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少小离家,当年不识家滋味。</h3><h3> 进京求学,到异乡工作,结婚,生子,不经意间,自已也人到中年,尝过了为人妻为人母的种种滋味之后,才知道父母在、家才在的含义,然而却因工作的特殊性,极少在逢年过节之际回家看望父母,于是利用每年的休假时间,带上父母去旅行成了我最喜欢的陪伴父母的方式。</h3> <h3> 我曾经问母亲,如果让你去旅游最想去哪里?母亲毫不思索地说我要去云南,去西双版纳。在她的认知中,云南就是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就是云南。就象十几年前,我带父母到北京,在天安门广场前照了一张相后,母亲说,我们已在天安门和毛主席照过相了,明天就回家吧!</h3><h3> 没读过书,不知外面的世界,这就是我的母亲,但这并不影响她独自在农村抚养我们姐弟三人,直到上学年纪才把我们一个个送到县城工作的父亲身边来上学。我也知道,好强的母亲,对外面的世界一直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特别是她那些广场舞大妈朋友跟她讲云南如何有趣之后,更是神往。</h3><h3> 巧合的是,之前在甘肃的旅行,云南版纳的同学刀维洁也带着父母到了兰州,四位老人相见甚欢,并相约在版纳相见,就这样促成了去年我和老公带着父母的云南自驾之旅。</h3> <h3> 外出旅行,意味着我们都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环境,在外的朝夕相处间,父母不再扮演家长的角色,他们成了完全依赖于我们的小孩子。</h3><h3> 云南之旅,从建水古城到版纳,再从版纳到大理,丽江,最后从昆明返程,送父母回到广西老家,10天旅途,行程近4000公里。两位老人沿途一直数着过了多少座桥梁,多少个涵洞,老父亲甚至还拿笔和纸来记。每每品尝一道当地小吃,总是连连说好吃好吃,遇到老同学热情接待,就与我们分享同学相聚的喜悦。尤其是母亲,云南之旅终于满足了她见到穿着不同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同胞的好奇心。</h3><h3> 只要他们永葆这颗好奇的心,旅程就可以延续,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就得以不断地扩展。</h3> <h3> 2015年夏天,趁去甘肃休假之机,带上父母从兰州穿越河西走廊,先是坐飞机到敦煌,再从敦煌坐火车从嘉峪关、张掖、酒泉一路返回。没读过书的母亲,不懂得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也不知道酒泉与霍去病的故事,但是,魔鬼城的飞沙走石,张掖七彩丹霞的炫丽多彩,裹携着黄沙奔流不息的黄河,还是让两位老人大开眼界。炎热的敦煌,曾经让我担心他们的身体吃不消,但他们还是经受住了考验,也许是心情的愉悦让他们忘记了疲劳。</h3> <h3> 在民乐油菜花海的母亲,笑容灿烂。</h3> <h3> 我的家婆和母亲一样,从小没上过学,不过笃信佛教的她能从当地常去的小寺庙里获取知识,还有从海南传统戏曲琼剧中知道些才子佳人的故事和历史典故,所以她总能从名胜古迹里品出些许韵味。然而,出去旅行能给她带来的最大满足感,用她老人家的话说是我长这么损(海南话是丑的意思),儿媳妇不嫌弃还带我出来见世面,可惜你们阿爸没这福气了。</h3><h3> 家公去世已整整十四年了,他走时我们完全没有任何准备,以为就象往常一样住院治疗他高血压的老毛病,之前还老说要带他去博鳌看看,但直到老人离世,我们都没有带他去过,这种遗憾是再也无法弥补的了。</h3> <h3> 2013年秋,以送孙子到北京上大学为名,家婆忐忑不安地跟随我们坐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出发前我专门检查了她的行李,发现她把所能带的厚衣服都塞满了袋子,出门她最怕两件事,一是怕冷,二是怕北方没米饭吃。再三劝说,精减了一堆厚衣裤。入住酒店必得我和她同住一屋,否则里面的设施不会用,尤其是洗澡水。每顿饭前点好菜后,必先喊一声“来碗热热的米饭!”</h3><h3> 几年过去了,她居然还记得在长城脚下的一家农家乐吃了什么饭菜,在河南郑州开封的面食也很好吃,洛阳的石窟很壮观,还直惋惜去的不是季节,没遇到牡丹……呵呵,有点小文艺呢!</h3> <h3> 最高兴的就是到庙里拜一拜,求佛祖保佑全家安康。</h3> <h3> 我一直相信,你是谁家的孩子,你又将是谁的爹娘,那是上天注定的一种缘份,无法选择也无法改变。即便如此,我们与父母之间,仍总有难以沟通的时候,总有彼此间的不满和抱怨,我们烦他们的唠唠叨叨好为人师,他们埋怨我们不了解他们的苦口婆心,有老了不中用了的失落感。</h3><h3> 也许,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往往一场旅行,一场全身心的陪伴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慰。今年春天,我们带着三位老人同游上海和苏杭,两位老太太很快成了盟军,讲着半桶水的普通话,仿佛鸡同鸭讲,我和老公得不停地翻译,或者分别用各自方言担负讲解员。</h3><h3> 其实,我也知道,由于不常出门,往往让老人在旅途中有不舒服的感觉,特别是紧张带来的失眠、便秘等等常见的问题,但他们总是表现出精神抖擞的样子,因为做为父母的他们不希望我们担心,可能回到家后会相当疲劳,但因为有了我们的长时陪伴的幸福感已胜过了一切,足够他们回味很久很久……</h3> <h3> 在上海东方明珠塔的玻璃栈道上,75岁的父亲也很好奇地和我们一起席地而坐。</h3> <h3> 这是父母第一次坐高铁,从杭州到上海,一个小时的车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早已远去,高速变化的时代,让他们应接不暇。</h3> <h3> 前年冬天,小时候的闺蜜和她妹妹俩人带母亲来海南旅游,姐妹俩都是医生,但对母亲的日益健忘却无能为力,只能趁她还能走动多带她出来走走看看,闺蜜说,我宁可看到老妈天天斗志昂扬地和儿媳妇吵架也不愿意看到她老年痴呆啊!</h3><h3> 作为子女的我们,在父母渐渐衰老的过程里,也许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多陪伴吧。</h3> <h3> 老公牵着母亲的手走在上海南京路的这张照片,曾在我的朋友圈里感动了好多人,这其实是生活里很平常的一瞬间,家婆腿脚不大好,走得很慢,儿子的手这时就成了拐杖,得以支撑。我们小的时候,不也是这样让父母牵着我们的手吗?</h3><h3> 任日升月落,山高水长,生命的方向从来不变,我们只需做的,就是彼此牵手,共同度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