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很喜欢阿黛尔吟唱的这首歌: </h3><h3> You look like a movie </h3><h3> You sound like a song, </h3><h3> My God, this reminds me </h3><h3> Of when we were young </h3><h3> ......</h3> <h3> 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块绿洲------曾经的校园时光,曾经的青涩和欢乐。</h3> <h3> 这有熟悉的别人STUDY TO DEAD的学堂,跺跺地板会掉灰尘的宿舍,每次都要抖抖抖的打菜的勺子,一群没心没肺的兄弟们,当然还有曾经的远大理想和包袱,哦,是抱负哈……😝</h3> <h3> 某子曾经曰:LIFE IS A JOURNEY. WHAT WE SHOULD CARE ABOUT IS NOT WHERE IT IS HEADED BUT WHAT WE SEE AND HOW WE FEEL。 </h3> <h3> 既然曾经的旅行回不去了,为何不能再起一趟旅行呢。于是突然起意有了这次的行程:背上行囊,到超长待机的英国老太太家上学堂去(瞅学堂),再次享受青葱,享受孤独。</h3> <h3> 先说说瞅完老牌帝国主义学堂后的感受吧 1、 记得此前有个被高晓松劈头盖脸批驳的清华博士,国内顶尖大学培养的“镇国重器”思考的是我应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而欧亚大陆西边的顶尖大学,他们更希望培养各类的领袖或领军人才。</h3><h3> 地图上量了一下,诺贝尔他们家离我们这还是有点远:( </h3> <h3> 2、 学科交叉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情况。世界顶尖的理工学院居然可以和另一所顶尖的艺术学院合开一个专业,不看不知道,看完眼镜都抖掉。 <br></h3> <h3> 3、 中国孩子越来越多漂洋过海求学去了,当年也仅仅是没法实现的小梦想而已。希望这些孩子们可以有更多的思想碰撞,开眼看世界什么时候都不晚。 <br></h3> <h3> 学堂一 从哪个开始说起捏?作为麻省理工毕业的谢先生的学生,作为理工闷骚男固执的认为理工科的孩子最可耐了,那就先从理工大牛的IC说起吧</h3> <h3> Imperial is the only university in the UK to focus exclusively on science, medicine,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看到这个,又想骂骂偶那伟大的母校,没事合并什么医科大学呢?为了大而全而大而全,弄啥咧?!瞅瞅人家,就专心在理工类,而且还是叫学院,不也照样排名前茅嘛。</h3> <h3> 英国教育界有 “三足鼎立”的说法,认为文科最好的院校是牛津,理科最好的是剑桥,工科则非帝国理工学院莫属了。在2019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世界第8位,知名的G5之一</h3><h3> 南肯星顿校区中央的女王塔,是校园里的标志性建筑,是从前帝国研究院(Imperial Institute)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物</h3> <h3> 学堂的大楼内正忙着迎新</h3> <h3> 南肯辛顿校园不大,也没有围墙,就在伦敦市区中央,一不小心就走过路过了,可谓大隐隐于市。</h3><h3> 校区内人们可以随意通行,但却有着自己一番的安静,可以感受到处处透出的书卷气。没准这只汪星人也会微积分哦</h3> <h3> 国内来IC上学的孩子也不少,脚步匆匆而过,希望可以成为未来的姚桐斌、王大珩这样的大拿</h3> <h3> 校园内还有各种的小摊贩,让我想起当年后门那热气腾腾的馄饨摊,学校的饭票可以通用。</h3><h3> 谁说理工都是直男,偶们也是有生活气息滴😊</h3> <h3> 校园周边围绕着皇家音乐学院,皇家艺术学院,V&A博物馆等知名学校和建筑</h3> <h3> 更是与老太太的后花园:仙境般的海德公园毗邻。