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无为县杏花泉中心小学首届</h3><h3> 教改班501班 同学毕业五十三年联谊会</h3><h3> 主持词</h3><h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h3><h3>大家下午好!</h3><h3> 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季节,我们越过5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家乡相聚,实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欢聚一堂的愿望,真是无比的珍贵,万分的高兴。在这里, 我受这次聚会发起小组的委托,向各位尊敬的老师,向亲爱的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同时,向成功举办这次聚会而作出奉献的同学,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从当年离开学校,大家不经意的分离,到今天我们隆重相聚,竟过去了整整53年。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就是一辈子。</h3><h3>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当年,我们不仅同在一个校园读书,还一起经受了暴风骤雨似的“文革”大动乱。接着无情地经历了上山下乡当农民的磨炼,之后回城艰难打拼,还有下岗的困苦,家庭的忙碌和奋斗,整整消磨了我们一生的时光。回首往事,曲折而多磨的经历,复杂而厚重的情感,使我们成为“老三届”中备受人生酸甜苦辣的一群,这1965-2018两个年份之间,该是包含了我们这一生中多少沧桑,多少风雨,多少感悟?</h3><h3> 在今天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当年学校教导主任王惠舟老师和徐遐玲老师,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对王老师和徐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我们要诚挚地对老师们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我们永远爱您!”</h3><h3> 今天参加“同学会”的,有许多是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同学。他们不辞辛劳,克服困难,专程赶来参加。让我们对他们的执着,以及一片深情厚谊,点一个大大的赞!</h3><h3> 前途漫漫,岁月悠悠。是老师给了我们远航的桨,是母校给了我们翱翔的力量。师恩难忘,母校难忘。不管岁月如何匆匆流过,也不论人世间有多少物是人非,我们永远记住那一段校园同窗的回忆,永远不忘同学之谊!</h3><h3> 由于我们小学毕业就各奔东西,也由于50多年社会变化之大,更由于工作的忙碌和社会的重担,之前同学间疏于联系。但是,不管岁月怎样变化,各自的境况如何改变,我们的同窗之谊没有变色,没有淡漠,彼此之间的思念在日益加深,相互之间的祝福也从未间断。当年我们班上的同学,有一些已经先后离世,有的甚至英年早逝。如今我们欢聚一堂,也不会忘记这些昔日的老同学。</h3><h3> 今天的聚会,一些老同学虽然因为客观原因不能前来,但通过电话与网络,表达了他们深厚的感情。他们的心,也早已飞到了我们之间。</h3><h3> “欢笑情如旧,聚首已白头”。53年过了,历史顺着它永恒的轨迹向前发展,我们这群共和国的“老三届”,历经沧桑,经过了艰难困苦的生活洗礼和风霜交加的岁月沉浮后,依然健康地活着,还能相约来母校重游,来母校寻梦。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幸运的,又是勇敢快乐的寻梦人。</h3><h3> 相聚的时间总是十分短暂,分别又在明天。望大家尽情地珍惜和享受这难得的相聚时光。让我们这次的聚会成为我们今生难忘的回忆!</h3><h3> __吕为光</h3> <h3>杏花泉小学校旗</h3> <h1> 五十年前一次教改试验的回忆 </h1><h3> 王惠舟 </h3><h3> 1960年秋季开学前,我刚到杏花泉小学任教导主任,就参与了筹办教改班工作。记得校长刘亚洲传达中宣部领导指示说,为适应国家培养人才需要,小学教育要进行改革:适当提高程度,适当增加难度,适当加快进度。要而言之,小学六年要五年学完。杏花泉小学是全县唯一一所试点学校。</h3><h3> 这项改革从一年级开始。学校研究决定招生200人,编四个教改班,并挑选徐淑萱、徐遐龄、方静玲、徐建平四位老师担任班主任。招收新生条件是:年龄七周岁;会说家庭住址和家庭主要成员简单情况,口齿清楚;会认会写若干个简单、常用的汉字;会数百以内数目,会口算二十以内加减法;发育正常,没有残疾。按照这些条件,招生任务顺利完成。</h3><h3> 开学了。教改班教室就在现在的操场北边教学楼原址。那时那里是一排连在一起的四个平房教室,中间有个三米多宽的公共通道。这是当时最好的教室。</h3><h3> 教改班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先说语文。刚入学,学完汉语拼音字母后,每堂课要学七十多个生字,是普通班10倍。教语文课文,短的一节课教完,长的也就用两节课。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写作文,一学期不少于8篇。到了五年级要求作文突破千字大关。再说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就有简单乘法,四年级教简单的代数加减法(如ɑ+ɑ=2ɑ),五年级教把χ列入等式解应用题。