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作者储有明的影评文章《马路天使》居然能将民国之现实生活与"白银出口"事件扯上关糸,最后还把影片与"白银出口"的典故点明,读来令人不止会心一笑,还特有深意。原来影片《马路天使》台词隐藏着故事……</h3> <h3> 上海银行全称"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创办于1915年,创办之初仅有资本7万银圆(对外则号称10万银圆)。股东7人,职员7人,比规模稍大的钱庄还要小。故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新闻报》在报道其开业庆典时,竟戏称为"小小银行",讥讽嘲笑银行,弄得上海滩不识字的人都知道了这家上海商业储蓄银行……</h3> <h3> 看官也许不知哪"四行",那总该知道"四行仓库"保卫战吧?淞沪抗战后期,国民革命军团副谢晋元率800壮士孤军御敌,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大楼"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五天五夜… </h3><h3> 沒错。"四行仓库"就是上海最大的四家银行的共用的仓库。口口曾2次前往参观改建的纪念馆。位于"北四行"之首的盐业银行,资本最为雄厚。达195万银圆之多。拿"北四行"中最小的中华储蓄商业银行做参照,其资本金也有25万银圆。而上海的钱庄业,且历史更为悠久,钱庄经营历来以存放款业务为主,永丰、福康、顺康钱庄资本也都比上海银行雄厚。</h3> <h3> </h3> <h3> 原来陈光甫有背景。可是官办江苏银行经理干得好好的,干嘛辞职呢? 陈光甫是个有远大抱负之人,与省府官僚作派的人,在银行经营理念上意见相佐,忍受两年无法再忍,遂辞职下海。就是要按自己的经营理念创建一个全新的银行。陈光甫联手曾出任信义德洋行买办的上海新闻业界人士庄得之,立即开始筹办上海第一家民营商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从名称上就有別于官办银行,尽管资本金不足10万银圆,尽管被《新闻报》讥笑,1915年6月3日,"小小银行"正式开业了。</h3> <h3> "一元开户"? 故事听着这么耳熟? 噢。黄勃主演的电视剧《青岛往事》,三兄弟之一在青岛与日资银行竞争,就开办过-家民族银行。就采用过"一元开户"经营方式,扩大招揽平民储户。原来影视作品的历史根据在上海。</h3><h3> 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银行间的揽储大战,比起当代银行吸揽储户之竞争白热化更甚。怎么出招,出什么招,陈光甫毕竟是留过洋,也在银行业打拼过的人。放下身段"一元开户"低门槛政策,吸储针对上海底层民众,让上海银行迅速崛起做大。</h3> <h3> 由于当时国民政府利用在报纸上对币制改革大张旗鼓地大肆宣传,"白银出口"遂成为街头巷尾、弄堂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而由左翼人士创作的电影《马路天使》也拿其开涮了一把。巧妙地利用剧中人物小号手(赵丹)变魔术,魏鶴龄拆穿把戏地揶揄,将国民党政府币制改革的嘲弄一番。台词宛如当代电视剧加广告,巧妙地溶入了剧中。溶入了旧上海普通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令国民党宣传审查机构明知遭戏弄也无法剪片。</h3><h3> 解放后,年代久远,口口这一代人欣赏老影片《马路天使》,如果不读这个文章,不了解民国币制改革之历史,就听不懂"白银出口"潜台词,也引发不了共鸣,更无法发出会心一笑。</h3><h3> 读这篇文章,弄懂"白银出口"之典故,也捎带出了"一元开户",更将尘封己久的民国银行一段史实翻找出来展示,让广大读者懂得为什么民国终将灭亡。币制改革只是一件金融政策出台,却加速了国民党专制政权的倒台,因为社会和坊间私下的揶揄汇集多了,最后就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