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各位家人们,大家晚上好!
我们今天晚上海豚学院的课程又开始了。今天晚上的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它是海豚学院唯一一堂人本心理学的课程。昨天已经告诉了大家人本心理学的重要地位,今天我们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重点讲解关键的几个心灵养分,这些养分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幸福人生。
我们把孩子的成长分为四个阶段:零到三岁,三到六岁,六到十二岁,十二岁到十八岁。
这四个阶段,就像树的四个部分,树根、树干、树枝、树叶。十八岁以后是树的果实。
如果错过了零到三岁的心理养分,孩子的问题必然在三到六岁显现出来,不过还有机会,还有三年的时间来弥补。
如果再错过了三到六岁的心理养分,孩子必然在六到十二岁出现严重的问题,庆幸的是,有些可能还能弥补。
如果连六到十二岁的教育仍然错过了,很遗憾,孩子的一生基本上就被你错过了。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有保鲜期的。
我们先讲讲最重要的零到三岁这个阶段。
这是种下种子,到发芽,再长成树根的过程。树根是成长好坏的最关键的因素。
对于零到三岁的孩子,我们家长必须重点给予的两大养分,一个是拥有安全感。
小孩从出生到一岁半的婴儿,叫安全感建立期。
什么概念呢,还要完全依附在妈妈身上,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妈妈。妈妈稍微离开他就会有点害怕,他就会觉得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妈妈是不是要遗弃我啦,所以,她在这个阶段要完全靠在妈妈的身边。一旦你离开他,他就会哭,他就会粘着你,他就要你抱。比如说你要去一趟厕所,他就用眼睛瞪着你看,哎哟,妈妈要去哪里啦,他就会紧张,他就会哭。这样,孩子就开始不去探索,对生活失去了好奇和热情,他就慢慢的自我封闭,变得很不开心,很不快乐,各种自闭症、忧郁症都来了。
亲爱的家长们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这么多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几乎没有的原因。
在国外,从小就非常重视探索能力。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带孩子到野外去野营,跟爸爸一起去修自行车。放手让孩子上山下海去探索,甚至把浑身都搞得乱七八糟的,泥水里面打滚,各种各样的探索。可是在我们国内是没有的。你看外国的科学家这么厉害,诺贝尔奖那么多,其实跟他们的探索能力是有巨大关联的。
第三个巨大的伤害,是选择能力被破坏。
我们替代式的教育太多了!
孩子往往穿什么,不知道,妈妈说了算。
穿哪件衣服,不知道,妈妈说了算。
孩子冷不冷,他也不知道,妈妈说你冷,你就冷,妈妈说你热,你就热。
吃饭吃什么,不知道,随便妈妈说了算!
饿不饿,也不知道,妈妈说你饿你就饿!
妈妈说,宝贝儿,赶快来吃饭,十二点了,该饿了。
可是他不饿,只是你说他饿了。若小孩反抗几句,我现在不饿!
不饿?都十二点了,还不饿?哪有这样的道理啊,再不过来吃,我就打你了啊!<br></h3> <h3>0-3岁——安全感建立期
安全感建立期,他需要妈妈陪在她的身边。如果你没有陪在他的身边,那么孩子就会出现安全感不足。
这个阶段安全感如果没有建立好的话,他就没有能力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安全感,可以说是一辈子当中最重要的。所有的人格和心理健康,都是从安全感当中发展出来的。
一个安全感不足的孩子,他未来就会自卑。经常忌妒别人,会很在乎别人的眼光。总觉得自己很弱小,很想强大,男孩呢,就娘娘腔,女孩呢,就像个女汉子。
安全感决定了孩子未来一辈子的人格健康问题。
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特质呢,第一个,就会爱哭,动不动就哭,很容易哭鼻子。
第二个,就是很喜欢粘人,到了两岁、四岁、五岁,他都粘着别人。
他的探索能力比较低,在家里的时候会很活泼,到外面去的时候呢,不喜欢跟别人交往,害怕跟别的小孩交往,人家一跟他玩,他就把头扭过去。
第三个呢,就是容易主动攻击别人。跟别的小孩玩的时候他会动不动就攻击别人,打别的小孩。举个例子哈,猫跟狗在一起的时候啊,猫总是先动手,因为它担心狗要打它呀,其实啊,是猫自己内心害怕。
猫是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也是一样。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未来会影响到他自信心的建立,他会自卑。他总觉得比别人要差,然后呢,他就会很容易往坏的方向去想。
一岁半,也就是十八个月以内的孩子,怎样去正确的建立安全感呢?
