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本篇<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铁原阻击战</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讲述的</span>是志愿军1951年5月27日,为掩护刚刚完成第五次战役的志愿军主力回撤修整,第63军24000多名将士,接到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下达死守铁原的命令,以血肉之躯阻挡5万“联合国军”疯狂反扑的生死对决故事。可以说铁原阻击战是朝鲜战场上最残酷的战斗,第63军13天的艰难阻击,为志愿军主力部队和后勤保障的转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h1><p class="ql-block"><br></p> <h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h1><h3></h3> 第一集《风起铁原》 <h1> </h1><h1> 韩国铁原,一个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听说过的地名。然而,这里却尘封着一段有关中国军人为国征战的历史往事。这段往事关乎尊严、荣誉和生死,更写就了一支部队的英雄传奇。</h1><h1> 铁原地区位于三八线。是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根据地,也是作战物资集结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小小的铁原就成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敌我双方竭尽全力争夺之地。</h1> <h1>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呢?铁原城外的生死对决又是因何而来呢?这一切要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一个战争阴谋说起:1950年6月25日,朝鲜大规模的内战全面爆发。6月27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做出了武装干涉朝鲜内政的决定,组织75000人的“联合国军”赴朝参战,麦克阿瑟为总司令。同时,美国派遣“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联合国军将战火一直烧到中国东北鸭绿江畔,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h1> <h1> 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1950年10月19日夜,上任仅仅12天的志愿军统帅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开赴朝鲜战场。在此后的6个月内,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进行了4次大规模战役,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畔打回到三八线。</h1><h3></h3><h3><br></h3> <h1> 1951年4月初,我军在金化上甘岭志愿军指挥部召开了一次紧急秘密会议,确定第四次战役结束后的防线以及第五次战役开始的时间和部署。情报显示“联合国军”在四次战役中未完成预定任务,所以“联合国军”将要有大动作。</h1><h3></h3> <h1> 1951年新年后,联合国军和志愿军在三八线附近进行拉锯战。美军司令麦克阿瑟不甘心失败,又策划了一场疯狂的军事部署:使用放射性的核废物切断从满洲里到朝鲜的中国军队补给线路,同时,出动空军发动进攻,企图让中国军队饿死或投降。但是由于他的指挥失败和狂妄,在战场上被解职,把“联合国军”的指挥权交给了李奇微将军。</h1><h3></h3> <h1> 与派头十足、只擅长视察战场的麦克阿瑟相比,李奇微是个把手榴弹时刻挂在右侧胸前的“铁人”将军。