</h3><h3> 仙境为邻,就是不搞科研,也能写出美腻的童话故细来</h3> <h3> 学堂二 接下来就由南往北说吧。 南安普顿是英国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h3> <h3> 从市区沿着这条几公里长的林荫大道向北,在这隐着一所别具特点的学堂:南安普顿大学</h3> <h3> 南安普敦具有知识的菁英份子,不断地公开演说与发表知识的见解,终于在1862年10月15日,由帕默斯顿勋爵童鞋开设了于南安普敦最为亮眼的的大型研究学院。</h3> <h3> 小明考完试回家拿考卷给老爸看。老爸:“数学1分!!”小明惊吓中。老爸:“语文0分!”小明点点头,颤抖中,空气凝结,气氛无比恐怖,小明感到有一场腥风血雨将要发生在自己身上。老爸深吸一口烟说道:“明啊!你…有点偏科呀....” </h3><h3> 南安大学就像老师又疼又恨的偏科的孩子,学校的世界排名不算高,但是电子工程专业TIMES排名英国第一,计算机科学专业TIMES排名全英第二,你奈我何?!😁</h3> <h3> 这里的小明们可以大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再也不用担心爸爸的藤条了😂</h3> <h3> 校园的建筑很有工科的特色,各种的标新立异</h3> <h3> 紧挨的学堂边上,就是一大片的国家森林公园</h3> <h3> 甚至可以说是原始森林,小明们经常在这里跑步</h3> <h3> 南安城市不大却有悠久历史,学堂不算有名却专业突出<br></h3> <h3> 学堂三: 介个学堂也和IC一样,隐于伦敦市中心,一不小心也会走过路过的UCL(图片来源于网络)</h3> <h3> 伦敦大学学院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物,创立的初衷是希望抛弃教会学院的陈规旧制,倡导理性主义与教育平权。其目标是,鼓励研究以及独立学者的进步,使得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精湛的学识推动他们所追求的科学以及所生活的社会前进。 </h3><h3> 介个目标相当高大上,然而现实有何尝不是如此呢?在UCL的学者及研究人员中,有34位诺贝尔奖得主与3位菲尔兹奖得主。(图片来源于网络) </h3> <h3> UCL至今仍严格保留自身的非宗教色彩,并且是唯一没有设立祈祷间的英国大学。然而UCL却有一尊真神---边沁(Jeremy Bentham),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寄几去度娘一下哈。</h3> <h3> 这也是走过所有学堂中唯一有围墙的校区。晚间路过高尔街校区的时候,校园门口一个老师带着两个学生,自弹自唱正弄一个什么宣传活动</h3> <h3> 晚上,略显陈旧的科研楼依然灯火通明</h3> <h3> 工科类的好多学科都排名第一,不愧为G5之一的称号。</h3> <h3> 夜间伦敦地铁还是挺拥挤的,UCL两站地铁后,就抵达大英图书馆了,姑且也把他纳入学堂吧,大家都是文化人哈。</h3> <h3> 学堂四 从西藏的萨迦寺回来就念叨着要去大英图书馆瞅瞅,殊不知竟是如此朴素的地方</h3> <h3> 很不起眼的大门,而且友善的欢迎参观,晚上开放到8点</h3> <h3> 一进门就能看到莎老爷子,可见他在英国文学上的地位</h3> <h3> 安静的大厅,在这里走动都不由的轻手轻脚。</h3> <h3> 据传, 马先生在这地板上磨过鞋子,曾经神奇的故事原来就是个美腻的传说,现如今恐怕无法代代传说了:(</h3> <h3> 图书馆也有很多的馆藏,其中就有我大清龙票</h3> <h3> 介是表示 “舅服你” 的意思吗?</h3> <h3> 学堂五 伦敦西边不远处有个老太太的别墅叫温莎,更多的人来这是参观温莎堡,然而就在这个小镇里,还有一个闻名于世的学堂:伊顿公学</h3> <h3> ETON, 泰晤士河边一个宁静的小镇</h3> <h3> 一不小心还真的走过头了,到了学堂的体育场才发现,只好回头再走2公里,拖着伤腿差点坐路边大哭</h3> <h3> “公学”的原意是为贫穷学生提供免费教育,现如今伊顿公学反而逐渐成为英国最著名的贵族学校,据传哈里小童鞋当年还需要老太太的书信求情才上的该校,这小子真不如他哥牛,有点点丢人。</h3> <h3> 校门口写着:SORRY, ETON COLLEGE IS CURRENTLY CLOSED TO THE PUBLIC。