妈妈十八个月以内,一定要把工作停掉去陪伴孩子。尽量母乳喂养,让孩子与妈妈同床睡觉。
十八个月以后同房不同床,晚上睡觉把小床靠近大床。
然后等他四五岁的时候,慢慢的让他有独立的房间。
很多家长经常问我,哎呀,一一老师啊,我孩子都快两岁了,我们家的孩子,安全感已经出现了严重不足,在家里是母老虎,在外面呢,就像猫一样,怎么办呢?
那么一一老师就教大家记住这句话: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及时提供温暖可靠的帮助。
</h3><h3> 这里面还有四个关键词,孩子需要及时、提供、温暖、可靠。
通过这样的四个步骤,孩子的安全感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比如说孩子已经三四岁了,孩子玩滑滑梯的时候,他刚开始上去,从上面往下爬,会很害怕。他会喊爸爸。我们做爸爸的要怎么办呢,马上跑过去,靠在他的身边,用手扶着他的屁股说,爸爸在。
你看,孩子有没有需要我,有。我有没有马上跑过去,有没有及时,有。我靠在他身边,说,爸爸在,够不够温暖,够。然后我用手扶着他的屁股,够不够可靠,可靠。这样孩子的安全感就会被建立起来。
当大一点的孩子在学校里被人欺负了,回到家里跟妈妈说,今天我跟小明吵架了,他竟然打我,打得我好痛啊,呜呜。
有些妈妈就会说了,这样子啊,是不是你先动手的?叫你平时不要跟别人玩,你怎么老是跟别人玩呢,你一个人安安静静,谁打你呀!
还有一些家长呢,看着孩子哭哭啼啼就不耐烦了:就知道哭哭哭,你不知道打回去吗?!
一番大道理,说到孩子都不说话了。本来孩子想跟妈妈倾诉,需要妈妈耐心地倾听陪伴,需要安慰。可是妈妈却做了同学的帮凶,反而被批评、被责骂,所以孩子就更没有安全感了。他甚至从内心深处怀疑自己是不是这个妈妈亲生的。
就像我们的一个会员,他的儿子才六岁。有一次,被他爸爸妈妈逼急了,说,难怪你们每次都说是我的错,都是我这不好、那不好,我知道了,我是你们充话费送的!
所以,当孩子在外面发生冲突,这个时候啊,我们应该做孩子的港湾,来倾听孩子发生了什么。
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给他陪伴,让孩子的安全感得到扎根发芽,才有能力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下一个阶段是什么呢,就是探索期。
一岁半开始,到三岁,是探索期。
什么叫探索期呢?就是孩子开始对外界进行探索。这个电风扇是怎么转的呢,这个水壶是怎么回事啊,这个东西扔下去会怎么样呢,这个电视怎么会有遥控器呢,妈妈为什么是这个表情呢,嘴巴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呢……孩子全方位地开始探索他的身体。他也开始学习走路、说话、吃饭,开始学习与这个世界互动。所以这个阶段叫探索期,这个阶段超极的重要!
探索,可以培养各种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创造力、创新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选择能力。可以这么说,人的大部分能力跟这个探索的能力是有关系的。
安全感和探索期,这两个阶段加在一起就是三岁。以前我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探索期,我们应该怎样陪伴这个孩子呢?
