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曾继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教育学会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研方法”首席专家。目前主要研究领域:课堂教学改革、教育评价、教育研究方法。发表论文50 余篇,主编、参编教育学术著作 8 部。2005 年以来,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改革,与多所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和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h3> <h3><br></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何为课程</b></font></h3></h3> <h3> 课程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课程是学校有目的地对学生身心发展施加的影响;狭义课程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身心发展施加的系统影响。</h3><h3> 近几年许多学校都在做课程建设,应遵循四条基本理念,分别是课程取向生本化、课程方案个性化、课程实施生活化、课程内容整合化。以往的传统教育观念是教育决定发展,选择了适合教育的儿童进行培养。现代的观念则认为,发展决定教育,创建适合儿童的教育。</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生本是以学生发展为本</font></b></h3></h3> <h3> 注重学生的群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今天的发展、明天的发展、自主发展、它主发展。在课程建设上,要努力进行生本化。注重发展基于学校特色的课程,基于教师资源的课程,基于班级需要的课程,基于个体需要的课程,以及学生自组织课程。</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课程方案个性化是学校课程建设的</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重中之重</font></b></h3> <h3>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主要的不是体现在智力的高低上,而是体现在智力强项和潜在优势的不同类型上。教育的责任不是去鉴别出哪些孩子聪明哪些孩子不聪明,而是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从而提供适当的课程与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个性化的三种含义是学习目标的个性化、学习节奏的个性化和学习成本的个性化。</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课程实施生活化要求学习的基础课程</font></b></h3></h3> <h3> 除了国家课程中的语数外等课程之外,加入地方性的课程。例如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把课程相融合,组成新的生活课程体系,针对乡村小学开展科学教育与乡土文化教育。但需要注意的是,警惕课程的“伪生活化”。</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课程内容整合化</font></b></h3></h3> <h3> 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分为学科内整合与跨学科整合。这其中有一定的弊端,存在许多重复和冲突的内容。综合课程包括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相关课程是在保留原来学科的独立性基础上,寻找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的共同点,使这些学科的教学顺序能够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插进行。广域课程是指把部分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统合兼并而形成的范围较广的新科目核心课程是围绕一些社会问题或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内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