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在世界现代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首都象柏林那样经历了如此多的风霜和磨难。柏林,这个建于1237年的城市,至今已有780年的历史,但自从希特勒1933年上台后,这个城市就没有平静过。它曾是希特勒纳粹的大本营,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人类大屠杀的策源地,说它是罪恶之都一点也不过份。二战末期城市被夷为一片废墟。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德国分裂和东西方对峙的象征,一道柏林墙成了东西阵营冷战的前哨,在美苏双方剑拔弩张的1961年10月26日,一个偶发的事件使柏林又差一点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b></h3><h3>1990年6月,柏林墙被拆除,统一后的德国重新把柏林定为首都,柏林从此浴火重生。今天,当我们漫步在这个充满着朝气蓬勃生活气息的城市,随处可见历史事件留下的痕迹,也可见到居于德国所有城市中首位的吊车和工地。</h3><h3><br></h3> <h3><font color="#808080">勃兰登堡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i>勃兰登堡门不仅是柏林的象征,更是德国国家的象征。当这个国家几经磨砺之后,勃兰登堡门則是这个民族统一与团结的象征。</i></font></h3><h3><b style=""><font color="#808080">这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筑,建于1788—1791年间,为纪念普鲁士1770年起的七年战争胜利而建,它以雅典卫城的城门为蓝本,东西两侧各有6根柱子支撑着上面的平顶。我们是从东部过去的,因此,图中城门面向的是原东柏林地区。</font></b></h3> <h3><font color="#010101">门顶中央最高处是胜利女神铜像,女神张开身后翅膀,驾着一辆战车面向东侧(网图)。拿破仑占领德国时曾把雕像作为战利品运往法国,直到德国再次胜利,女神战车又作为胜利象征而回归。历史上的德法两国一直都是宿怨不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二次大战结束,勃兰登堡门被炸得一片狼藉。(网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东西柏林分裂时,勃兰登堡门被柏林墙围在东柏林境内,这里成了军事禁区,一座城门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两侧的居民对这座门可望而不可及。(网图)图中左侧是原东柏林,勃兰登堡门前面有一大片隔离带,东德居民不能靠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柏林墙的西側,西柏林居民可以靠近,墙上满满的都是西柏林人的涂鸦。(网图)图中右侧立的警示牌上的德文写道:“注意!您現在就将离开西柏林!” 这应是柏林墙建起以前西柏林当局立的牌,那时东西柏林两边的居民凭身份证件是可以互相往来的。关于柏林墙本文不再多述,可见笔者拙作“德国之旅:(5)柏林墙——历史的伤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德国国会大厦,相当于我们的人民大会堂。这座建筑体现了多种建筑风格。大厦建于1884一1894年间,正面的铭文是DEM DEUTSCHEN VOLKE(为了德国人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镶上,每个字母高60cm。1933年3月27日发生了“国会纵火案”,希特勒乘机取缔除纳粹党之外的一切党派,开始了他的独裁统治,还逮捕了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第三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1933年9月21日,纳粹在莱比锡法庭审判季米特洛夫,最终迫于压力宣佈他无罪。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的反驳演说曾经是我们这代人中学时代语文课本中的范文。二战中大厦几乎被毁,东西柏林分裂后,大厦处于西柏林境内,由于西德的首都在波恩,西德当局也不怎么重視这座大厦,只在1960年时进行了局部翻修。两德统一后大厦得以重建和改建,1999年起成为德国联邦议会所在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由于入内参观要预约登记,我们只是在外面看了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厦的側面和背面也充满了欧洲建筑的美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厦在二战中几乎被毁。(网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一张历史性的照片,苏军与德军激战三天,德军一千人拼死抵抗,苏军付出二千人的代价(这些年青的生命牺牲在了最后胜利的前夜),将红旗插上了大厦顶部,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标志着希特勒纳粹德国的彻底灭亡。(网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勃兰登堡门往南走不远就到了“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 Denkmal fue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它包括了地面上的纪念碑和地下的纪念馆两个部分,2005年5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建设费用为2500万欧元。</font></h3> <h3>纪念碑共有2711块长方形水泥块,在一个斜坡上以网格状排列,总占地19000平米,每个水泥块的底部都是2.38米X0.95米,高度則是从0.2米至4.8米不等,至于上述各个数字有何寓意則不得而知。水泥块象征着牺牲者的碑石,也象征着棺木。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一大片地曾经是希特勒纳粹政府官员的官邸所在。</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纪念碑地下的档案展览馆,特别是遇难者姓名墙,记录了所有遇难者的姓命,其数据来自于以色列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进馆参观免费,但要经安检。