中国百分之八九十的家长在探索期做的不够好。
一个孩子在玩水,他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看到之后,哎呀我的小宝贝啊,怎么又玩水咯,等一下把衣服弄湿的,会感冒的。然后呢,就把他抱起来走开,以孩子健康的名义,剥夺了孩子的探索权力。
哎呀,宝贝啊,不要玩沙子啦,等一下把衣服弄脏啦……
哎呀,宝贝啊,不要再画啦,把房子都搞脏了……
哎呀,宝贝啊,不要再跟那些小朋友去玩啦,来来来,我们一起玩……
他要去做人际交往,你害怕他受伤害。他要去感受这个沙子的细腻程度,你不给他机会。
孩子一去探索,家长就去阻碍他。
如果这种探索总是被家长阻碍,将会给孩子带来三个巨大的伤害!
第一个伤害,就是孩子的注意力被破坏。
大家看看,我们是不是有很多孩子注意力很不集中?很多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人在教室,心在操场。做作业的时候,没做几分钟,一会想东,一会想西,注意力就是不集中。
这就是在探索期的时候啊,他观察水为什么有温度,鱼为什么这样游来游去,他一探索就被大人给抱走了。
他的注意力,一次、两次、三次、上千次,就这样被破坏掉了!
每次在他专注的时候,你却破坏他,导致他无法再专注!
第二个巨大的伤害是什么呢,是他的探索力被破坏了!
原来,我玩沙子是不行的,玩水是不行的,跟别人交朋友是不行的,去玩单杠是不行的,把东西从高处往下扔也是不行的,把家里的玩具搞得乱七八糟也是不行的,把东西伸到电风扇里面去也是不行的……
怎么样都不行,所以还是什么都不干好了,最好是一个傻瓜!妈妈说什么我就做什么!<br></h3> <h3>学员作业(一)
我们的一个会员的儿子,今年二十二岁,男孩,身高一米七八。
各位家长,你们知道吗,他现在每天跟妈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妈妈,我今天表现得很乖很听话吧,你满意了吧?
他妈妈跟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啊,我作为心理咨询师都很震惊,这个孩子几乎已经没有任何探索能力了!一切被父母包养了!
包括吃饭、穿衣、上什么学校、做什么事情、找什么工作,全都由父母安排。就算恋爱都是父母说了算!
现在孩子整天宅在家里吃饭,睡觉,玩游戏。
更为奇葩的是,我去他们家做教育辅导,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二十二岁的大男孩,吃饭的时候竟然依偎在他爸爸的身上!
我滴个神哪!同学们呀,我们来脑补一下那个画面吧,酸爽!
家长们啊,已经太多太多孩子被替代式的教育给毁掉了!
孩子已经没有选择能力,也没有自己的决策能力,凡事都不敢做选择。晚上吃什么,随便。买什么衣服,随便。我们从来都不让他有选择的机会,这就是我们的悲哀。
如果你不懂得教,你就干脆别教。
现在最怕的,就是一个不懂得教的父母留在孩子的身边,那简直就是在污染自己的孩子。
因此,我们必须要大胆地让孩子去自由地探索,放开,放开,再放开。
你在想,哈,那好啊,我可以让他放开去玩呢。玩的时候总是碰到这个,碰到那个,很容易摔倒,很容易受伤。摔倒了受伤了,怎么办呢?
有些家长就说,孩子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就好啦,尤其是男孩子。
哎呀,男子汉大丈夫,勇敢一点,自己爬起来!
当孩子摔倒了,流下了眼泪,他需要家长的帮助,而家长却说勇敢一点,这个孩子会有什么感受呢?
哇,我摔倒了,我需要你的帮助,你竟然不帮我,你还要我自己爬起来。所以,爸爸是冷漠的,妈妈是冷漠的!
从小到大,让一个男孩子都是以男子汉的名义去面对,这样的孩子的人生字典里面,就再也没有帮助这两个字。
孩子会认为,我必须要独自去面对困难。长大之后呢,孩子遇到任何事情,也咬着牙默默地去承受。就算失恋了,实在想不开,他也不会告诉爸爸妈妈,他真的很伤心,他宁愿从楼上跳下去,他也绝不跟你们说,因为说了也没有用!他已经不懂得要求支援。这样的孩子啊,是非常可悲的。
所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给孩子提供温暖可靠的帮助,而不是冷漠地对待。
第二种家长怎么做的呢?
