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沿童家镇1号乡道从东往西,东岸孔家、里屋孔家、坂背孔家、叶家塘孔家、东源孔家……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1号乡道旁。今天,寻访知青原住屋之旅,就从里屋孔家开始。这是里屋孔家的祠堂,雄伟壮观,气势磅礴。一位与我年纪相仿的村民在祠堂门口晒酒糟,他叫孔祥发(哈哈,与我鹰潭铁中同班一同学同名哦。据我所知,我班那位孔同学祖籍也是这一带的),是孔氏酒厂的厂长。孔厂长是一位热情健谈的人,他说:里屋祠堂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从五十年代起就是里屋小学的所在地,许多七十多岁的人都在这儿读过小学。据下放在里屋孔家的鹰潭铁中六九届知青何建耀回忆:七十年代初我下放到里屋孔家时,这祠堂里还有几个班在上课。听孔厂长说:祠堂至今从未大修过,只是常会派人上去检漏、换修瓦片等。</h3> <h3> 里屋村祠堂的正门,门上方写着:孔氏宗祠。门上原有栩栩如生的红石雕刻,文革中被毁。</h3> <h3>祠堂的侧门。</h3> <h3> 座落在里屋村中的原里屋小学。向曾在里屋小学当过老师的知青们致敬。</h3> <h3> 里屋小学教师们的宿舍。宿舍前面是操场,操场的两边是教室。</h3> <h3> 如今,新的里屋小学建在出村不远的1号乡道旁,这所老的里屋小学也开始拆了。</h3> <h3> 村中原里屋小学旁的这栋村民的二层楼,一楼开着小型超市。这栋楼房的原址是里屋供销社,供应着周围十多个自然村的食盐、糖果、布匹、农具等日常生活用品,热闹非凡。</h3> <h3> 这是村中原里屋小学旁边的一口小水塘,现长滿了水草,以前这口水塘也是很清澈的,村民们也常在这口水塘里洗衣洗菜等。七十年代初栽的三棵水杉,如今已是高聳入云。</h3> <h3> 这是里屋孔家村中央的一口大水塘,塘边和角落各有一颗高大的古樟树。听当年曾在里屋孔家插队的鹰潭铁中知青何建耀介绍:这口塘当年的水非常清澈,里屋孔家是个大村,四个生产队,几百户,人囗众多,大家洗菜、洗衣等都在这口塘里。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环保意识差的村民将煤灰、垃圾等杂物也往塘里倾倒,逐年累月的堆积,已严重影响了该塘的水质。这时,里屋孔家村的一位能人孔‘博士’(鹰潭农村对木工师傅的尊称。他名叫孔大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还池塘一汪清水,还里屋村一个清新的环境;乐善好施的孔‘博士’自筹资金叁万多元,将塘中的污泥、煤灰、垃圾等彻底清除干净,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如今,水质清澈、碧波荡漾的水塘又展现在人们的面前。</h3> <h3> 里屋孔家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一位年龄和我相仿的村民热情地带我来看里屋孔家村的水井。水井对面隔着几块稻田约一箭之遙的是东岸孔家村。他说他不是该村人,而是该村的女婿,作为女婿,当年他最得这口井里的水挑。我俩聊到原里屋大队办在童家火车站旁的知青农场,只见他眼晴一亮,露出自毫的神情说到:当年我父亲就是农场的场长。</h3> <h3> 让我们看看这口井。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各村井里的水位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村水井里的水伸手可及,有的拿根扁担就可提到水,有的则需要长绳吊水,而里屋孔家的水井测属后者。这口井虽然很深,但水质相当好,味美甘甜,冬暖夏凉。对此,原里屋孔家知青何建耀颇有感触,他深情地回忆到:当年我们渴了就拿井水当开水喝的,特别是夏天喝了,如同冰水般的清凉解渴。每天早晨,全村几百户人家都到这儿挑水,你来我往,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场面壮观,热闹非凡。(听一村民介绍说,在里屋小学那头还有一口井,是专为里屋小学师生生活用水而挖的井。)</h3> <h3> 这是里屋村的一栋百年老宅,当年里屋大队队部就在此屋办公。</h3> <h3> 如今的里屋大队早已变成了里屋村委会,另外新盖了楼房办公。原大队部的房门紧闭,木门两边各印有一个‘忠’,那是文革的产物。