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打面

DAMA

<h3><font color="#ed2308"><b> 老街打面</b></font> 老街打面在次坞,我第二次去才寻觅到。 天刚亮就出发了,毕竟在30公里外的乡下,南方的深秋还不算冷,我骑着摩托车就上路了,出城过三都,走进山里雾色就开始缭绕了,秋天的稻田金黄一片,有的已经收割,有的还静静地等待着。 我第一次去次坞寻找老街打面也是早晨,暑假,那天是下雨的,我骑着摩托车,穿上雨披,一路淋着雨,路边的稻田一片碧绿,雨在山野间升腾着雾色,烟雨的江南,纯粹的自然,只有在雨中才能邂逅,我欢喜得很。 但那次没有找到老街打面,我几乎逛遍了小镇的所有街道,悻悻而归。<br></h3> <h3>几年前就知道老街打面了,在次坞镇上,一对老夫妻经营着,媒体去报道他们还不让,一天只在早晨营业,每天的份数定量,卖完就关门,而且只卖肉丝面一种。这在众多次坞打面经营十几种面食的店里独树一帜。后来又听人多次讲起,有人说好吃,面条够劲道;也有人说一般。作为一个面食爱好者,我心里滋生了向往,想去那里吃上一碗。 我第一次去次坞寻找未果,次坞街上有几十家面馆,我一一从门前经过,没有看见老夫妻经营的,我也问了路人,说是在老街上,我转了一圈还是未果,那天的雨一直下得很密,模糊了镜片,甚至多了凄迷。<br></h3> <h3>深秋的早晨是明亮的,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已经站在次坞的街道上,我很熟悉那里了,照例又转了一圈,还是没有发现。这次我做了功课,因为在朋友圈里看见老街打面的图片,有店铺的名字,还有街道的入口,就在次坞老街上,但我还是没有发现。 我问了一个骑电动三轮拉货的大哥,打听老街打面的位置,他指点的地方没有这个店名;我问了打扫路面的大姐,给她看了图片,问知不知道这个地方,她说在前面,后又说也不清楚;我又去问了杂货铺的老板娘,这次终于明白,老街原来不在次坞镇的主区域,是在308省道的另一边,若没有人指点或是熟人带路,真的很难发现。<br></h3> <h3>早晨的老街静悄悄的,只有三四家店铺门开着,我向里走了段距离,没有老街打面的身影,再走几步,在拐角处,终于看见熟悉的名字,一间店铺,里面放着四张方桌,有人正在吃面,有人吃好了静静地坐着,也有人站在灶台边等着马上出锅的面。老夫妻在忙碌着,男的在和面,女的在下面。 我心情是很悸动的,因为向往已久,墙上没有面的种类和价格的告示牌,我就说一碗面。我随手拍了张图片,老人已经在擀面了,用擀面杖使劲敲打着面团,我也站在灶台边等,老人和我说了几句话,我听不懂,后来想想可能是不让我拍照吧。 不是节假日,吃面的人不算多,我没有等多少时间面就出锅了,我端着找地方坐下,感觉挺新奇的,其他地方吃面都是老板给端上桌,这里多少有点参与感。<br></h3> <h3>眼前的这碗面说不上惊艳,很家常的感觉,肉丝面,里面还有咸菜、茭白、蒜苗,我让老板放了辣椒。老板娘是用猪油烧的,看着好像有点油,但吃到嘴里并不腻。我惊讶于面条的劲道,咀嚼时有种特别的感受,面店环境简陋,屋顶有被油烟熏黑的样子,灶台就是普通农家厨房的样子,门前是安静的老街,屋檐勾勒出明净的天空;后门外也是一条小的巷子,有老式的水槽,几户人家。这样的情境中吃面有一种时间的恍惚感,与俗世格格不入,又自寻到一片天地,安静得可以触摸到光阴。有吃完面的老人在抽烟,升腾的烟圈里有光阴的翩跹;早晨的阳光斜射进店里的一道明亮,也能让人把时光看得很远。<br></h3> <h3>我就在这样的静谧中吃完了面,老板娘来收碗的时候,我喝完了最后一口汤,那一瞬间竟有点莫名地感动。我吃过很多次面,各家面馆,各种口味的,满足于味道的很多,唯有这次,我多了感动。 八块钱一碗的肉丝面,付钱是不能用手机的,店里连张餐巾纸也没有,这与时代相隔绝的存在却让人没有抱怨。 吃面五分钟,骑车两小时。于人生的大背景上,第一次我邂逅了烟雨,第二次寻觅到了感动。<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