当孩子摔倒的时候,马上冲过去把孩子抱起来,安慰孩子,宝贝不哭,哭的样子好丑……
那么,孩子摔倒了,第一时间把他抱起来好不好呢,我告诉大家,不好。
如果孩子他只是摔倒了而不哭,他有能力自己爬起来,他自己可以去克服这个困难,家长却太早的把他抱起来,他根本就不需要你的帮助,你却去帮助他,这个行为就叫做替代!
孩子根本就不需要帮助,我们干嘛要替他呢,以后他会这么想:只要我摔倒了,我爸爸就会像神一样地跑过来,然后把我抱起来。所以我的人生我根本就不用担心,爸爸妈妈都给我打点好了!
温室里的花朵,就是被这样培养出来的。
我们有很多都是替代式的家长,孩子根本不用自己做什么。中国有上百万的巨婴,什么叫巨婴呢,就是人已经三十几岁了,但他的心理年龄和能力,只达到小孩子婴儿般的能力和年龄。
主要是什么症状呢?吃饭,我不知道吃什么。筷子,不知道怎样拿。吃完饭也不知道收拾桌子。吃完就去看电视,或者回到自己的房间去玩手机,玩游戏。出去玩,也不跟人家交往。这就是替代式的家长带来的后果。
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小组的调查发现,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发展成巨婴占的比例非常的大。
</h3><h3> 还有第三种家长,特别是有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孩子摔倒了,竟然去打桌子,打地板,还边打边骂,凳子坏,把我的宝贝摔倒了!打!
这样的孩子啊,一辈子都学不会自我负责,自我力量严重不足。一旦出现生命困境,都认为是别人的原因,都是别人害的。
这样的孩子成年之后,最常说的话就是,都是你害的,要不是因为你,我怎么会这样呢,全都怪你!
在我们海豚学院学过的家长,会怎么做呢?当孩子摔倒了,哭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确认孩子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如果是,我们会伸出一只手,及时地告诉她,来,爸爸来拉你。这就是温暖可靠的帮助。这个时候呢,孩子最起码的安全感就建立起来了。
接下来,我问问大家,我们为什么要伸出一只手,而不是双手把孩子直接抱起来呢?
这里边是有大学问的。当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如果我们每次用双手把他们抱起来,孩子以后碰到困难的时候就不会自己去寻找帮助,就只会站在那里干哭干嚎,等人过来救援。所以呢,我们只伸出一只手,孩子抓住我们的手自己站起来,跟我们直接把他抱起来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的手抓住我们的手,叫做“他的命运掌握在他的手里”。孩子整个人被我们的手抱起来,这个就叫做“他的命运掌握在你手里”。
孩子碰到了困难,他需要爸爸的帮助,爸爸提供了帮助。爸爸不是雷锋啊,只是帮助而已。我已经给了你一只手,你要不要站起来,决定权在你这里。这个时候,如果孩子决定,我一定要站起来,那么孩子以后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的时候,他会主动向爸爸妈妈求助,并且能够妥善地解决。
亲爱的家长们,经过我这么一番对探索期出现的一些现象的演绎,大家应该就会明白,孩子的教育、培养是非常细致的活,他需要温暖的关怀和心灵的爱。
中国有很多无知的家长,自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对的,而且还不会自我觉察。有些家长呢,即使一直在犯错,可是他没有机会好好的去反省。
有时候,我跟会员们讲,你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走进海豚学院的课堂,真的算是很有福分的人。等孩子大了,十二三岁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叛逆,这个阶段的孩子回家都不跟你说话了,把门一关,自己玩自己的。那个时候再来学教育就已经晚了。
如果我们从孩子探索期就开始学习给予正确的教育,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大胆的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去探索。
