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后再聚首(上)

天涯客

<h3>芜湖市张家山(市区内的一个地名)坐落着一座校园——《芜湖荟萃中学》。这座校园区是《芜湖市第一中学》(简称芜湖一中)的原校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芜湖城区扩建期间,芜湖一中搬迁到新城区新校园区内,原址留给了后建立的荟萃中学。</h3> <h3>2018年10月19日早晨,一群年近古稀而毫无龙钟老态的老人们来到了这座校园。他们不是该校退休的教职员工,也不是什么参观团或检查团,而是原“芜湖一中文艺宣传队”队员的我们。</h3> <h3>这里,记载着我们曾经的一段校园生活。今天,我们回到这座校园,是举办原芜湖一中文艺宣传队成立五十周年同学聚会活动,回母校原址追寻我们曾经的身影。</h3> <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我们这些刚入学不久的50名莘莘学子(男、女生各25名),被学校从各个班级里遴选出来,另组建成一个“教学改革班”,除文化学习外,以校文艺宣传队的组织名称和文艺表演形式,在校园里和社会上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颂扬社会主义新风尚。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就是当年老师在我们宿舍门前给我们拍的集体照。如今,照片虽已陈旧变色、模糊不清,仍然还能展现出芜湖一中及我们的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我们,都还是一些稚气未脱的少男少女,为了共同的使命集合到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校园里,我们曾经同桌学习,同台排练,同场演出,同吃同住。除了校园内的演出外,我们曾经进工厂、下农村、赴军营,用我们甜美的歌声和优雅的舞姿,在进行时政宣传的同时,将欢乐带给了广大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指战员们。我们曾经为在市各校文艺汇演中取得优异成绩而兴高采烈,也曾经为少不更事彼此闹过别扭而追悔莫及。这段同甘共苦的特殊经历,让我们之间结下了不是姊妹而胜似姊妹的深情厚谊,经久不衰。</p> <h3>校园的生活甜蜜而短暂,1970年7月,我们毕业了,面临着毕业分配。有些同学将被征召入伍,有些同学将被招工进厂,有些同学将留校继续深造,而更多的同学响应毛主席号召,立志上山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将要去广阔天地里锻炼自己。我们将不能再在一起同甘共苦而要天各一方。那时那刻,一千个不舍,一万个留恋,缠绕在每一个同学的心头。临别之前,照相馆里留下了我们的合影,照片上面,印刻着我们彼此的祝愿和诺言:“分赴战场,再立新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论身在何处,“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h3><h3>在为先期入伍同学送行的车站月台上,送行的同学倒比送行的家人更像家人。一次次的拥抱,一声声的互道珍重。要远离的同学迟迟不肯上车,送行的同学依依不舍不肯回去。载着入伍同学的列车渐行渐远,挪步回行仍频频回首的送行同学脸上挂满了泪痕。远去的列车带走了入伍同学们的身影,也带走了送行同学们的心,留下的是彼此间永远的思念。</h3> <h3>离开了校园,离开了朝夕相伴、情深似海的同学们,我们分赴在全国各地(有的后来定居在海外),有了各自的事业,各自的同事、战友、新同学,有了新的人生。然而,这些都削弱不了我们一中宣传队同学彼此之间的感情。岁月的流逝淡化不了我们彼此的思念,千山万水阻挡不了我们相聚的脚步。从此以后,探亲假就是身在外地同学最大的企盼。而几乎每个探亲假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与同学聚会之上,以至于家人都抱怨:这不是回来探亲的,是回来探同学的。也使得旁人难以理解,我们这样亲如一家同学关系的保持,何以能几十年如一日?