在李奇微的指挥下,经调整后的“联合国军”从三七线又打回到三八线,接下来将对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h1><h3></h3><h1> 第五次战役,我志愿军最高目标是有效的消灭联合国军的有生力量,让美军知难而退,觉得打不下去,自己退出。</h1><h1> 1951年4月22日,李奇微上任11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响了第五次战役,“联合国军”对志愿军发动了大规模攻势。</h1><h1> 志愿军第19兵团负责西线攻击,第63军作为19兵团的主力军,快速穿插到汉城以东地域,他们除了面对美军的装甲部队外,还面临一道天险—临津江。</h1><h1> 临津江江面宽阔,水流湍急,江边布满了铁丝网,敌军的炮火封锁了公路。63军第187、188师利用夜色率先通过封锁线,而后渡江,189师与军部为第二梯队。志愿军们迅速淌水过江,顺利抵达南岸,似一把钢刀,结结实实地插进了“联合国军”的防线,所以一开打,美军就蒙了,志愿军一举突破了临津江。</h1> <h1> 我军迅速找到李奇微部署的防线弱点就是东北线。于是,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打东北线,撕开了东部防线,联合国军的防线也就被撕开了口子。</h1><h1> 李奇微从日本东京直飞朝鲜战场,部署下一步计划。很快从西线来支援的美第八兵团把失守的东北线口子补上了。</h1><h1> 随着战线的拉长,志愿军后勤补给的漏洞凸现出来,粮食和弹药未能得到及时补充,好多战士得了夜盲症,晚上看不到东西,行军要有人牵着,这些正是李奇微所期盼的。1951年5月19日,李奇微召开了军事会议,下达了一道最终指令:5月20日对志愿军实行全线反击,夺取铁原、金化和平康,把志愿军的运输线路彻底切断。铁原失守,意味着志愿军东西线的联系被割裂,对整个战场和局势将造成严重威胁。</h1><h1> 久经沙场的彭德怀,对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21号命令前线各部队停止进攻,实行战术性后撤至三八线附近转移修整待命,进入防御作战。</h1><h1> 铁原,一场大战即将来临,历史将一副重担压在了第63军全体将士的肩上。</h1><h3></h3> 第二集《临危受命》 <h1> 在志愿军主力部队后撤转移时,战场上的危机出现了。1951年5月21日,机械化的“联合国军”趁志愿军后撤,在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的指挥下对志愿军发起攻击。一天时间,西线美军就推进到了离首尔仅八公里远的议政府市,直线距离达80至100公里,远远超过了志愿军两条腿走路的行军极限。</h1><h1> 5月23日,西线美军突入中朝军队防线得以长驱直入,给正在转移的志愿军主力部队带来了致命的威胁。志愿军在撤退中担负阻击任务的部队,有的还没有展开,有的还没有到达阻击位置,所以造成了战场局面的被动,有的部队被分割,有的被包围,遭受了严重损失。</h1><h1> 5月26日,63军艰难地撤退到预定地点时,此时,“联合国军”已经推进到距离志愿军后勤基地铁原仅仅只有20公里。在铁原的武器弹药装备、粮食和后勤机关正在撤离,而转移到铁原的主力部队也要在这里获得补给,以建立新的防线。更危险的是铁原以北一马平川,是适合美军机械化行动的区域。铁原如被联合国军占领,志愿军防线就会被撕裂,将处于极端不利的局面。保住铁原,就是保住了志愿军主力部队的安危,关系到抗美援朝的全局。</h1><h3></h3> <h1> 紧急关头,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迅速提笔拟报,把这封电报直接发到了距离涟川和铁原一线最近的志愿军63军军长傅崇碧和政委龙道权的手中,命令63军不惜一切代价,坚守阵地,无上级命令不许撤退!这是一场注定要付出重大牺牲的生死阻击战,军长傅崇碧及全体将士无条件地接受并坚决完成任务。</h1><h1> 5月27日,随着这道紧急命令的传达,铁原阻击战拉开了序幕。当19兵团司令杨得志询问63军有何困难时,军长傅崇碧已把189师放在前方左翼,187师放在右翼,188师为预备队,并在189师阵地开始部署作战。政委龙道权也早已把政治工作指示下发到各师,要求全军指战员不怕孤军作战,不怕流血牺牲,发挥独立作战能力,像钉子一样,钉在前沿阵地上!