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小学语文“群读类学”研讨会暨课题结题会

姜芯儿

<h3>  2018年10月24日,秋光烂漫、风和日丽、碧空如洗,天赐好风光,心获醍醐之浴。我有幸来到麻城二小,参加了湖北省小学语文“群读类学”研讨会暨课题结题会。</h3><h3> 8点左右我来到会场时,整个氛围静谧肃穆。已有老师早早地来到会场等候。</h3> <h3> 这次活动主要分为三大环节:论文交流、课题经验分享和总结报告。</h3><h3> 首先是论文交流环节。咸宁市嘉鱼县实验小学何晓华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她的课题论文《在“群读类学”中提高语言表达的品质》,分别论述了在研究“指向表达方法的阅读指导课”中探究的教学策略:统整、巧读、练笔。由整体的统筹到具体的读写方法,层层深入,让人眼前一亮。</h3> <h3>  接下来是由麻城市实验二小徐爱枝校长为我们解读《如何在现有教材中开展基于“群读类学”理念的教学实践》。徐校长分别从三个方面娓娓道来:一、细读文本,以“表达”的眼光发现教学的价值;二、循序渐进,依“表达”核心构建并落实层级目标;三、课堂实践。她的探索方法与理念让我们受益良多。</h3> <h3>  接着是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的夏绮云老师为我们带来《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群读类学”教学评价》。夏老师分别从教学评价的本体追寻、价值取向和理论依据来论述,她强调,老师要当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h3> <h3> 由荆州市荆州实验小学的刘朝翔老师为我们带来论文交流《关于群读类学“一”与“多”关系的思考》。刘老师重点阐述了“教学目标”中“一元”与“多元”的关系以及“文章体裁”中“一体”与“众体”的关系。刘老师介绍到苏轼的诗歌代表了宋诗的理趣,他强调我们在讲解他的诗歌之时,核心目标就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儒家知识分子的使命担当。他认为,我们带领孩子们学习诗歌,不要断章取义,而是应该联系诗人的人生遭际。正如苏轼,我们的人生也有“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神采飞扬之际,也有“望湖楼醉”“夜渡海”的落寞之时。刘老师的话让我获益匪浅,学习诗歌乃至学习语文,都应该站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处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里去体验、感悟、思考。</h3> <h3>  第二大环节是课题经验分享。首先是由麻城市实验二小的侯登峰校长为我们作《群读类学——构建五年级下期阅读课程新体系》的课题研究报告。侯校长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方法与策略、本课题省内外现状、组织管理、研究的主演过程、研究的主演结论与观点以及今后的研究设想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与总结。</h3> <h3>  接着是宜昌市夷陵区实验小学的严冬香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年级“群文组元”的实验研究》。严老师重点分享了她们研究的起点——“群读类学”见面会到如何确定核心目标到后面如何选文这一系列的研究经历。严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她们“群文组元”的基本方法。</h3> <h3>  然后是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林永红主任的研究报告《黄冈市小学语文“群读类学”课题实验研究》。</h3> <h3>  在大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李作芳李主任为我们作关于湖北省小学语文“群读类学”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李主任从研究背景、研究足迹、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的思考等方面重点论述。在研究的思考中,李主任认为,首先要突破单一的人文主题限制,其次要单元整组设计、凸显目标意识,最后要追求丰富多元的课堂教学形态。</h3> <h3>  大会在主持人的闭幕词中落下帷幕。我们沉浸在这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里,陶醉在这肃穆的心灵盛宴里,都忘记了时间。</h3><h3> 参加这次隆重的活动,我深感语文这片天地的博大精深,以及在这片天空下孜孜不倦的探索的灵魂,相信我也能从他们的指引中,汲取心灵的滋养,收获思想的升华。</h3>

类学

群读

研究

课题

老师

语文

小学

实验

我们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