我们自己知道,是因为我们曾共同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激情岁月。</h3> <p class="ql-block">彼此之间的这种深深眷念,使得在原芜湖一中文艺宣传队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散布在全国各地甚至定居在海外的同学,接到留在芜湖同学要组织五十周年纪念聚会的通知后,除少数因故确实无法参加而发来情况说明和对聚会的祝贺外,绝大多数同学放下家中的琐事,辞掉预定的其它约会或其它组织安排的活动,从全国各地和国外纷纷按时赶了回来。</p><p class="ql-block">有些同学从当初离开校园后,彼此没再有机会见面,但这次一见面,就叫出了对方的名字。有的同学感慨,五十年未谋面了,还没忘记自己,刚见面还能认出来,还能叫出名字。是啊,怎么会忘记?怎么可能忘记?虽然五十年没见了,但是,彼此的身影在当年哭别的那一刻,早已深深地镌刻在了对方的心里。这五十年里,我们最怀念的就是当年的那段校园生活,最思念的就是曾朝夕相伴的同学,最常出现在脑海中的就是每个同学的名字和当年的容貌。以后每次小范围的同学聚会,没能参加的同学总是频频被大家提起。五十年的岁月消耗了我们的大半人生,但是,只要我们还没有失去记忆,同学的名字,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岁月的风霜虽然斑白了我们的头发,在我们的脸上刻下了多少不等的皱纹,但是,彼此的容貌并没有太大改变,当年的风度和气质仍在,虽刚见面,怎么会认不出来?</p> <h3>走在母校原址校园里,熟悉的校舍,熟悉的环境,再次勾起我们的甜蜜回忆。大家触景生情,纷纷在校园里留下我们五十年后今天的身影。</h3> <h3>摆个造型拍一张。</h3> <h3>上午十时,原芜湖一中文艺宣传队建队五十周年纪念座谈会正式开始。会议在同学们一致推荐的胡运同学主持下,进行得有条不紊,妙趣横生。</h3><h3> </h3> <h3>会上,当年的队长郑丽华同学作了主题讲话。</h3> <h3>现在的同学群群主姚桂华同学也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h3> <h3>同学们认真地聆听着队长和群主的讲话。</h3> <h3>在同学们的自由发言中,大家共同追忆起当年的校园生活,相互提醒,相互补充,不时还披露出一些小范围知道的趣事甚至“臭事”,加上当年就有“宣传队开心果”之一称号的王顺英同学不时地插科打诨,不断引发起大家的开怀大笑,让会场的欢快气氛一次一次地达到了高潮。</h3> <h3>午餐时间,也是同学们进行单独或小范围交流的时间,相互交换分别后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情况。</h3> <h3>在这个欢快的时刻,我们为我们的友谊长存共同举杯,祝福大家健康长寿,童心不泯,年年相会。</h3> <h3>  </h3> <h3>在这个欢快的时刻,我们难以忘却那些因故未能来参加聚会的同学们。我们为他们举杯,祝他们健康快乐,祝早日相见。</h3> <h3>受热烈气氛的感染,刘南青同学即兴向同学们献上了一段才艺。</h3> <h3>饭后,娱乐活动开始了,同学们唱的唱、跳的跳,尽情地表演起来。</h3> <h3>这时有同学提议:我们何不重温一下当年表演过的节目。提议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赞同。不过,我们此时毕竟年近古稀,多年来,很多同学未再跳过舞,很多动作已经忘记,当年舞蹈队的一些男同学这次因故未能到场,集体舞只能用当年乐队的男同学替补。现在,我们的腿脚是否还灵便?我们的群体动作能否整齐划一?我们还能否展现出当年的风采?此时此刻,这一切大家都不再顾忌。我们不再强求动作的规范和整齐划一,我们不再顾忌我们的舞姿是否还优美。我们此时追求的是绽放激情,收获欢乐。</h3> <h3>毕竟曾是文艺宣传队员,基本功扎实,虽已年近古稀,身段还是那么灵活,舞姿还是那样优美,风采依然不减当年。</h3> <h3>热烈的气氛一直持续到了晚餐之中。五十年后聚会第一天的活动,在大家欢快的怀旧歌声中圆满结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