<br></h1> <h1> 朝鲜战场上,美军的伙食分ABC三个等级:A级是以牛排在内的西餐,B级是热狗香肠和其他热食,C级是罐头和便捷式野战食品。韩军的大米供应充足,还能吃到从日本空运过来的紫菜、鱿鱼和泡菜。<br> 由于志愿军的后勤供应线被美军飞机、大炮严密封锁,部队的粮食和弹药供应不上。当地老百姓还能吃上由朝鲜泡菜、面条和过期午餐肉炖的“部队汤”,而对志愿军将士们来说,喝口热汤是遥不可及,只能以炒面和雪充饥。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战役结束后,连第63军军长傅崇碧都好几天没吃上炒面。志愿军将士们人困马乏、忍饥受饿也在坚持作战。</h1> 第三集《首战风云》 <h1> 涟川的种子山,标高643米,临汉滩江,有垂直的众多悬崖峭壁,风景秀丽,种子山被称为“祈福得子”的福地。就是这个福地,在阻击战中则成了吞噬生命的地方。每天枪声炮声不断,种子山成了一座光秃秃的山,到处是焦土和弹片。<br></h1><h1> 189师面对的是“联合国军”六个师、一个旅和一个团,其中有美军四个师,1300余门大炮和180余辆坦克。而189师14000余人,在种子山阵地上从左至右成一线展开。</h1><h1> </h1> <h1> 1951年6月2号拂晓,美军从正面向189师发起进攻,用重磅炸弹轰炸189师的纵深。几天的激战,189师损失严重,大多数志愿军官兵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下,种子山一度失守。后备部队188师准备接防,但因工事未完全构筑好,上级命令189师继续坚守一天。此时,189师因严重兵力不足,把炊事员和团部的人都组织起来上了第一线,准备和美军死拼到底,哪怕剩下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br></h1><h1> 军长傅崇碧到前线督战,他带去的命令是准备夜袭刚被美军占领的种子山。美军用装备打仗,志愿军用智慧打仗,这就是敌我双方最大的区别。夜袭战术是志愿军的长处,而美军最怕夜战,经过几天的苦战,美军的斗志几乎耗尽,这给志愿军夜袭种子山敞开了口子。</h1><h1> 入夜,志愿军从种子山下开始向前摸近,由于山峰陡峭,加上刚下过雨,志愿军战士的前进非常困难。最后,被美军发现了,就朝志愿军扔手榴弹,不少战士牺牲了。战士们一跃而起向前冲,打的美军措手不及,一举收复了种子山。愤怒的美军重新向种子山发起进攻,很多连队伤亡很大,但是始终没有退出阵地半步,用血肉之躯死死地绞住了美军这架高速运转的机器。</h1><h1> 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在战斗前,都把新军装、新帽子和新鞋子穿在身上,这批风华正茂的年轻军人,随时准备为国而死。每个战士都抱着一个地雷隐蔽起来,看到美军坦克上来了,就滚到坦克下安置和引爆地雷,就这样炸毁了不少美军坦克。战斗中,一位排长被敌人的炮弹炸的什么也没有了,战士们只捡到排长的一只鞋,最后把排长这只鞋埋在了他的墓穴里。</h1><h1> 1951年6月4日凌晨,189师奉命撤到铁原,188师进入高台山、金鹤山及以南地区阻敌。此时,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已经被189师缠住,停滞了整整七天。傅崇碧军长在他的回忆录中说:铁原阻击战是63军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激裂残酷的一场战斗。</h1><h3> </h3><h3><br></h3><h3> </h3><h3> </h3><h3></h3> <h1> 面对“联合国军”不惜成本的攻击,军长傅崇碧十分清楚以志愿军缺粮少弹的撤退之师现状,对付全副武装的机械化“联合国军”,几乎没有任何胜算。但是,阻击战要想把敌人顶住,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把对方“打疼”!<br> 实战中,军长傅崇碧逐渐找到了美军作战的规律,那就是美军在陆地作战时,不轻易把部队的侧翼和后方暴露给对手,每占领一个阵地,都要把周围障碍清扫干净,以保证部队的安全。李奇微骄傲的把这种一条线式的战术称为“美式橄榄球”,因为“一条线”推进式进攻,不会给对方留下任何机会。于是,志愿军189师采用了一块连一块的阵地作战法,紧紧拖住美军的进攻节奏。