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故事

铃宝

<p class="ql-block"> 婚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人生旅途最大的风景线是婚姻。婚姻就是两对舞者,在欢快的乐曲中,翩翩起舞,舞出不同的风彩。</p><p class="ql-block">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六十九年的艰苦改革发展岁月,让中国人的婚姻理念,认识,有了递增式的改革和发展。感悟每个时代的婚姻历程故事,浓缩精华,想必是故事的序曲。</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是五十年代结婚的,他们的婚姻历经风雨,在贫困生活线中挣扎,经过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得来的。父亲在年少时,也加入解放新中国的队伍行列。他和母亲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亲常提起她和父亲的婚姻。母亲和父亲算远房表兄妹。父亲当兵回家乡,见过大世面,家人乡亲自然对父亲高看。母亲是外爷家中长女,五岁跟外爷田里点豆种庄稼,七八岁跟外婆织布纺线,十二岁村口麦场扬场,是天生的巧媳妇。两家大人在贫困流年中有过节,外爷为了平息两家矛盾,让媒人说合两娃婚事。家爷当然盼不得儿女结亲,就高兴的接受了。为这事,母亲老了还埋怨外爷。多事之秋的年代,父母亲辗转起家,生活贫困几欲饿死,多亏乡亲你帮我,我帮你,度难关。母亲与父亲的一生,是大山里的野杜梨,从生涩到甜美。母亲和父亲生育我们三儿两女,可谓劳苦功高。做儿女的深深把爱化做无尽的思念,送给天堂中的父母亲。</p><p class="ql-block"> 大哥是五十年代生。七十年代的婚姻,比起父母亲婚姻,算是"解放牌快车"了。那个年代政策反对父母包办,提倡自由找对象。大哥年轻时帅气,一表人才,又写一笔好字。上高中,自然有暗恋的姑娘眉目传情。可是大哥老实,不敢越界。那时大人们以老实,诚恳,干活扎实为考查条件,决定谁家娃合适宜取宜嫁。我家大哥老实,自然大人女娃看上的多。他们的婚姻是两家大人意愿,缘于两家一块住,家底清结合的。大哥大嫂结婚,是在大嫂单位分的平板房结婚的。结婚后的大哥,尽管和嫂子都是双职工,但六十年代成长中,吃过生活苦的大哥,还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婚后两人过家家,大嫂做面条饭,大哥从来不让大嫂倒面汤,第二天面汤加饭菜,继续一顿饭。</p><p class="ql-block"> 我们兄妹五个,大哥比二哥大六岁,二哥比我大六岁。二哥,我,妹妹都生六十年代后期,过了最困难时期。我们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年青人,赶上了戴太阳镜,穿喇叭裤,手拿录音机,跳迪士科舞时代。那是个春风得意的新开启的年代。对婚姻的认识自然开放,时尚。自由谈对象大家自然想得开,但是还是拘束。比如邻家大姐谈恋爱,烫了羊卷毛头,她老妈半夜起坑,拿起剪刀,硬是剪光女儿漂亮烫卷"谈对象,谈不成,丢人"。这只是个例。</p><p class="ql-block"> 二哥的婚姻还是父亲同事说的。二嫂姑父,是父亲一同工作战友。战友之间友谊天长地久。二哥和二嫂婚姻在父亲搓合下结婚。与我同龄的二嫂其实不太乐意,还是扭不过姑夫热情帮助。人常说先结婚后恋爱,有了娃,二哥工作上有干劲,二嫂会料理家务,让二人的婚姻如鱼添水,红火日子过得不错。</p><p class="ql-block"> 我,小妹婚姻还是父母亲操持,免不了还是父母之言,倒也各有千秋,收获各不同。但我心也不敢,我的婚姻是在妈妈强大压力下,在自由恋爱旗帜下掉队。以至中年后,心里还有怨妈妈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我小弟七十年代生,九十年代年青人。对待婚姻,那是肃清陈旧思想后的觉醒。小弟上高中考中专技校,与弟媳同窗挚友,谈天说地,思想新潮。母亲面对全新新生事物没招。只好提一些建设性意见"人太瘦,饭不好好吃,能生娃。"好嘛,母亲大人也知逢山开路,遇水通渠。对小弟有好言语,怎不用老办法?对妈有意见。小弟结婚,过一年,弟媳生了小侄女,母亲乐得唠叨少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民间凡人的婚姻,在历史车轮中理念不断前进。解放婚姻牢笼枷锁,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得以彻底全面解放。但凡事不是绝对,有相对一面。一对年青夫妻,头天结婚,第二天离婚,父母还不知情。想想过去的婚姻观点,也有它慎知,慎重,慎情一面。当今的中国,是亿万人眼里的生活天堂,珍惜爱的国度,投身于爱的事业,是人立本之志,也是亿万人民幸福婚姻的奋斗理念。</p><p class="ql-block"> 美好的婚姻,是一幅幅美的画卷,愿人人有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婚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