只好在门口围观,这把年龄当学生肯定是不能收了,看看学校是否招聘个世界顶尖的虎纠哇老师,那是当仁不让的上岗,万一实现了呢?!保不齐能遇到未来的卡梅伦或者哪个国王捏:),毕竟英国有20位首相、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都是该校的毕业生。</h3> <h3> 当然这里除了培养学识之外,还培养出众多具有骑士精神的人才,在一战中英国男子在沙场上战死率约为11%,而从伊顿公学毕业的男子的战死率则约为20.6%。</h3> <h3> 这里的孩子上学必须穿黑色燕尾服、白色衬衫、圆领扣、黑色的马甲、长裤和皮鞋。然而这帮臭小子成为绅士前,也是要经历丢屁的过程的,传说伊顿的优等生,可以在教室里任何地方,雕刻上自己的名字,这是优等生的权利,然后就......你懂的😂</h3> <h3> 英国《谈天说地》的记者说:“你能辨认出伊顿人,因为他们会去某个场合,带着某个目标,然后径直追求,不管他人看法”</h3> <h3> 学堂六 从温莎继续往西,就来到一所姓牛也确实牛逼的大学,牛津大学。</h3> <h3> 登上圣玛利教堂(St.Mary's Church)穹顶就会发现,牛津小镇真不大,基本上就是以学校作为主体的古老小村。当年一群熊孩子从法国被赶回来后,聚集在此,还经常与居民发生点什么群体事件。他们可能也没想到日后一个镇子因学堂而闻名于世。</h3> <h3> “我认为大学精神的核心有两点,第一是在每件事情上对卓越的追求,第二是自由而公开的辩论”——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如是说。</h3> <h3> 牛津产生了至少来自8个国家的12位国王,6位英国国王,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19个国家的53位总统和首相,包括25位英国首相(其中13位来自基督堂学院),12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算术不好的童鞋自觉的把脚趾头一起拿粗来哈。</h3> <h3> 学堂有几十个学院,每一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历史故事</h3> <h3> 基督教会学院的网红食堂,《哈利•波特》里面霍格沃兹Great Hall。</h3><h3> 和老先生说明希望给他拍张照片,立马露出友善的微笑。</h3><h3> 看到这又想骂骂偶的伟大母校,当年的食堂已经夷为平地并建起了两座“官财”楼。</h3> <h3> 名校的学习历来都是STUDY TO DEAD的,要不就不会有叹息桥一说了,不磨砺宝剑可能永远都是柴刀。</h3> <h3> 在百年建筑下约个会都显得那么有诗意</h3> <h3> 全世界的老师都稀饭丢屁的孩子,当年捣蛋的痕迹都还在。</h3> <h3> 在圣玛利教堂的墓地的边上的室外咖啡厅,点一杯咖啡发发呆。有童鞋还建议去研究一下老外的墓志铭,说很像鸡汤文。不管怎样,好喜欢这里的调调。</h3> <h3> 学堂七 老牛家的熊孩子和当地居民闹崩了后,又乌泱乌泱的跑到这个叫做剑桥的小村祸害来了,当年肯定不是轻轻的来,谁曾想又塑造了另一所顶尖学堂:剑桥大学。</h3> <h3> 这里的学术造诣毋庸置疑,精英G5之一,100多位的诺奖获得者......仅牛顿、达尔文就足以傲视群雄了。</h3><h3> 85°没有C抬头仰视10分钟😊</h3> <h3> 更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而知名于国内。</h3><h3>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h3> <h3> 相比牛津,剑桥小镇更像一座旅游城市,不断的有大群游客徜徉在各个学院之间。</h3> <h3> 剑桥大学是一个独特的管理体制,大学只负责考试与学位颁发,而招收学生的具体标准则由31所学院自行决定,并自行招生。所有学生的教学是由大学负责的,而学院负责学生的生活和本科生的业余辅导。</h3> <h3> 傲视学术界数百年必然有其内在的因素,诸如:极高的师生比、严厉的考试制度、世界大学中最少的教学周、大量的跨学科教育等等。