<br> <br><br></h1> <h1> 战斗打响了,在一个小时之内,“联合国军”向志愿军阵地倾泻了44000发炮弹。这一仗,让美军司令范弗里特中将一夜成名,据战后美国国防部统计显示,范弗里特在反击战中弹药使用量,是美军作战规定量的5倍以上,至今人们常用“范弗里特弹药量”来形容不计成本,火力制胜的疯狂打法。</h1> 第四集《生死抉择》 <h1> 高台山,距离铁原不到14公里,标高832米,风景秀丽,因坐拥涟川、铁原的最高峰而得名,是韩国登高旅游胜地。而在1951年的朝鲜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里经历了一场生死抉择的大战。</h1><h1> 志愿军第63军189师和美军在种子山阵地和美军血拼了整整七天。面对美军的炮弹、飞机和步兵轮番疯狂进攻,189师损失惨重,兵力不足,前线告急。</h1><h1> 美军第八军团司令范弗里特始终不明白,他的部队使用了所有的武器,激烈的战斗将189师的精血几乎吞噬殆尽,美军依然拿不下志愿军的阵地。随着志愿军主力部队的转移,志愿军第二防线即将形成,局势对美军整个战略计划不利。</h1><h1> </h1> <h1> 1951年6月3日,第63军军长傅崇碧一封急电送到了188师第563团团长马兆民的手中,命令他的团迅速赶到高台山以南一带构筑工事,完成防御接防任务。这个命令比原计划接防189师的日子提前了一天,说明189师岌岌可危,前线情况恶化。</h1><h1> 第563团的前身是抗日战争中历炼出来的雁翎队,擅长以游击战术对付大兵团作战,是赫赫有名的大功团。但经过几场大战,全团2800余人只剩下1600余人,也没有及时得到粮食和弹药的补充。</h1><h3> </h3> <h1> 战略转移时,部队一直处于缺粮少弹的现状。1951年6月3日,第188师第563团团长马兆民就是带着这样一支部队,冒着大雨连夜奔赴前线,赶往高台山布防。上了阵地没水喝,战士们就舔树叶解渴。</h1><h1> 高台山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军事要地,翻过高台山就是通往首尔的路。它不仅是涟川和铁原的制高点,其正面也非常宽阔,适合美军机械化行动。从1951年6月3日到6月9日,志愿军第563团是如何阻止“联合国军”的前进步伐的呢?</h1><h3> </h3> <h1> 高台山山体宽大,而563团人数不足,防守起来很容易被美军正面突破。第188师第563团奉命坚守高台山南侧数个阵地。</h1><h1> 6月3号早上7点,官兵们刚进入阵地,通信还未架通,“联合国军”就蜂拥而至。主力军是美军的王牌军“美骑一师”。美骑一师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一支英雄部队,战绩辉煌。虽然已经改为机械化部队,但是美骑一师的番号一直保留,军装的左肩上都有马头的标志。在朝鲜战争的初期,美骑一师也是王牌部队。范弗里特把美骑一师放在攻打高台山的前锋位置,表明了他孤掷一注的必胜之心。</h1><h3><br></h3><h3><br></h3><h3></h3> <h1> 战斗开始了,在一场地毯式轰炸后,志愿军伤亡很大。美军的主攻方向是188师指挥所前沿的两个阵地。这两个高地此次相连,中间有条深沟,直通高台山纵深的主阵地。道路两侧坡缓,适合美军的机械化部队行进。所以,一旦两侧高地被突破,将直接威胁到志愿军大后方的安危。</h1><h1> 团长马兆民紧急命令一连二排和八连分别死守两个高地,没有命令,不许撤退。马团长万万没有想到,情况紧急时,他用了不想用,又不得不用的战术原则:保住多数,牺牲少数。在这生死关头,团长马兆民做了一生中最残酷的生死抉择。</h1><h3></h3> <h1> 战斗的第一天,美军主要攻打八连阵地。八连连长郭恩志是563团的战斗英雄。经过和美军的几次交手,郭连长发现美军打仗的特点是炮火过后集团式冲锋,不善于单打独斗。于是,他指挥战士们在战壕隐蔽,待美军冲到离阵地二、三十米时,突然用猛烈火力将其部队打乱,然后以小分队形式向美军发起反冲击。尽管两个高地志愿军兵力很少,但是用此方法防守,美骑一师用了3 天都未能攻破我志愿军阵地。</h1><h1> 1951年6月5日,八连阵地剩下不到50人,一连二排也只剩下12人。马兆民团长回忆说那是抗美援朝最艰难的一仗。熊熊燃烧的凝固汽油弹把土地都烧焦了,美军的重型火炮所到之处,土地都被炮弹炸翻深达2米。</h1><h1> 此时,563团严重缺乏兵力和弹药一线战士都拼上了刺刀。