</h3> <h3> 里屋孔家村孔氏酒厂孔祥发厂长热情地邀我到他家一坐。这是一幢百年老屋,建在祠堂后面的红石嶺上,雕梁画栋,气势非凡。以前是大户人家的,土改时分给了四户人家居住,孔祥发厂长是其中的一家。孔厂长酿的谷酒丰滿醇厚,香气扑鼻,供不应求,在那一片地方小有名气。孔厂长还兼带着帮村民来料加工,忙的不亦乐乎。孔厂长已将家中改造成了酿酒作坊。好客的孔厂长还端出了他酿的谷酒让我品尝,哇,如饮甘露,余韵无穷,果然名不虚传。酒不醉人人自醉,我不由轻轻地哼起了关云长的歌:喝一壶老酒……</h3> <h3> 百年前大户人家建的房屋里面的墙均用木板拼制,房间内还建有阁楼(类似于现在的二层楼)。大厅用木板隔成的墙,成了孔厂长记帐的本子。</h3> <h3> 百年老屋的门上也有文革的痕迹哦,听孔厂长说:当年他家里是全村最热闹的场所,每天晚饭后,大家都到他家里来记工,并听队长安排第二天的生产任务。</h3> <h3> 百年老屋精致细密的窗格和木墙上栩栩如生的精美木雕花卉。</h3> <h3> 老屋的木雕、精致细密的窗格和屋角扇谷子用的风车。</h3> <h3> 站在孔氏酒厂孔祥发厂长家门口看里屋孔家祠堂的后面,由于孔厂长家地势高,此刻,我们已经看到了祠堂的屋顶。看看祠堂屋顶长得啥样?难得一见哦。</h3> <h3> 听孔厂长说:那边原知青的住房已没有了。说完只见他用手往村中一指,接着用手又指着旁边的一幢老屋说:这一幢老屋当年也住过知青。听到这里,喜出望外的我赶紧举手一拍,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h3> <h3> 这幢建在祠堂后面、红石嶺上的小屋,是里屋孔家村原来用来关牛的牛栏。</h3> <h3>里屋孔家村中一旧房。</h3> <h3> 里屋孔家村中一老宅,据说也是一栋历史悠久的老宅,门口已长满了杂草。</h3> <h3> 里屋村的能人孔大海家的新楼,院子旁边还有一口小水塘</h3> <h3>里屋孔家一村民的新楼。</h3> <h3>里屋孔家村民的楼房。</h3> <h3>里屋孔家村民的新楼。</h3> <h3>童家镇里屋村就业扶贫车间</h3> <h3> 里屋孔家村幼儿园建在路旁。大门边的墙上挂有两块牌子,一块上面写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留守儿量帮扶基地,另一块上面写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学院实习基地。</h3> <h3> 出里屋孔家村不远,就看到了座落在童家镇1号乡道旁的鹰潭市里房小学。雄厚的师资力量,漂亮的三层教学大楼,宽敝的上下两个操场,上面操场做广播体操,下面操场是足球场与跑道,一切都是那么尽善尽美。向坚持在农村教育战线上的老师们致敬。</h3> <h3>里屋小学操场之一,足球场与跑道。</h3> <h3> 从里屋小学沿1号乡道前行约两百米,我来到了石塘坂背孔家。</h3> <h3> 里屋村委会办公楼就建在到坂背孔家老村的路旁。</h3> <h3>坂背孔家村民的小楼。</h3> <h3>建在路旁的坂背孔家村民楼房。</h3> <h3> 听坂背孔家一位老者说:坂背孔家原知青住屋早就不存在了,老村很小,也无祠堂。这些信息打消了我去坂背孔家老村的念头。</h3> <h3>远眺坂背孔家村。</h3> <h3>坂背孔家烧瓦子灯的砖塔。</h3> <h3> 今天,我来到了座落在童家镇1号乡道旁的东源孔家,这里老屋众多,说不定还能寻到原知青的住屋呢。这是一栋原大户人家的住房,土改时被分给了几户人家居住。</h3> <h3> 看看原大户人家屋内的山墙,也是精美的木雕,虽历史悠久,却完好如初。</h3> <h3>房外木板墙上的木雕,栩栩如生的花卉。</h3> <h3> 大门上的门牌上写着:童家镇东源25附2。门牌旁边还挂着一个有点像人一样的小物件,不知是何物?挂在这里起什么作用?也不方便细问,随手拍了下来。</h3> <h3>东源孔家一老屋。</h3> <h3>东源孔家一老屋。</h3> <h3>东源孔家一老屋。</h3> <h3> 这块杂草丛生的地方是东源孔家原知青的住房之一,因年久失修,房屋已倒塌,只剩下断墙残垣。</h3> <h3>东源孔家一老屋。</h3> <h3>东源孔家一老屋。</h3> <h3>东源孔家一老屋。</h3> <h3>东源孔家一老屋。</h3> <h3>东源孔家村民新屋。</h3> <h3> 东源孔家一老屋,屋顶己倒塌,长滿了杂草,只剩断墙残坦。</h3> <h3>东源孔家一老屋。</h3> <h3>东源孔家一老屋。</h3> <h3>东源孔家一幢尚未完工的楼房。