还有三年级开设科学常识课,四五年级增加历史、地理和政治常识课。教改班老师备课、教学、辅导都非常认真,很敬业,也很出色。</h3><h3> 教改班的思想品德教育抓得很紧,尤其是常规教育。比如每天早晨进教室第一步就要接受衣着和手脸卫生检查,其他如教室内外、上课下课、校内校外的言行表现等,都有具体要求。教改班学生的品德素质行为表现是公认的很好。</h3><h3> 由于教改班学习任务太重,很多学生渐渐跟不上班,每学年都有一定数量学生转到普通班。1964年秋,升入五年级只剩一个教改班,50名学生。在他们毕业前夕,学校举办了一个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教改班成果展览,受到各方面的好评。随后,“文革”开始,全国大中小学完全“停课闹革命”,这个教改试验也就销声匿迹了。</h3><h3> 后来回顾分析,那个“六年小学五年学完”的教改实验,超越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超越了他们的智力水平,是不切实际的。</h3><h3> 但是那批“过关斩将”,坚持到五年毕业的教改班学生,也包括这次欢聚母校的校友们,都很优秀。那个“教改班”,宛如杏花泉小学百年校史上一颗“流星”,虽一闪而过,却是那么耀眼。 (2018.11.14)</h3> <h1> 喜 相 逢</h1><h3> 徐遐龄</h3><h3> 欣逢盛世,师生一堂。</h3><h3> 满园春色,桃李芬芳。</h3><h3> 2018.10.18</h3> <h3>现任校长李贵根和当年的教导主任王惠舟亲切的拉手。</h3> <h3>校园里与校长合影留念</h3> <h3>寻找当年我们教室的位置</h3> <h3>李校长带领同学们参观校园</h3> <h3>学校现代化的科技馆</h3> <h3>王主任的腰板还是那么挺直</h3> <h3>在宽敞漂亮的教室里坐坐,体验一下当年做学生的感觉。</h3> <h3>同窗读书共五载,分别却有半世纪。</h3><h3>再见时刻霜染鬓,同学相见不相识。</h3><h3>杏小校园忆当年,遥想往事感慨多。</h3><h3>简陋教室伴苦读,师恩教诲伴耳畔。</h3><h3>当年校舍无踪影,如今校园真精彩。</h3><h3> __陈永慧</h3> <h3>听老师讲那过去的事情。</h3><h3> 徐遐龄老师作为首届教改班的班主任,当时也叫试验班,校领导施加压力很大,徐老师对我们要求更加严格,回忆当年,徐老师总说:“我那时年轻要强,对你们太严了”,今天我们要对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的严格教诲”。</h3> <h3>贺杏小501班聚会</h3><h3><br></h3><h3>五十三年长相忆,</h3><h3>杏花泉边喜相逢。</h3><h3>幽深古井曾入梦,</h3><h3>皂荚花香犹牵魂。</h3><h3>只寻来路,</h3><h3>莫问归程……</h3><h3><br></h3><h3>师友相见不相识,</h3><h3>天南海北叹蹉跎。</h3><h3>芳华已逝亦无悔,</h3><h3>荣辱成败皆随风。</h3><h3>酹酒笑白头!</h3><h3> __谢发应</h3> <h3>中秋刚过,国庆佳期。</h3><h3>饭后伴孙,棋牌微信。</h3><h3>忽接电话,校友来寻。</h3><h3>尘封记忆,一朝忆起。</h3><h3>无为杏小,学文识字。</h3><h3>五年时光,白驹过隙。</h3><h3>一群儿伴,无猜嬉戏。</h3><h3>一朝毕业,各奔东西。</h3><h3>如今相聚,渐近古稀。</h3><h3>五十三年,半个世纪。</h3><h3>音容笑貌,辨别依稀。</h3><h3>校友重逢,可贺可喜。</h3><h3>祝福大家,身健神怡。</h3><h3>五年之后,再聚古稀。</h3><h3> __黄晓中</h3> <h3>看男生女生的合影还是那么羞涩,那么的不自然。</h3> <h3>杏花泉小学校歌</h3> <h3> 五十三年前青春少年的我们,怀着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匆匆散去,进入各自的初中学习,以后我们经历了文革的洗礼;经历了上山下乡的锻炼;有的还经历了招工进厂、下岗再就业的波折......有了许许多多酸甜苦辣的经历,为了生活,我们许多同学彼此没有了音讯。如今,我们幸运的 赶上了科技发展的网络时代,通过微信这个平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联系到了部分同学,也许有太多的话要诉说,也许是岁月积淀了太沉的思念,当时光的脚步踏入2018年10月15日,我们杏花泉小学65届501班的同学从首都北京、从东方大都市上海,从省会合肥、从钢城马鞍山,从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赶回无为县,成就了这样一次弥足珍贵的聚相! 同学相见,分外亲切。这一天我们进行了气氛热烈的座谈,念师恩,叙友情;举行了把盏倾情的宴会;回到了母校参观,坐在宽敞漂亮的教室里体验一下当年做学生的感觉;定格了许多珍贵的合影留念。</h3><h3> 聚也匆匆,散也依依,一天的相聚时间,意犹未尽。这一天享受着重逢带给我们的惊喜,享受着重逢带给我们的幸福,享受着属于我们首次聚会的永恒纪念。我们相信,这次53年后的师生相聚,一定会在我们人生的记忆里抹上浓重而精彩的一笔,将成为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共同祝福老师同学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美满,吉祥如意!来年我们再聚首!</h3><h3> __陈永慧</h3> <h3>相聚如歌 曲终难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