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重庆的酉阳,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驿站和商埠,古代商贸日益发达,更促进了当地与外界的物资交流,创造了最繁荣昌盛的历史。</h3><h3>酉阳有三大名镇,自清代后期起,便成为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下面,就请亲们看看我们一天就游走了其中两个最为著名的濯水与龚滩古镇。</h3> <h3>濯水古镇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境内,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朝,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是渝东南地区最负盛名的古镇之一。</h3> <h3>作为旧城老街的典型 ,濯水古镇街巷格局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渝东南古镇格局,它既体现了与其它城市历史街区的差异,也承载了巴文化、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创新,同时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相互交织。</h3> <h3>濯水古镇老街由青石板铺就,长约一公里。街道两旁的商号、民居、会馆、学堂均为木质结构,有的是吊脚楼,有的是四合院,但看上去都是新维修的。</h3> <h3>原来,濯水古镇的原住民已经很多搬走了,为了保全古镇风貌,当地政府在原址上翻修,以求修旧如旧。</h3> <h3>我们的到来,看到的新房子都很有气派,它们或作饭店,或作旅社,更多的是空房子,一切都在开发中。哎!不知如何评价为好。</h3> <h3>濯水古镇旁流淌的阿蓬江,自古与乌江、酉水一起成为沟通三峡地区和江汉平原的重要水路通道。</h3> <h3>濯水古镇风雨桥横跨于阿蓬江上,长了303米、宽5米,据说是黔江乃至全国最长的廊桥。</h3> <h3>桥墩为钢筋混凝土,而桥身为纯木制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结构牢固精密。</h3> <h3>可惜于2013年11月27日深夜发生火灾而被烧毁。</h3> <h3>直到28号凌晨,桥面上的木质建筑被烧毁,桥墩、桥面钢筋混凝土建筑未毁,值得万幸的是,深夜没人在桥上,未造成人次伤亡。</h3> <h3>据初步判断,桥面上的木质结构全部烧毁,无法修复,桥墩及其混凝土结构还可再用。</h3> <h3>2014年5月,当地政府集资开始重建,重建后的风雨桥依旧魅力无限。2015年2月重新对外开放。</h3> <h3>它目前也是世界第一长度的廊桥,全长318米,宽6米,是典型的渝东南土家风格的标志性建筑。</h3> <h3>全桥又可分为桥、塔、亭三部分,依托于起伏的山势、水面、岛屿腾空而跨,更多了一份空灵的感觉。</h3> <h3>在形态上、结构上、工艺上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式与欧式的结合,木质与钢架结合的全新结构方式,实现了建筑上新的探索和尝试。</h3> <h3>桥内两侧建有长长的红漆长凳,让游人及过桥者有歇脚的地方,也是镇上居民的休憩之所。</h3> <h3>古镇上的居民也能把闲暇时间的其它事搬到这廊桥中来做,邻居间更于此交流,真是一个既自在又十分包容的空间。</h3> <h3>不管天气好坏、时间早晚,在廊桥上的雕花护拦边或坐或站,眺望远山近水是多么的心情舒畅。</h3> <h3>站在廊桥上远远望去,古镇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屋宇千姿百态,排排吊脚楼错落有致,更有别样风情。</h3> <h3>桥两侧岛屿陆地遍植花草,同时兼具观光休闲等旅游服务功能。</h3> <h3>三百多米长的廊桥高低错落,三段形态各异的廊桥相连相接,共同组成特殊的各种形态通往彼岸。</h3> <h3>其首是与阿逢江水面相对最为高大的而又最长的是主桥,桥下可通船只。</h3> <h3>全桥人字形廊桥顶青瓦木梁,四面通透,雨水自然不会流入桥内,保持桥内木板的干燥。</h3> <h3>接着长桥的是中段的塔钟楼桥,它建在阿逢江的主航道与支航道之间的湿地岛屿上。</h3> <h3>塔钟楼桥共有四层,底下第一、二层通行人流,第三层为瞭望观景台,第四层挂有一个铜钟,故名钟楼桥。</h3> <h3>主次航道间为阿逢江江中的岛屿,地势较低,为一片湿地。为增加游人的活动场地及近距离拍摄桥的形态,塔钟楼桥可与岛屿中的栈桥相通,游玩于江中的小岛。</h3> <h3>最后过塔钟楼桥便是亭桥,亭桥连接塔钟楼桥后通往对岸。</h3> <h3>这里可看到塔钟楼桥与亭桥的连接,工匠们把它们建造得十分连贯流畅。</h3> <h3>再细看亭桥,一拱横跨阿逢江的次航道上,亭亭玉立,故名亭桥。</h3> <h3>它更像一弧漂亮的彩虹,为阿逢江添姿增彩。</h3> <h3>这样的一桥三形态堪称“中国廊桥文化的典例”。</h3> <h3>离开金桂盛放的濯水,我们将前往乌江边的龚滩</h3> <h3>有“巴蜀第一镇”、“绝壁上的音符”之称的龚滩古镇,是山水景观和古镇文化紧密结合的典范。</h3> <h3>古镇就座落于山青水秀的乌江之畔,被誉为“乌江画廊核心景区和璀璨明珠”。</h3> <h3>古镇源自蜀汉,置建于唐,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h3> <h3>古镇水陆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即是川、黔、湘、鄂客货中转站,有“钱龚滩”之称。</h3> <h3>龚滩古镇位于乌江与阿逢江交汇处,自古以来便是乌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的货物中转站。</h3> <h3>以前古镇的巨大储物仓名叫半边仓,现在已改为客栈。且看它的对联:“胜友如云百里画廊千里客,楼台近水无边风月半边仓。”</h3> <h3>漫步古镇,石板街光可鉴人,文物古建筑别具一格,四合院比比皆是。</h3> <h3>土家吊脚楼形态各异,是国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被专家学者誉为“建筑奇葩”。</h3> <h3>国画大师吴冠中先生于此镇曾住几日写生作画,称这里“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h3> <h3>文革的遗迹依稀可见</h3> <h3>而现代的元素也不少,镇中民居很多都做起了小生意。</h3> <h3>镇中增修步道,方便客人游览。</h3> <h3>遍植花草,增添美色。</h3> <h3>挂上灯笼,增添喜庆。</h3> <h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h3> <h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h3> <h3>游毕古镇,我们再乘船游乌江画廊。</h3> <h3>从龚滩古镇沿乌江溯水而上,经土坨子峡、白芨峡直至荔枝峡,是乌江百里画廊的精华,以“奇山、怪石、碧水、险滩、廊桥、纤道、悬葬”而著称。下面,请欣赏画廊风景吧。</h3> <h3>一圈往来,饱揽了两岸胜景。正如清代诗人梅若翁诗赞《龚滩古镇. 乌江画廊》:“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h3> <h3>依依不舍要离开古镇了,此时夜幕始降,古镇也华灯初上了。</h3> <h3>红红的灯笼挂满古镇,更透出古镇既历史与现代的辉煌。</h3> <h3>镇口,巨大的大红灯笼亮起来了,它照亮了古镇的发展,照亮了我们继续征程的道路,照亮了古镇美好的明天……。拜拜!</h3> <h3>谢谢您的观赏与关注</h3><h3> 范超鸿摄影编辑</h3><h3> 20181024</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