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冰沟丹霞行摄

紫苏

<h3>1 一点小插曲 8号晚上回酒店后,八妹说:领队在微信群里通知,今晚的行前动员会取消,乘车座位已排定,给每人都编了号,大家对号入座。我进群一看,我和八妹被排在最后,座位号是43和44号。“给我编个44号,这号也太吉祥了!”八妹说:23号位置空着,标的是行李位。23号的人坐到42号去了,41号也空着。“我找吴老师问问”。我在微信中向老乡一通抱怨,希望他和坐42号的人商量下,给我们调换一排。谁知他风轻云淡地说,车子上的座位是没标号的,座位号是他临时编的,方便大家对号入座。不想坐那一排可以往后挪一排。我一听,心里很不爽。 第二天7:30用完早餐后,大家把行李箱拎到旅游大巴前排队,吴领队负责装车。我们42号人陆续上车,大家按座位安排表对号入座。安排表上标明最后三排放摄影器材,可数来数去,好像少了一排。我们前排的两位顺着数数到了右手第十排,我们倒着数数到右手第四排,结果就撞在一起。我一言不发,径直坐到最后一排左边靠窗位置上。让八妹找吴领队解决。该我们的那一排人家两夫妻坐定了,吴领队让八妹往后挪一排,那一排的相机包被堆到最后一排。吴领队点完人头,大约8:00,一车人出发前往张掖。<br></h3> <h3>2 驰行河西走廊</h3><h3>高德地图显示,从兰州到张掖全程505公里,自驾约6小时。途经武威、金昌两地。行至武威,才走了一半,已走了四个来小时。武威古称凉州,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凉国故地,唐代流行的《凉州词》这一曲调正是源于此地,以王翰、王之涣填的《凉州词》最为著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家都耳熟能详。张掖古称甘州,《八声甘州》这一词牌名与此地相关。张掖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有“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酒泉古称肃州,敦煌古称瓜州。凉州甘州肃州瓜州这些地名现在仍然保留着,只不过变成了市属的区和县名。</h3><h3>兰州到张掖是河西走廊的东半段。河西走廊东西长一千公里,南北宽数公里至二百多公里。</h3><h3>高速公路非常平坦,坐在最后一排一点也不颠。我从昏睡中醒来,闲看两边窗外的风景。只见西边掠过一座座裸露的光头山,山头如浪如涛;东边一马平川,原上栽种着高高低低细细密密的白杨树。车轮滚滚向前,挺进大西北,驰行河西走廊,眼前的风景似乎一成不变,又似乎在偷偷转换,被侵蚀风化的山塬山梁山峁时断时续。</h3><h3>大西北早晚温差大,气温在0℃~18℃之间。早上出门时,我把保暖内衣抓绒衣冲锋衣都穿上了。到了中午,太阳光照进车内,白晃晃的刺眼睛,车上热得可以穿衬衫。我热得扛不住,开始一件一件的脱,换上轻薄的皮肤衣。</h3><h3>快到张掖时,吴领队让大家看向窗外,说这一段有著名的土长城。“国宝级的哦!”车子里的人开始骚动,有些人掏出相机或手机迅速捕捉古丝绸之路上的原始风光。</h3> <h3>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h3> <h3>天祝县境内的玛雅雪山(因为形似马牙,故而也叫马牙雪山),山顶常年积雪。这雪山在我们眼里很是突兀,事先没有铺垫(没有突然升高的海拔),也没有低矮群山衬托,一开始我们都不相信是雪山,还误以为是石灰岩呢!</h3> <h3>沿途风光</h3> <h3>一路都是这样的景致</h3> <h3>乌鞘岭在河西走廊的南边</h3> <h3>白日光</h3> <h3>被侵蚀风化的地貌</h3> <h3>河西走廊上现存的土长城,绵延一千公里,有两千年的历史</h3> <h3>茅盾在《白杨礼赞》中描绘过的白杨树:它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它又极不普通。</h3> <h3>玉米是西北主要粮食作物。在兰州吃到的煮玉米棒子比南方的香甜糯。</h3> <h3>3 两进张掖丹霞景区</h3><h3>车子到达张掖市区,稍作停留,然后直奔景区。到达景区时已是下午4:30。这一程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开了8个半小时。领队前去办票,提示我们做好进去拍摄的各种准备。