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语文,真诚的教学(二)

Zlm5206

<h3>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余丽苏 别让你的学生厌弃听你的语文课,别让你的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既然是语文老师就应该把每节语文课上成是语文课! 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是每个语文老师最基本的素养!那么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呢? 首先你应该备课。备课分为两个时间段,一个是平时的备课,一个是上课前的备课。也许你们觉得纳闷:平时备啥课呢?简而言之,平时的备课,其实就是多读书,多写写,多阅读经典,积攒文学知识,培养文学素养。俗语说得好“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只要坚持平时备课,课堂上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让每一节课充满灵性,犹如一位冰清玉洁的“美人”舞蹈于课堂,这样的课自然就吸引学生了。比如,我在上莫泊桑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引导学生剖析菲利普夫妇性格特点及文章深刻揭露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次主题之后,随口而出“问世间钱为何物?直教骨肉分离!问世间钱为何物?直教爱情浸铜臭!问世间钱为何物?直教大海之绿色变紫色!”而这个句式的运用恰恰巧妙地运用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中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句式。这个“随口”不但使学生加强对主题理解,同时使整节课充满灵动性。可见,平时勤备课的重要性。 其次就是上课前的备课。那么课前如何备课呢?首先你必须熟读教材,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熟读教材,你才能有所“疑”有所“思”。然后带着“疑”和“思”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所处年代的社会环境,理解作者的立场,理解作者的人生价值观。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深刻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内行话就是“吃透”教材。熟语说的好“熟能生巧”,我们才能自由自在地驾驭教材,课堂上,我们才能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深刻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其次,我们得根据大纲的要求明白教材的重难点,再结合每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安排课时,并精心设计好每一课时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如问题的设计、板书的设计等。这样的课堂就不会孤燥乏味,自然就吸引学生了。例如,我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缘于我们的班是第三层次的班级,我设计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除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读熟文章最基本的要素外,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及掌握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而这种艺术魅力的表现恰恰体现在个“变”字,即于勒叔叔的贫富变化牵动着菲利普夫妇的“变脸”。所以,我在板书设计上故意把“变”字上的小撇改成“于”,把与小撇对称的点改成“勒”。这个小小的设计给予我备第二课时的灵感,由“变”引入对菲利普夫妇“变脸”性格特点的剖析。为了突出课堂的时效性,我还设计了“运用____描写。生动刻画/反映(谁)_____心里,表现/突出(谁)_____的性格特点。”的回答格式。让学生自读课本,自由讨论,并采用答题格式自由举手剖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学生在朗读文本中不但深刻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在自主探究中掌握了描写人物的方法及答题技巧的训练。这样的课堂设计,举一反三,实效性、自主性、合作性有机的结合收获了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学以致用,第三课时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小说塑造人物的描写方法续写故事情节,即想象一下,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已成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或者是假设破了产又重新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一种情景?水到渠成,既让学生深刻感受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同时学会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来续写情节,自然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总而言之,课前精心备课 是上好每节语文课的必备条件。 综上所述,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只有坚持平时勤备课和课前精心备课,两者相得益彰,我们的语文课才能具备语文的美感——艺术性和文学性巧妙地结合!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是一门艺术,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携手共进吧!<br></h3> <h3> 我为余老师喝彩 ——钟丽梅 上完一节课或教完一篇课文,坐下来稍作反省回味,把教学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稍过一遍,撷取其中有启发的写下几笔,既有意义,又是乐事。教学有其连续性,教过不是了结,教后清醒地回顾一下走过的脚步可使下一个步子走得更稳、更扎实。</h3><h3> 余老师是一位有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了,在一周前上了对外交流课,今天,她把自己用业余碎片时间写下的教后记发给我们看,我被深深感动了!余老师不倚老卖老,一如既往地积极进取,做不畏劳苦的语文教学规律的探索者,写下此精彩的教后记,我要为余老师喝彩!同时,附上拙见:</h3><h3> 《我的叔叔于勒》还可设计第四课时,这一课时,不干别的,就和学生一起安安静静地阅读就好,“读书,是最美好的姿态”! 可读《范进中举》,体会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称呼的改变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改变之异同; 可读《变色龙》,体会奥楚蔑洛夫对咬了人的小狗称呼的变换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改变之异同; 可读《羊脂球》、《项链》、《小酒馆》……体会莫泊桑小说“冷眼看人生,客观写世界”“工于构思,巧做文章”等艺术特点;</h3><h3> …… 课堂是我们阅读状态的生动显示。干瘪空洞的内心,滋养不出有意蕴而高远的语文课堂。你读了什么,你的课堂就呈现什么;你读了多少,你的教学就承载多少。尴尬无力的教学背后,一定是你肤浅单薄的阅读。春天的大地上,留下了多少犁铧的印痕,秋风就会为你摇曳多少的歌唱。语文教学的起点,是你的阅读。 教学,最后是在寻找自己。 忘记了是哪位诗人的话了,“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在这一点上,余老师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教学的取向始终是明确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清晰地指向一个目标: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余老师说“别让你的学生厌弃听你的语文课,别让你的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既然是语文老师就应该把每节语文课上成是语文课!”我深有同感。 在语文教学被各种深刻的理论折腾得面目全非的当下,不少语文课像思想品德课、像人文教育课、像青少年修养课、像班会课、像生命哲学课……什么都像,就是不像语文课。 “我们已经走得很远,但我们不要忘了当初为何出发!”<br></h3>

语文课

备课

学生

语文

课堂

菲利普

教学

课时

老师

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