佩佩的感情也被周围熟悉的人知道,这极大的影响了白佩佩的生活,丈夫对此发觉并且毒打,白佩佩劝海子不要来找她,海子也只能放弃。 还不得不提到另外两个女人,同村的女孩芦花和西藏女诗人兼学者、作家李华。我妹妹叫芦花/我妹妹很美丽(〈村庄〉),海子每次回查湾碰见芦花都不禁感叹,他要是不上北大多好,那样就可以做一个乡村教师和乡村姑娘恋爱,一起坠入爱河,这是衷情于乡村的海子另外一种理想。 海子迷恋西藏文化,在与女诗人李华的交往过程中,海子获得了一种强烈的共鸣感,为此他特意到西藏看望李华,此时沉迷于太阳诗歌创作的海子甚至在半夜敲开李华的房门,要求在李华的房间呆一晚上。被拒绝后,海子和朋友离开的路上,途经德令哈,写下了《日记》。一般认为,《日记》是写给白佩佩的,但不好说海子当中脑子中想的到底是白佩佩、李华,还是别的什么人,或者这两个人的合体。<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