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br></h3><h3>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h3><h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这里,悠悠古韵与勃勃生机是有机结合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内在统一的。</h3><h3>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h3><h3> 传统文化要教育化。逐步使中华文化走入校园,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保持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记忆和文化传承;使中华文化成为小学、中学的重要课程。我们要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h3> <h3> 基于此,我们海口十中少先队大队在国庆节期间组织了初一年级学生参加‘’传承中华文化 加强艺术教育‘’书签设计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同时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h3><h3><br></h3> <h3> “书签”这个称呼,是在唐朝成型的。最早见于杜甫《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不过,它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h3><h3> 书签多为骨、竹、木、纸片,均手工制作、描绘。讲究一些的,还会在薄片上贴绫绢。</h3><h3> 明清时期,铜书签普及,形制也较为固定。尺寸比书籍略大,长而偏平,上宽下窄,有些会刻上简单的纹样。清朝出现了银、红木、和田玉等雕花书签。</h3><h3> 民国出现景泰蓝书签、剪纸书签。</h3><h3> 此后至今,书签更是花样百出。树叶、花草,哪怕是一张过期的车票、机票,或衣服的吊牌,一根彩色线段、一把尺子,只要能标记自己的阅读进程,都可以当作书签。只有做不到,没有想不到。</h3> <h3> 学生踊跃参加,提交了上百张作品,经过精挑细选,一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书签设计获奖作品在校园集中展示。此次学生的书签设计采用的材质以纸质为主,也有树叶书签作品。书签的主题丰富:核心价值观、尊老、爱国、爱校、读书等。好看的书签赏心悦目,增加了阅读的兴趣。</h3><h3> 我们的学生太有才啦!</h3> <h3> 书签设计获奖名单张榜公布,分设一、二、三等奖:一等奖11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41名。</h3> <h3>一等奖书签作品展区</h3> <h3>二等奖书签作品展区</h3> <h3>三等奖书签作品展区</h3> <h3>一等奖书签作品</h3> <h3>一等奖书签作品</h3> <h3>一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一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一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一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一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一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一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一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一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二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二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二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二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二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二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二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二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二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二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二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二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二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二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二等奖书签作品<br></h3> <h3> 颁发奖状,以资鼓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