</h3> <h3> 这栋房屋因年久失修已倒塌,只剩一面房架屹立在那儿。房主人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原下放到东源孔家的知青也有部分住到他的家中。</h3> <h3> 这是东源孔家的大礼堂,因年久失修,现屋顶已倒塌。</h3> <h3>东源孔家大礼堂的正门。</h3> <h3>大礼堂侧面的门。</h3> <h3> 看下大礼堂里面,大部分屋顶已倒塌,只剩这一点也是摇摇欲坠,随时有倒塌的可能。</h3> <h3>东源孔家一村民的新楼。</h3> <h3>掩在绿树丛中的东源孔家村民新楼。</h3> <h3> 东源孔家的水井,水质非常好,现仍在使用,由于村中的道路建设,已盖住了半边井。</h3> <h3> 探寻完东源孔家之后,我又沿着童家镇1号乡道折回,去叶家塘孔家探访。折返几百米向左拐入去叶家塘的水泥路,路两旁是叶家塘村民新盖的楼房。</h3> <h3> 叶家塘孔家村有两口水井,这是其中的一口,水质很好,至今仍在使用。原铁中六九届初中毕业的两位女知青,先下放在里屋孔家大队老屋董家生产队,后里屋孔家大队在童家火车站旁成立了农场,两位女知青又从老屋董家调往农场。不久,农场撤消,两位女知青又调回里屋孔家大队。此时,里屋孔家与老屋董家已经分开,老屋董家另外成立了老屋大队。两位女知青又被里屋孔家大队分配到了叶家塘孔家生产队。原叶家塘的知青们,你们是否还记得在这口井里挑水的情景。</h3> <h3> 叶家塘孔家至今仍在使用的水井,水质清澈,味美甘甜。</h3> <h3> 水井旁的柚子树挂滿了柚子,沉甸甸的压得根根树枝弯腰驼背,不少柚子几乎伸手可及。透过柚子树叶看水井对面村民的新楼。</h3> <h3>又一栋村民的楼房。</h3> <h3> 叶家塘村中有着几百年树龄的大樟树,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已被鹰潭市列为保护古树之一,</h3> <h3> 叶家塘孔家,民风淳朴,村民们热情好客。说到当年下放到该村的鹰谭铁中六九届女知青们,他们都很关切地向我问起女知青们的近况。我一一回答了他们,并拿出了女知青们的近照和1969年照的照片给村民们瞧。望着照片,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叙说起知青们的往事来。并要我转告她们:有时间到叶家塘来看看,饭是有的吃哦。村民们质朴的语言让我动容,我表示一定把你们的问侯传到,并代女知青们向村民们表示谢意。说到叶家塘知青的原住屋,村民们不无遗撼地告诉我:你要早来半个月就可看见她们住过的房子。说完,用手指了指推土机旁边的一堆旧木料说,原知青住屋就在那儿。唉!怎么我又慢了一个节拍。</h3> <h3> 叶家塘孔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村之一,基本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村中的老屋基本上被推倒了,只留下了几栋,可能是特意留下日后供人参观所用吧?我想。</h3> <h3>推倒老屋后,这块地方修一个台阶。</h3> <h3> 叶家塘孔家老村的旧屋被推平之后,雄伟壮观的叶家塘孔家祠堂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h3> <h3>叶家塘孔家一老屋。</h3> <h3> 从山坡上下去转个弯,就到了叶家塘孔家的祠堂,这是祠堂边上的一座小庙。对庙宇,我缺泛这方面的知识,只能猜测可能是个土地庙。</h3> <h3>看看小庙内景。</h3> <h3>祠堂的侧面。</h3> <h3>祠堂的侧门</h3> <h3> 叶家塘孔家祠堂的正门与古樟。</h3> <h3>祠堂正门上方有‘孔氏宗祠’四个字。</h3> <h3>祠堂正门上方两侧的小窗。</h3> <h3> 祠堂门前一颗古樟,郁郁葱葱,约有近400年的树龄。已被列为鹰潭市保护古树之一。</h3> <h3> 据站立在祠堂门前那位穿蓝色衣服者说:他1969年12月去当兵,是叶家塘孔家第一位去当兵的人。目前,祠堂正在维修施工,他负责监督把关施工。</h3> <h3> 进去看看祠堂里面是啥样?祠堂里面相当宽敝,有两个天井采光,里面变得很亮堂。目前施工队正在祠堂里外紧张地施工。各能工巧匠正在大显身手,对这座古祠堂进行抢救性的修复。