在探索期能够得到很好陪伴的孩子,如果他得到了充分的探索,那么他的表达能力、判断力、创造力、注意力都会很强,他走到哪里玩到哪里,到处跟人家交往,自己很开心很奔放,整个人都玩得很嗨,能说能唱能跳能写能画。<br></h3> <h3>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三到六岁。
先讲自我认同期——三到四岁。
自我认同期是啥意思呢,就是他对自己的认同。我是谁,我跟爸爸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没有胡子爸爸有胡子,我可以做奥特曼吗,我可以做变形金刚吗,我可以变成孙悟空吗,哎呀,我还是来做医生吧,然后呢,他就开始拿着一个假的温度计给你量一下。妈妈,妈妈你的温度是八十八度,赶快来看医生,然后呢,他就假装拿着听诊器到处给你听,拿支笔在你脚上扎一下给你打一针。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是在做自我认同的动作。他在想,你是谁呀,我是不是孙悟空啊,他会模仿各种他看到的角色,我跟别人有什么不同,他通过角色的扮演来建立自信心。
我们有个会员问我,由于工作原因,他的孩子换了三个幼儿园。现在这个新的幼儿园呢,别的很多孩子很早就学会了写字,这个孩子回去的时候,很伤心的说,妈妈,我在这个幼儿园没有朋友,大家都不喜欢我,他们都很厉害,他们都很聪明,他们会写字会背书,我什么都不会,我好笨。
他妈妈问我,一一老师啊,这怎么办呢?我说,你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一个孩子在三到四岁就已经转了三个幼儿园院,他一直在陌生的环境当中,就会感觉到好无助。我没有朋友,人家都不喜欢我都不跟我玩。本来他就没有自信心,然后呢,看到别人都在写字,自己什么都不会,所以他认为自己比别人更笨,更差。
自我认同期是一个人的自信心建立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在自我认同期的阶段,我们一定要让他建立自信心,经常去认同他。
如果他总是想扮演医生,哇,宝贝啊,做医生好棒哦。宝贝啊,这医生长得好帅,好漂亮。宝宝做医生的医术好高明。宝宝你就是孙悟空。宝宝做变形金刚真的好威猛,宝宝一拳就给打倒咯……
这就是让孩子自我认同,让他感受到,他是勇敢的,他是有力量的,那么呢,他整个人的状态就完全不一样。
我就跟那个家长说,你一定要跟孩子讲,你是妈妈心中最漂亮的宝贝,你会画画,也会讲故事,不会认字是没有关系的,妈妈教你,你那么聪明好学很快就会了……
家长一定要帮他树立自信心,如果他这个时期自信心不足,成年以后就会很自卑,害怕跟别人打交道,害怕别人看到他的缺点。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自我认同不足,遭到大家的嘲笑、打击,导致很多小孩成年之后,一辈子都无法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一生都在寻找我是谁!
好了,那么过了三到四岁的自我认同期,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就是四到六岁竞争期。
他要跟外面所有看到的人事物竞争,小朋友在这个阶段特别喜欢跟人家玩,挑战和竞争。但是呢,他又很喜欢赢,赢了就特别的开心,输了就生气,就哭。
</h3><h3>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三年前,有一次我去我的同学家里玩。同学有一个儿子,六岁。我跟他说,将将啊,叔叔跟你一起玩好不好,他说好啊,我们玩奥特曼吧。他说叔叔,你做怪兽,我一定要做奥特曼,我觉得奥特曼很厉害。他就做奥特曼,我就当怪兽,被他打得落花流水,他就哈哈哈很开心。我前段时间去同学家串门,我们有三年没有见面了,这个孩子都九岁了,他看到我一眼认出来了,大声喊,叔叔,你怎么这么久都不过来陪我玩啊。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你给孩子买几套衣服,效果都比不上跟他一起玩,而且让他赢。
我跟他爸爸妈妈聊了一下,他妈妈告诉我说,他的孩子很调皮,经常到外面去跟其他的孩子打架,而且每次都打不赢,回到家里,又被他爸爸妈妈帮着手打。
有时他儿子就发狠话,说我不是你们养的,我一定是别人家的儿子,你这样打我啊,我以后会打你们的。