马兆民团长给上级打电话说:准备组织机关干部一个排,他自己当排长,要上第一线。上级不同意,命令他坚守指挥岗位!</h1> <h1> 1951年6月6日,563团团长马兆民接到一个在外架线电话兵的电话,说在架线过程中发现有个山头上不是咱们的人,人高马大的,好像是美军。马团长即刻命令电话兵前去核实,电话兵核实后确定是美军。</h1><h1> 马团长根据电话兵的汇报,发现美军占领的那个山头是563团西边一座海拔600米的山头,在山头上可以清楚的看清整个志愿军阻击战的布防情况,从而找到突破口。果然,6月6号下午,美骑一师突然改变策略,不再进攻,派出的部队迂回到八连阵地身后。成排成排的炮弹过后,美骑一师向八连阵地展开了疯狂进攻。</h1><h1> 此时,一旦八连撤出,美军马上会包围一连二排。马团长做出了一个残酷的选择:命令八连撤出,一连二排坚守阵地,也就是牺牲二排12名战士,保住八连多数战士。八连郭连长带领战士们杀出重围转移到了新的阵地。</h1><h1> 八连撤出阵地后,马团长试图解救被包围的一连二排战士,但因兵力和弹药不足而失败。那一天,马团长数度落泪。</h1><h1> 傍晚,一连二排阵地与指挥所失去联络,阵地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枪声不响了,一营长汇报说:一连二排的战士们与敌人共存亡了!</h1><h1> 在63军军史上详细记载了一连二排最后几个小时的战斗经过:一连二排被敌人包围后,副排长李炳群率领战士们将美军放至离阵地二十米处,所有枪支一起开火,连续打退美军2次进攻。敌人就用炮火轰炸,并把坦克开到阵地前沿直瞄射击。</h1><h1>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志愿军战士们越战越勇,直到弹药用尽。突围已经不可能了,剩下的八名战士高喊着:胜利属于我们!祖国万岁!纵身跳下悬崖!最后有3名战士因被悬崖上的树枝托住,后带伤穿越美军防线,爬回了部队。剩余5名战士光荣牺牲。这八位英雄的名字是:李炳群、贺成玉、崔学才、张秋昌、孟庆修、瞿国灵、侯天佑、罗俊成。</h1><h1> 透过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我们仍能感受到志愿军战士们血卧沙场的勇敢和豪迈!</h1><h1> 此后,第563团一直在高台山一线战斗,直到6月9号接到撤退的命令。第563团共迟滞了“联合国军”七天,全团原有1600余人,撤出阵地时仅剩下247人。</h1><h1> 1952年9月,在志愿军首次英模表彰大会上,第188师第563团一连二排被评为“特功排”。八连连长郭恩志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h1><h1> 每一个活下来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些年轻的志愿军战士!每一个牺牲的背后都有一个不朽的永生!</h1><h3> </h3><h3><br></h3><h3></h3> 第五集《 最后防线》 <h1> 韩国铁原郡紧临三八线上,有一座铁原和平观望台,每天游客络绎不绝。从这里望去,每一座山丘都刻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的故事。</h1><h1> 远处这座孤零零的小山丘,标高200多米,是60多年前的朝鲜战场中的“内外加”阵地,这里曾被美军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山顶被炸平,山石不断往下滚落,远处看就好像冰淇淋熔化了一样,韩国人称它为冰淇淋山。</h1><h1> 而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1951年初夏,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期,这座山丘被炸的像冰淇淋熔化般不可思议的场景,频频出现在志愿军死守的阵地上。</h1><h1> </h1><h3></h3> <h1> 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心里十分清楚,和志愿军的战斗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盘争夺,而是决定命运的倒计时。