(也许防止新纳粹和极右翼分子的破坏捣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走进展厅,第一眼就看到这块铭牌(德文、英文):“已经发生的事可能还会发生,这就是我们要把它说出来的关键。” 这么大一块寸土寸金的土地被腾出,又投巨资建了纪念碑和和纪念馆,这本身就已表明了“把它说出来”的决心和勇气。这种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不仅是每个民族必须具有,而且也是衡量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及政党的试金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每张笑脸的背后都是一条被活生生屠杀的生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参观完纪念馆不禁想起了著名的“华沙之跪”(网图)。1970年12月7日,西德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碑前,献完花圈后突然自发下跪并默哀,这一举动令所有在场人员为之惊呆。其实,勃兰特本人在历史上与纳粹的暴行不仅没有丝毫关系,而且与此相反,他还是个坚定的反法西斯的社会民主党人,希特勒上台后勃兰特被迫流亡他国,仍坚持反法西斯的斗争。勃兰特的“华沙之跪”以国家名义进行道歉,正视历史,走向未来。勃兰特下跪了,德国站起来了。德国失去尊严、失去面子了吗?</font></h3> <h3>从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往南走不远,就到了又一个纪念地“恐怖地志” (Topographie des Terrors),这是1997年起开放的一个揭露纳粹罪行的露天展,此地紧靠柏林墙,在原西柏林境内。</h3> <h3><font color="#010101">露天展长廊,后面是保留的柏林墙,墙的背后是当年的东柏林地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恐怖地志:1933年后,这里是盖世太保 Gestapo、冲锋队 SS(Sturmstaffel)和党卫军安全总局的大本营,这个展览再現了当时的残暴机构,现在这里是一片平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33年5月10日纳粹焚书。此后在德国多地及奥地利接连发生焚书行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纳粹宣传部长亲临焚书现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疯狂的民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此图告示世人,为什么在现时的德国行纳粹礼是犯法,要受到惩处。德国政府向民众和世界公开展示纳粹罪行,表明这个国家对历史的反思是认真的、真诚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下图是位于东柏林境内施特劳斯广场上的一个纪念地:“1953年人民起义广场”。起因是1953年6月17日,东柏林工人在此广场集会,后游行,要求东德政府降低物价,但其中有人乘机搞破坏活动,燒毁书报亭、工会大楼和德苏友好大厦。最后驻东德的苏军出动坦克上街,造成55人死亡。事后,东德执政党满足了工人的合理要求,苏联也免除了东德尚未交纳的部分战争赔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两德统一后,这里的大楼成了德国联邦财政部所在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民众为当年的死难者献的花圈</font></h3> <h3>从勃兰登堡门往东走不远就到了柏林最好的大街——菩提树下大街 Unter den Linden,这条林荫大道全长1400多米,宽60米,有300多年历史,两侧是挺拔的菩提树和栗树,青翠葱笼,清香扑鼻,大街中央有绿化带,各色高档商舗和古建筑林立,大道的周边还有众多的博的馆、音乐厅等,两德统一前,这里是东柏林的门面。</h3><h3><br></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街道中央在修路,建地铁,据说从2010年起就开始建地铁,八年了还没完工。慢工出细活?全世界就数德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间最短,也太缺乏大干快上的精神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条街的尽头也是塔吊和工地。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在东部投入大量资金搞基础建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条大街上的63号是俄罗斯联邦驻德大使馆,两德统一前即是苏联驻东德大使馆。在当年,这是所有驻东德的外国使馆中最大和最豪华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当年东德的老大哥苏联在这里可是说一不二的,想必是东德领导人必须经常光顾的地方。普京同志在1985至1990年期间作为克格勃的一员,在东德德累斯顿市工作了五年,他专门负责收集西德的情报。驻东德的克格勃总部在柏林郊区的波茨坦,但普京应该也是这使馆大楼的主人之一了。在他任期结束之前,应该还亲眼目睹了柏林墙倾倒和被拆除的那些日日夜夜。别说克格勃小官普京,就是再高级的克格勃王牌特工也回天乏术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菩提树下大街的东头座落着世界著名的百强大学之一:洪堡大学 Humboldt Universitaet,它成立于1810年,创始人是洪堡兄弟,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世界学术中心,文科領域特别强盛。在此任教或学习过的名人有黑格尔、马克思、爱因斯坦、海涅…… ,还有我国的周恩来,这里先后涌现出了29位诺贝尔奖得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洪堡大学法学院座落在大学总校前的大街的对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位于菩提树下大街南側御林广场上的柏林音乐厅 Konzerthaus Berlin,建于1812一1821年,二战中全部被毁。