这就是四到六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的心理养分。他需要赢。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很少去竞争,他就很害怕跟别人竞争,孩子不敢融入到别人,碰到竞争的时候,他就害怕。<br></h3> <h3>学员作业(二)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由于缺少竞争,比如说现在在单位,老板说,今天啊,你们几个竞争上岗,选出一个老总。
虽然我们心里很想去当那个老总,但是心里呢,又非常的害怕输。
这就是我们小的时候,没有充分的竞争,导致现在害怕竞争,害怕失败。很渴望,但又很害怕再次失败,所以就不敢去参与竞争。
那么在孩子竞争期的时候到底该怎样做呢,那就是要多创造一些竞争的机会,多让他去竞争,多让他取得赢的感觉。
如果他小时候经常跟人家竞争,等他长大之后,考试考输了,他会说下次再来。被女朋友甩了,没有关系,这个走了,再找下一个。如果在工作当中碰到挑战也不怕,这就是我们竞争期给培养出来了,因为他小时候经常赢,也不在乎那一两次赢不赢。
如果他自己安全感不足,不敢跟别人竞争,他就会很害怕失败,他就会很在乎别人的感受,在乎别人的眼光中的自己。不管与别人关系互动还是参加比赛,总是会想到我要赢,我要赢。这样是很可悲的人生。
老师是怎样陪伴孩子度过竞争期的呢?我孩子以前小的时候,我经常带他跟他弟弟一起去游泳,带他们游泳的时候,我就跟他们玩打水仗。我肯定是赢得过七八岁的小孩啦,可是每次呢,我就假装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哎呀,你们两个太厉害了,然后他们就特别的开心,每次游泳回来啊,走路都是带风的,昂首阔步。
所以,竞争期一定要创造这样的竞争,让孩子尽可能多体验赢的感觉,他以后就不再渴望赢,也不害怕竞争,这样的人生就比较从容,淡定。
亲爱的家长们呀,有些家长带一个孩子就非常的辛苦,其实我告诉大家,如果你真的懂得教育孩子的规律,那带两三个孩子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不懂得孩子,带一个孩子就愁死了,因为他要探索,你不让探索,他就哭,一哭你就上火。
总之啊,家庭教育真的非常的重要,今天很多父母都是无证上岗,是因为我们今天的中国非常的特殊。爷爷奶奶都是从文化大革命那一段教育出来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学过怎样教我们这代人。
我们这代人呢,被这个社会赶鸭子一样,天天忙着赚钱,还房贷车贷,很难得有时间去学习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呀!
就像我们的父辈有很多兄弟姐妹,大家互相之间的关系一般都不太好,经常会为了一些琐碎的事情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老死不相往来,有没有啊,有,而且还很多,核心原因就是大叔、二叔、三叔年龄相差不大,家长动不动就拿他们来比较,你怎么不学哥哥,读书这么差呀,你怎么不像你姐姐这么爱干净呢,这么邋遢啦。发生冲突的时候,总是护着小的,所以容易在孩子的竞争期埋下仇恨的种子,长大之后啊,只要双方发生一点点摩擦,就会在潜意识当中引爆。<br></h3> <h3>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下一个阶段,孩子到了六到十二岁关心期。
这个时期是一个什么的状态呢,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六岁之前,爸爸妈妈要照顾我,要对我好一点。可是现在孩子发现他有了人际关系,而且是双向的,我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我好。他对我好,我就对她好。要不然呢我就会被孤立。
孩子开始交很多朋友,有自己的闺蜜,有自己的铁哥们儿。孩子就会区分,谁跟我玩的好一点,我就跟谁玩,谁跟我玩的最好,我就跟谁玩。
我想跟A玩,也想跟B玩,我还想跟C玩。但是呢,我很讨厌D。我不要跟D在一起玩。然后呢,他就说服ABC,不要跟D玩,于是呢,就形成了小团体。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经常会去孤立别人,同时呢,他也可能被别人孤立,所以孩子就很容易陷入到一些不好的人际关系里面去。
被别人孤立,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内在成长,这个时候我们要怎样去做呢?