大约5点,我们这个团被放进,按照领队叮嘱,分坐景交车直奔4号火海观景台。按照行程安排,第二天上午还要进景区,领队又提醒大家一定要在4号观景台入口处录好指纹,再上观景台。录指纹的地方排着长队,放眼前方,游人如织,观景台上已排成一条长龙。据说这里7~9月是旺季,现在是不旺不淡的时候,还是人山人海。</h3><h3>张掖七彩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境内,距张掖市40公里。这里纵横交错的悬崖山峦难计其数,看上去万头攒动万马奔腾,挤挤挨挨地向上堆涌着,气势磅礴。其“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h3><h3>拍摄七彩丹霞最理想的天气是雨后放晴,此时的丹霞山色泽鲜艳五彩斑斓。可眼下是10月份,干旱少雨,艳阳高照。抬眼望去,天空湛蓝湛蓝,不着一丝云彩。我们俩挤在人群里,找落脚点找机位,三角架干脆就用不上,人都没地方站,拍摄得和人家打商量:借个位置拍几张,就一会就一会。</h3><h3>7:30太阳落山,我们也就收工了。</h3><h3>晚饭领队安排在景区对面的祥福宾馆(两天吃住都在这),端上桌的张掖特色菜有粉皮、面片、羊排、包菜,味道不错,羊排一上桌就被抢光了。而花卷、土豆丝是每餐的标配。</h3><h3>第二天起早直奔5号观景台拍日出,拍晨光中的七彩丹霞,然后按顺序(顺时针游览,乘景交车回到西出口)再登上4号观景台,接着去2号3号(已关闭)观景台。整整一上午大家自由拍摄。</h3> <h3>丹霞魅影</h3> <h3>4号观景台,夕阳西下时分。团友摄。</h3> <h3>跟着太阳下山</h3> <h3>次日一早,直奔5号观景台,观日出</h3> <h3>再登4号观景台</h3> <h3>受团友启发,俺也拍一张</h3> <h3>坐景交车到达3号观景台,被告知已关闭</h3> <h3>望山止渴</h3> <h3>在2号观景台,观对面的风景</h3> <h3>我心飞翔</h3> <h3>4 独一处的冰沟丹霞</h3><h3>下午3:30集合,4:30左右驱车到达离张掖丹霞景区不远的冰沟丹霞景区。</h3><h3>冰沟丹霞景区位于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以赤红的宫殿型丹霞地貌为主的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便是这里丹霞地貌的形状非常独特,有各种风格的造型,规模也比较壮观。而且,这里开发较晚,与七彩丹霞相比,游人不多,也少了一份喧闹,可以安静的摄影创作。这里主要有小西天和大西天两个景点,吴领队把我们送到景区,交待完游览线路和集合时间、地点,就自个挎着相机云游去了。</h3><h3>所谓西天,就是体验从地上到天上的感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景观道犹如天梯,又长又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很考验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h3><h3>在小西天和大西天都碰到了吴领队,他比我们晚动身,比我们早到。看他爬山就像猴子一样轻快灵巧。毕竟年轻,才三十几岁,带团也带了十来年,不知走了多少路爬过多少山,总之他身上有那么一种山的气质。</h3> <h3>向小西天进发</h3> <h3>神驼迎宾</h3> <h3>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h3> <h3>一步一景</h3> <h3>鬼斧神工</h3> <h3>大地之父和大地之母</h3> <h3>造化钟神秀</h3> <h3>去往小西天取经?取景😄</h3> <h3>我来啦~~~</h3> <h3>登顶小西天</h3> <h3>城堡?宫殿?</h3> <h3>悄悄的,我走了</h3><h3>正如我悄悄的来</h3> <h3>桃园三结义。此处是小西天与大西天的分野</h3> <h3>大西天大气磅礴</h3> <h3>去往大西天</h3> <h3>登顶大西天,观日落</h3> <h3>祥福宾馆附近有几株白杨树长得很伟岸</h3> <h3>大西北缺水缺花,这是宾馆附近的一株蜀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