1984年,东德政府投资重建改造,成为当时的柏林交响乐团也即现在的柏林爱乐乐团(世界最著名的三大爱乐乐团之一)的驻寨大本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厅外有一尊席勒的塑像,是为纪念他1804年去世前不久对柏林的一次访问而建。历史上,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此举行了柏林的首演,卡拉扬经常在此演出并十分赞颂这里的演奏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柏林音乐厅的右側是法国大教堂 Franzoesischer Dom,1701一1705年建,是为从法国逃迁到德国柏林的胡格诺派教徒而造,二战中被毁,1977年重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音乐厅的西侧又建了一座德国大教堂 Deutscher Dom,1701一1708年建,与法国大教堂同期建造,两者外形也相似。二战中也被毁,1996年12月经修建后重新开放。在历史上,德法两国一直是恩恩怨怨一路走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菩提树下大街东部尽头,位于施普雷河 Spree岸边上的柏林大教堂 Berliner Dom,1894一1905年建,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与科隆大教堂等哥特式建筑的尖顶不同,柏林大教堂的顶部是三个大圆顶。二战中遭轰炸,1975年起进行修复,1993年重新开放。图中左侧的一个圆顶正在维修,东柏林境内有许多建筑都在维修之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柏林旧博物馆 Altes Museum,离柏林大教堂不远,主要展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品,1823一1830年间建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红色市政厅 Rotes Rathsus,1869年建,两德统一前是东德首都东柏林的市政厅,前面的广场被围起来了,不知又在修建什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社会主义东德时期建的马克思恩格斯塑像,统一后的资本主义德国仍保留了这一红色元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马恩塑像前面的石碑上还能看到当年东德人欢庆的照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施普雷河畔的DDR(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德文缩写)博物馆,展示了当年东德人的生活情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年青人怀着好奇入内参观。</font></h3> <h3>柏林是个创意城市,它的街道很有气派,建筑也颇具特色。</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柏林墙遗址附近看到了热气球空中俯瞰柏林的旅游项目,气球被绳索牢牢连接固定住,是比较安全的。</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关于热气球,还有一段趣事。柏林墙建起后的1979年,东德有两个家庭在家袐密自制了热气球,在一夜晚两家共8口人乘气球飞向西德。东德警察发现后报告上司,叫空军来,但两家人已安全进入西德。</span></p> <h3>东西柏林分裂期间,两边还曾展开了城市建设的竞赛。1965年,在西柏林最热闹的动物园对面落成了一座新型建筑:欧洲中心 Europa一Center,它是柏林第一座摩天楼,也是最早的集购物中心和办公楼为一体的建筑。办公楼前的购物中心有6层,有商店、剧场、电影院、运动娱乐设施和餐厅,被称为西德六十年代“经济奇迹”的象征。</h3> <h3>这是1965年欧洲中心刚建成时的照片(网图),后面是22层的办公楼,前面是6层的购物中心。在当时还是处于被东德包围的“孤岛”的西柏林,建起了这座大厦,确实还是需要决心和底气的。</h3> <h3>而这个购物中心,用现代的視野来看仍不显过时。</h3> <h3><font color="#010101">购物中心内居然也有出售枪支的商店,与我们在法兰克福看到的一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东德政府則在东柏林于1968年建起了365米高的电視塔,在200米的高度上设有观景台和旋转餐厅。此后,生活在西方占领区的西柏林民众就看到了来自社会主义东德的电視节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位于西柏林地区的柏林动物园 Zoologischer Garten Berlin,1844年建,德国最古老的动物园,展出的动物有1400多种,位居世界前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来自中国的熊猫在这里展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位于西柏林最繁华地段的威廉纪念教堂 Kaiser一Wilhelm Gedaechtnis一Kirche,1891一1895年间建造,纪念德意志帝国首位皇帝而建。二战中被炸掉了屋顶,为警示后人,没有修复,被称为“断头教堂”,这是柏林保存的少数二战遗迹之一。</font></h3><h3><br></h3> <h3>后记</h3><h3><br></h3><h3>德国之行将要结束,离开柏林的前一天傍晚,我们专门拜访了我的老同学、现定居柏林的陆先生,并应邀去他寓所作客。</h3> <h3><font color="#010101">陆先生的寓所在柏林近郊的一个院子里。哈哈,这里的院子外面是不用砌围墙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陆先生的住所包括三楼的楼层及上面的阳台。这里的窗户外面是不用装铁笼子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陆先生的工作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柏林是个创新型的城市,近年来人口在增长,物价在上涨,但这里的房价仍低于北上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告别柏林,飞向巴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大厅内旅客的即兴演奏</font></h3> <h3><b><font color="#010101">再次乘坐法航飞回北京</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