第一,多帮助他去交朋友,陪他一起玩。
而现在的家长是怎样表现的呢?你怎么老是坐在家里玩游戏啊,你怎么不去跟别人玩呢。
如果你的孩子安全感从小没有建立起来,探索期又被家长给限制了,那么他的内心是没有力量的,他是没有自信心的,他的内心是惶恐的。你要他出去跟别人玩,他很害怕。怎么办?我告诉大家,你先陪着孩子,跟他们一起玩。
比如说,他们今天晚上打篮球,然后呢,你就下去跟他们玩打篮球,一起来玩这个游戏。由于有了你的参与,这样你的孩子就会有信心,也会有力量,有安全感,他会感到很荣耀,他在朋友当中的地位也就被树立起来了。
再一个呢,就是要交“好”的朋友。在孩子的朋友当中,我们尽量引导他交一些学习成绩相对比较好的、自律性很强的、品德很好的、很happy、很阳光的朋友。经常邀请这样优秀的孩子来到家里,跟孩子一起吃饭,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去溜冰,去动物园,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变成好朋友。
关心期最关键的就是,孩子被别人孤立了,家长却不知道。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让家有足够的温暖。孩子回来之后,会跟你说,妈,今天我跟某某吵架了,别人都不理我。你要帮助她排除这个障碍,不然的话,后果会很严重。
我们的一个会员,女儿读小学六年级,之前跟同学的关系一直很融洽,每天上学放学,有说有笑,突然有一天,从学校回到家里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什么话都不说,饭也不吃,就把自己关在家里的房间里面也不出来,学校也不去了。这样持续了一周的时间。不行了,这样下去会出人命的。于是她父母破门而入,强行把她送到医院去。
孩子还是不开口说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最后,家长实在是受不了了,帮我买了机票从深圳赶到青岛,帮她女儿咨询一下,搞明白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我一走进病房,看到女孩子满脸的焦虑,可以断定,这是心病。
各位家长,是否我让这个女孩开口跟我说话了呢,没有,我不是神仙。
不管我怎么说,她就是不开口。于是,我沉思了一下。一个女孩子才十二岁,会有什么心病呢,她这个年龄在关心期,也许她在学校被孤立了。于是,我跟她爸爸连忙开车赶到学校,一问她的同学,果然不出所料,终于找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这样的。
孩子十二岁了,突然有一天上课来了月经,她自己也不知道。于是座位就被染红了,过了一会儿就变成了暗红色。这本来就没什么,不知道怎么被她后座的男孩看到了。这个男孩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月经,他就感觉这个女孩得了什么病会传染。于是呢,就四处传播,弄得同学们看到这个女孩子一个个都躲起来,生怕被传染了,没人敢跟她说话,也没有人理她,真的好痛苦啊,她在学校呆了一周实在是太压抑了,受不了了,干脆就不去了。但是她又不敢跟父母说,因为父母一直都是很严厉的。真的是由于无知啊,差点闹出人命呢。
</h3><h3>所以啊,如果你的孩子被别人孤立,你一定要学会首先接纳她,而不是指责他。
接下来是同她分享,妈妈以前被别人孤立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最后再跟他一起想办法解决。我们也要告诫他,我们尽量不要去孤立别人,应该慈悲地对待他人,做到将心比心。
孩子的心理状态比什么都重要,我们明天的课程会专门讲这一块,大家一定要安排时间参加。<br></h3> <h3><b><font color="#167efb">学员作业三</font></b></h3> <h3>我们来看看最后一个阶段,叫亲密期,也就是十二岁到十八岁这个阶段。亲密期之后,他就进入到青春叛逆期。
这个时候的女孩啊,开始化妆打扮追星。从自己喜欢的男生面前经过,特别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上课的时候,偷偷瞄一下那个男生是怎么样的,这个是属于青春期的一个特征。
男孩呢,会玩QQ,在QQ里面跟异性聊天。
我们都很担心他们会出什么事情啊,我们很多家长呢,就会去制止他们。其实啊,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当我们去压抑他指责他的时候,他就会偷偷的躲在房间里面,放在被窝里面去玩QQ,反正就是不让你知道。
这个期间,我们要给孩子什么样的心理养分呢?