面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进攻,志愿军要快速后撤建立第二防线,否则将面临更大的危险。此时此刻,阻止美军突破铁原防线,就是保卫了志愿军主力部队的安全。</h1><h1> 87号公路呈南北走向,道路两边地势宽阔平坦。如果沿路北上,途径一座孤山后,便进入大面积的平原地带,并有多条岔路向西北方向延伸。当时北部西侧的山村正是志愿军主力部队的集结地,空寺洞是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h1><h3></h3> <h1> 1951年6月8日,美军记者报道:美军出动了23架B29轰炸机携带大量炸弹,袭击了位于朝鲜中部的中国军队集结地铁三角地区,约500磅炮弹投向地面,目的就是消灭共产党军队。这一天,是志愿军针对“联合国军”进行铁原阻击战的第11天。<br> 1951年6月9日,原主攻涟川和铁原一线的美第一军军长米尔本派出一支快速穿插的机动部队悄悄向东移动,他们想干啥?原来美军这支机动机械化部队悄悄东移,正是想快速通过87号公路,迂回包抄志愿军的主力部队,试图为受到志愿军阻击的美军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早日把志愿军消灭。<br> 所以守住87号公路,就能阻止美军的侧翼包抄志愿军主力部队。1951年6月10号,87号公路就是敌我双方交战的地方。</h1> <h1> 要想阻止美军的快速穿插,被志愿军称为“内加 外加”的这个高地便成了志愿军第63军阻击部队的最后一块盾牌。</h1><h1> 根据第63军军史记载:内加、外加是位于铁原东南六公里处、一个标高279.5米的小山头,它是铁原东南方向的唯一屏障。</h1><h1> 实际上,内加和外加是朝鲜战争时期这座孤山南北两侧山脚下两座村庄的名字。这座山四周都是平原,要想扼住87号公路的咽喉,也只有这座小山了。而奉命,在此阻击的部队是第63军第564团,团长曹步墀。</h1><h1> 1951年6月9日下午,564团曹团长派出全团最能打的二营五连二个排,共70余人坚守内外加阵地。曹团长面对不利的局面,仔细观察阵地周围地形,要把有限的兵力发挥到最大限度。</h1><h1> 经观察发现阵地附近有座内外加水库,如把水库炸开,倾斜而出的水就会因地势而四处漫延,淹没87号公路,美军坦克的前进步伐必将迟缓。但水也会困住坚守阵地的战士,而难以撤退。</h1><h3> </h3><h3> </h3><h3></h3> <h1> 为了保证志愿军主力部队的安全,他们选择了炸开水库,自断后路,和美军拼到底。当时,五连的那个场面非常悲壮。战士们兵分两路,一支队伍炸水库,一支队伍在阵地打阻击。</h1><h1> 1951年6月10日一早,静谧的清晨,被美军十几辆坦克的轰鸣声打破。坦克群开足马力,沿着87号公路向铁原北部平原挺进。当坦克通过内外加水库时,随着一声巨响,被炸开的水库里的水瞬间涌向坦克群,把坦克困在水里,前进不得。</h1><h1> 美第一军军长米尔本原以为他的计划就像打美式橄榄球一样,可以抱着球顺利冲球,进入对方端区,达阵得分。没想到被防守方一个抱摔,狠狠跌倒在地。曹团长的这招“水淹七军”让米尔本的希望泡了汤!</h1><h1> 美军军长米尔本非常生气,即刻命令8架飞机和两个炮兵群,约40多门重炮,全力轰炸孤山。“范弗里特弹药量”再度上演,持续了半小时的轰炸,让阵地上每个人所承受的弹药量比自身体重还重。</h1><h1> 内外加孤山阵地被炮弹不停地削,石头被炸碎,树草被烧焦,远远看去,山体似融化的冰淇淋在流淌。</h1> <h1> 阵地上的战士用屈指可数的弹药和被炸毁的工事,与美军进行着生死拼杀。最后,子弹打完了,就从美军尸体上找武器弹药或石头打击敌人。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就是这样,用血肉之躯弥补着技术上、武器火力上、运输能力上和后勤供应上的差距。</h1><h1> 美军B29轰炸机开始投掷燃烧弹和凝固汽油弹,攻击一次,就投下近百个炮弹,孤山变成了火焰山!60多年过去了,至今这座孤山上仍有一块空地依然光秃秃一片,寸草不长。米尔本的部队在这座孤山前,始终没能前进半步!</h1><h1> 战至下午,孤山上的工事已经全部被摧毁。美军计划包围孤山,集结了坦克、炮兵和步兵,阵地上一片杀声和枪炮声,志愿军战士们打的顽强,悲壮!</h1> <h1> 下午二点,趁美军攻击间隙,五连连长向团长做了战况汇报,团长指示五连一定要坚持到天黑。