<br></h3> <h3> 好遗憾,由于新生入学学院不对外开放,未能进入到各个学院内部感受氛围,只好到基督学院的教堂走走看看</h3><h3> 这里好多的学院都有自己独立的教堂。</h3> <h3> PUNTING也是很好的一种游览方式。</h3> <h3> 每年这里的熊孩子都要和老东家的熊孩子比比赛艇,看谁更熊?</h3> <h3> 学堂八 我们通常称老太太家为英国,更准确的应该称其为UK,其中的苏格兰,享有很高的自治权,诸如发行苏格兰英镑,也称苏镑。</h3><h3> 苏格兰的学堂也久负盛名,其中圣安德鲁斯大学就是其中之一。</h3> <h3> 圣安德鲁斯大学坐落于高尔夫球发源地——东海岸古镇圣安德鲁斯,是苏格兰历史最深远的大学,同时也是英语世界中建校历史仅次于牛津剑桥的第三古老的大学。</h3> <h3> 这所学校在国内的名气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说老太太的长孙威廉帅锅在这与凯特拍拖,充满八卦之心的人就都知道了吧。</h3><h3> 中午特意到这里吃饭,想着来个那啥遇,结果发现金发美女们自己聊得很嗨了,不受待见的大叔只好点份TAKE AWAY,孤单单寄几一个人去海边吹风喂海鸥去了。</h3> <h3> “我们的学校——圣安德鲁斯大学建校早于印刷机的发明,早于阿金库尔战役,早于中国紫禁城的建成,早于秘鲁马丘比丘的建成,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于圣女贞德的战争。” 该校校长骄傲的如是说。</h3> <h3> 该学堂以神学、哲学见长</h3> <h3> 路边很不起眼的一个小门,就是某个学院的机构</h3> <h3> 历经六百年风雨的校园建筑</h3> <h3> 北海之滨有历史有故事的学堂</h3> <h3> 学堂九 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可能为更多国人所熟知</h3> <h3> 穿裙子吹着风笛的男人也很帅滴。某童鞋喊道:穿裙子穿裙子!人生要勇于突破自己的设定。可是...可是我怕穿裙子我家老太太会打我啊......😭😭😭</h3> <h3> 爱丁堡大学创建于1583年,是英语国家中第六古老的高等学府,高地上的明珠,坐拥2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h3> <h3> 国富论的亚当.斯密就曾在该学堂任教。</h3> <h3> 还有还有,当年学堂上被搞得欲癫欲仙的电磁学的麦克斯韦、量子力学的玻恩也来自这里,必须血泪控诉😂<br></h3> <h3> 有了楼上的那几位大拿,理所当然的自然科学与工程学院是英国最大的独立自然科学院之一,传统的工程强校。</h3> <h3> 国际间的名校交流也十分广泛</h3> <h3> 如今,中国孩子已经成为爱丁堡大学第二大的留学生群体,曾经在这里KFC中点过人头,22位就餐人中有16位是中国孩子,后来和其中一位美女聊天才知道,竟然有3000左右的中国孩子在这学习。</h3> <h3> 当年辜鸿铭、章士钊、傅斯年是否也在这里查阅资料呢?</h3> <h3> 古老与现代和谐共处。</h3> <h3> 好了,兜里钱钱只能支撑到老太太家的这学堂为止了,再待下去,就不是学子而是流浪汉了,要在这位老大爷的宝座下搭个凉席作伴了。😅</h3> <h3> 其实很想说:学堂是一首歌,“让我们青春作伴,活的潇潇洒洒” ,曾经WERE YOUNG的我们都很用心地诠释这首歌,谱写属于自己完美的那部曲。<br></h3> <h3> 但是更想对象牙塔中的年轻人说:不管是叛逆或疯狂;不管是迷茫或孤独;不管是梦想或报负,大胆走出去看世界,拼搏过就是最好的自己,收获的那都是值得珍藏一生的回忆。</h3><h3><br></h3><h3><a class="link" href="https://www.meipian.cn/tmvc6o7?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背囊走英伦 杂记</a></h3><h3><a class="link" href="https://www.meipian.cn/tz61go5?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那年秋天,在石楠花盛开的荒野</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