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p> 10月23日、24日,我陪同山西电视台、《山西晚报》记者再次走进“柿子村”泽州县大箕镇两谷坨进行了深度采访。被两谷坨村委班子的热情和满山的柿子和红叶所陶醉。下面是《山西晚报》记者李吉毅的报道:</p><p><br></p><h1><font color="#ed2308"> 泽州有座“柿子村” 两谷坨村万株柿树盼游客免费采摘</font></h1><p><br></p><p> 山西晚报讯(记者 李吉毅)“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柿子树!”10月24日,面对枝头挂满红通通柿子的柿子树,3位从晋城市区来到两谷坨村的女士不由发出阵阵感叹。随着柿子进入成熟期,看到村里近万株柿子树上的诱人红柿大多无人采摘,该村支部书记李南南代表全村村民向游客发出盛情邀请:欢迎大家到两谷坨免费采摘柿子!<br> 两谷坨村地处晋城市泽州县大箕镇东南部,东与河南省博爱县接壤,南和河南省沁阳市杨庄河村搭界。<br>两谷坨村面积10平方公里,境内群山环抱,异峰突起。全村的东村、西村、大坪、西庄、李道辿五个自然村,犹如五颗珍珠散落在丹河、白水河岸畔深山峡谷之中。<br>尽管只是南太行山中名不见经传的山村,但两谷坨村却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如今,村里不仅有位数众多的建于明清时期的石头屋,时至今日依然保存完好。另外,村内还有三教堂、山神庙、凤凰古寨城郭遗址。<br>靠近青天河水库的李道辿自然村位于丹河西岸的半山腰的自然村,靠山临水,传说铁拐李曾在此修仙,因此被称李道人辿,后简称李道辿。如今村内的“三教圣殿”据说是为祭祀铁拐李所建。在大坪村自然村南门岭官石屋旁有血石板。传说,这是当年穆桂英挂帅征战路过此地血洒石板,故名血石板。穆桂英血洒山崖下的石板下,有个藏兵洞。而下面的一个山沟,传说闯王李自成曾途经驻扎过,至今留名“闯洼”。<br>比美丽传说更能打动人的是,每到金秋季节,满山红叶、层林尽染的两谷坨,山上山下、房前屋后、田间塄边,枝头累累的柿子树,随时闯入人们的眼帘,如在柿林中穿梭,一不小心就会被成熟跌落的柿子“击中”。<br>村支部书记李南南今年30岁,担任村支书已有4个年头。据他介绍:“全村180户690口人,常住人口180人,大部分村民年龄为60岁以上。”<br>山西晚报记者来到村里山下的柿林中,正遇一位村妇在柿子树上挑杆采摘柿子。一打听,这位农妇已62岁,坐在四五米高的柿子树上,采摘柿子动作麻利。在与她交谈中才知道,她64岁的丈夫正在距此不远的另外一株柿子树上采摘。<br>在村内一座石头房前,一位农妇正在将采摘好的柿子收集到框内。一问年龄,老人已70岁,她指着柿子树上赤脚正在采摘的人说:“那时我老汉,今年72岁了!”<br>老人随手将拨开柿皮的柿子递过来说:“吃吧,这柿子熟透了,比蜜都甜!”看着山西晚报记者“贪婪”地将柿子吃下,在场的众人都笑了起来。</p><p>在晋城境内,每逢秋季,在大山深处,硕果累累的柿子树成为点缀秋色的一大景观。相形之下,两谷坨村现存柿林却有所不同。<br>10月23日、24日,山西晚报记者连续2天相继前往两谷坨的5个自然村探访,感觉该村是泽州县、乃至晋城境内柿子树最多且较为集中的村庄。<br>“这些柿子树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对于村内拥有众多的柿子树,生在大坪自然村的李南南也感到很奇怪。后来,他听村里老人们说,由于两谷坨地处深山,能种粮食的耕地较少。“柿子浑身都是宝。柿子不仅能做柿饼,而且与糠掺和起来晾干能磨成粉。而柿子皮晒干后,也能磨成粉。”在当时缺少粮食的年代,种植柿子树无疑成为村民们解决糊口的最有效的办法。<br>“一株柿子树少说能摘上百斤柿子,多则超过千斤。尽管柿子产量大,但由于受交通、销售等客观因素所限,柿子暂时未能给村民的经济收入带来明显增长。”据李南南估计,全村柿子树量约有万株,以每株柿子树最少产100斤数量计算,两谷坨每年柿子的产量绝对不是个小数字。“由于村里多为老人,即使将柿子采摘运出去销售,也存在成本问题。除一小部分被村民们采摘后,绝大多数会因无人采摘而废弃。”<br>“再过一周时间,随着气温的降低,柿子完全进入成熟期,那时的柿子就更好吃了!”李南南说:“两谷坨村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柿子成熟的季节,正是红叶满山的季节,我们非常欢迎想吃柿子、有兴趣体验柿子采摘乐趣的市民或游客,前来两谷坨村免费采摘。在采摘柿子的同时,能亲身体验古村落的淳朴民风,感受美丽乡村的魅力,与村民共同享受丰收的快乐!”<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