相信不久,一座古色古香恢复原貌的古祠堂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h3> <h3> 听叶家塘孔家1969年12月去当兵的孔师傅介绍,这座祠堂有着12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红十军的指挥部。红十军,那不是赣东北方志敏创建的部队吗。听到这里,我肃然起敬,革命遗址哦。他还介绍到:为了修复这座革命遗址(祠堂),我们逐级向中央打了报告修复该祠堂。等了六年,中央终于同意并直接拨款修复祠堂。目前修复祠堂的中央拨款已经到位,招标来的古祠堂修复队正在紧张地施工。我回到家中查找有关红十军的资料,资料中对红十军的描述如下:红十军,1930年7月在赣东北苏区成立,军长周建屏,代政委吴先民,后由邵式平任政委。1933年1月,闽浙赣省委接到瑞金中央来电,调红十军到中央苏区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战争。1月20日,红十军在葛源、上饶等地的部队向贵溪方向集中。1月24日,红十军部队集中在鹰谭的信江渡口,邵式平等向前来送行的方志敏道别,方志敏叫邵式平把方志纯带上随红十军一起行动。1月25日晨,红十军四千健儿在军长周建屏、政委邵式平的带领下,全部渡过信江。渡过信江的红十军部队里还有后来名气很大的汪东兴(55年被授于少将军衔)、吳克华(弋阴曹溪芳家墩人,塔山阻击战的指挥,曾任北平警备副司令,四十一军军长,海南军区司令,炮兵司令,铁道兵司令,广州军区司令等职,55年被授于中将军衔)。红十军随后在上清官与前来接应的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会师。随后,红十军又到黎川,受到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项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接见。从此,红十军与红三十一军合并,成为红十一军,正式编入中央红军序列。我想,也许就是那时红十军指挥部在叶家塘祠堂呆过。(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想,仅供参考)。</h3> <h3>叶家塘孔家一老屋。</h3> <h3> 叶家塘孔家祠堂旁边的稻田。叶家塘的知青们,还记得在这片稻田里春耕插秧、夏日双抢、十月秋收的情景吗?</h3> <h3> 东岸孔家,位于老屋董家和里屋孔家之间。村民大都在马路两旁建起了新楼,老村己鲜有人居住。</h3> <h3> 下水泥路拐上土路,从一个大陡坡下去,我来到了东岸孔家的老村。这里是村口之一,村口旁有一口较大的水塘,水塘的水不多,水面上只见许多圈圈,可能是塘里的鱼缺氧了吧。</h3> <h3>村口道路两旁的古樟树枝繁叶茂。</h3> <h3> 东岸孔家的知青们,还记得这条穿村而过的水渠吧。</h3> <h3> 听原下放在东岸孔家的鹰潭中学七一届高中知青们说:去年她们来村时,还见到了保存完好的原知青住屋。</h3> <h3> 听村民说:因建设礼会主义新农村,今年拆掉了许多老屋,也包括原知青住屋。</h3> <h3>东岸孔家老村一破败的旧屋,</h3> <h3> 仔细一瞧,雕梁画栋的房梁,栩栩如生的木刻,想必一定是大户人家的。一打听,果然不出所料,该屋原是一大户人家的住宅,土改时被分给了几家人居住;后因落实政策,又归还了那位大户人家。</h3> <h3> 这片废墟中间的小道,以前曾是东岸孔家老村中一条笔直的路,直通下面的大礼堂和水井。</h3> <h3> 听东岸孔家一位上了年级的老者说:东岸孔家原有一座祠堂,日寇1942年占领鹰潭时被曰本人烧毁,后东岸孔家于文革前建了一座大礼堂,现大礼堂也被拆了。图中的废墟是东岸孔家大礼堂的正面。</h3> <h3> 东岸孔家老村的水井,和里屋孔家的水井中间隔着稻田,遥遥相对。这口井的水质相当不错,原东岸孔家的知青们,还记得在这口井里挑水的情景吗?</h3> <h3> 从废墟旁的这条小道进去,到前面分岔,左边小道通往里屋孔家,右边小道通往水井、大礼堂。截至为止,童家镇这片地区,已寻访了六孔一董,还剩一孔七董,如有机会,继续寻觅。在此,特别感谢下放在孔家的鹰潭中学七一届高中知青们和鹰潭铁中六九届初中知青们。是你们提供的准确信息和丰富的知青生活回忆,才使得本期美篇顺利完成。同时,也特别感谢所有同学对寻访原知青住屋一事的鼓励、支持和建议。(本美篇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大家谅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