第一,在青春期,你要理解他,把这些性知识跟孩子讲解好。要交什么样的朋友,谈恋爱要注意什么,爸爸跟妈妈是什么时候开始谈恋爱的,触电的感觉是怎样的。
第二,我们要把性知识、性防御和可能的性伤害,都要讲给他听。如果孩子已经迷恋上异性。那么父母需要帮助孩子理清爱情跟性的关系,让孩子知道情感的界限,明确地告知孩子不可以发生性行为,让孩子懂得性行为的后果。
现在很多家长都害怕让孩子知道,那么呢,他就会好奇,就会想办法去尝试。
当然,很多家长,不好意思、也不知道怎样去讲。那么我们后面的会员课程里边会教大家,怎样不尴尬把性教育传递给孩子。
我们家的老大现在就是在青春期,我就经常跟他开玩笑,哎哟,最近挺多人注意你哟,哎哟我看好多人发QQ给你。
我女儿就对我说,哎呀,我们班上那些男孩都太弱啦,我一个都看不上。而且撩妹的技术那么差,根本就不好玩,我都不理他们。如果我是男生的话,我比他们厉害多了。听到这些话呀,我也真是晕了哈。
前段时间,我们有个会员很焦虑的跟老师打电话说,自己十四岁的女儿晚上两三点出去跟一个男生约会。他就偷看孩子的手机,怀疑她的孩子已经跟那个男生发生了性行为,问老师怎么办。
老师就问他,你学过爱魔法里面的性教育课程吗,有。向女儿传递过我这些新教育内容吗,没有。
他说,他的孩子现在上初中了,住在学校,一周回来一天。回到家里就呆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面,把门关的死死的,一个人在里面上网玩手机,听音乐,一天下来跟父母说不上十句话。而他的父亲常年在外面打牌,夜不归宿。
你说这样的孩子怎么不到外面去找男朋友,倾诉内心的苦闷呢,?大家试想一下,一个家里面,父亲夜不归宿,母亲整天唠叨抱怨,孩子不到外面去找情感的依赖才奇怪呢。
这就是这个时期的第二个心理需求。我们要跟孩子成为朋友,非常的重要。
这个阶段,他会给你讲很多他班上的男孩女孩八卦的事情,你听到就好了,千万不要板着面孔说,你就知道整天谈这个,书也不读!
孩子是因为信任你,才跟你谈到这一块。各位,如果孩子这个年龄阶段,我们跟孩子关系处理的不好,还是采取一贯权威的管教方式,不跟孩子成为朋友的话,你的孩子就什么话都不会跟你说了。他的新闻对你彻底关闭了,因为他认为他已经成年了,可以独立了。
这种跟父母没有新的交流,无话可说的状态,至少从十五岁持续到二十五岁,只有等他们结婚生小孩之后,跟家长的关系才会松动。
所以我们要把心安下来,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做好家庭教育。孩子的幸福就是你最大的幸福,我们中国人奔波一辈子,其实都只是为了孩子。
OK,时间过得非常快,今天的课程呢,就讲到这里。大家一定安排好时间,连续听完后面三天的课程。特别是明天的课程非常非常的重要,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就一定要懂得孩子。其实总共就是三个小时的时间,给孩子带来的是全新的天空。
每一个孩子都是颗天然的种子,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只需要简单的生存条件,足够的爱和心理养分,就足以成长为她天性的样子,不需要太多的施肥,也不需要太多的规则,每一个孩子都被宇宙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和生命蓝图。他们会经历他们应该经历的一切,我们只需要追寻养育孩子的发展规律陪伴关照。
今天的作业:写下《孩子被我忽略的心理需求》,不少于150个字。
今天的课程呢,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br></h3> <h3>学员作业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