谁知道,五连连长和团长的通话成了最后的绝唱,就此,五连和团指挥所失去了联系。美军随时有可能出现在志愿军刚构筑好的二线防御阵地,两军交锋将变成钢铁与肉体的极度碰撞。顷刻间,从志愿军指挥部、63军军部到188师都牵挂着内外加那座小小的孤山和英勇的战士们。70余人面对数十倍的美军,面对如雨似的炮弹,就是铁打的兵,也会被烧成铁水。五连还能坚持多久?</h1><h1> 当地老百姓说这座绿山在那天激烈的战斗中,变成了红色的山。整座山被炮弹削掉了一层,矮了几米。</h1><h1> 据第63军军史记载:那天在内外加孤山阵地上,副排长黄庆林一边射击一边指挥战斗;四班长郭常青和18岁的新战士常福贵向美军连续投掷手榴弹,把冲上来的敌人一片片的炸倒;机枪手姜明发一口气打出二百多发子弹;战士黄宝林用两支冲锋枪轮换着向敌人射击。志愿军战士们打的英勇、悲壮!</h1><h1> 一直接不到任何命令的孤军,在内外加孤山阵地顽强作战,让原本以为不到一小时就可以打到志愿军大本营的美一军机动部队,在这座200多米的小孤山前,被迟滞了整整一天。</h1><h1> 胜利不是没有代价的,为了给志愿军主力部队多争取一天时间,五连的勇士们毅然选择切断了自己生命的长度,最后长眠在这片异国土地上。</h1><h1> 小小的内外加,那曾经的战场,任凭岁月更迭,并不算巍峨的山丘,却让美军永远记住了中国军人的高度!</h1><h3> </h3><h3><br></h3><h3></h3> <h1> 1951年6月10日,对于志愿军是63军来说,或许是最为残酷的一天。下午,当内外加陷入一片火海时,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派出另一只杀手部队,向第63军死守的铁原悄悄逼近。在他的办公室,一场美军胜利占领铁原的记者招待会也在筹备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命悬一线,铁原危在旦夕。</h1><h3> </h3><h3></h3> 第六集《东方精神》 <h1> 1951年6月10日下午,第63军军长傅崇碧突然接到第188师的报告:铁原以北发现美军,急需派兵支援。这意味着美军已经迂回到志愿军东部,合围铁原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h1><h1> 此时,伤亡巨大的第187师和第188师,还在各自的防御前线艰难阻敌,而第189师早在几天前因伤亡过大而缩编成一个团。面对无兵可调的局面,傅崇碧军长心急如焚,第63军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刻。权衡再三,傅崇碧军长命令第188师派一个营到铁原以东侦察情况,同时命令第189师一个团向铁原开进。</h1><h1> 第188师一个营在前往铁原以东侦察时与美军遭遇抓获了3名俘虏,经盘问得知对手是美军陆军第三步兵师,简称美3师。师长罗伯特•索尔少将。该部队自登录朝鲜后,作战能力强,一直担负着支援性作战任务,绰号“消防队”。美3军“消防队”的出现,意味着一场志在必得的战役走向尾声。这就是范弗里特的另一个杀手锏。</h1><h1> 此时,第63军的处境,瞬间雪上加霜。军长傅崇碧追加了一道命令:命令188师一个营和189师一个团固守铁原,志愿军司令部命令:没命令不许撤退!</h1><h1> 直接面对强敌的189师,绝大部分是轻步兵,重装备只有炮兵团的100多门炮。由于连续作战,全师伤亡过半。而对手美3师,兵力18000多人,各型火炮900多门,坦克140辆,空中有飞机支援。无论装备还是人数,美3师与志愿军第189师都是力量悬殊,这将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h1><h3></h3> <h1> 然而,不可一世的美军怎么也没想到,志愿军第189师硬是把美军堵在了焦土般的阵地上动弹不得。</h1><h1> 最初司令员彭德怀给第63军的命令是死守铁原15至20天,而此时第63军全体将士拼尽全力撑到了第13天,就在全军几乎倾其所有,准备再一次拼杀时,突然接到一个紧急电话:铁原的伤病员和装备物资基本运完,志愿军第3兵团已转移出来,你军的任务已经完成,现由二梯队第40军接替你军。这个电话是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打来的。后来傅崇碧军长回忆说,当时接到撤退命令时,几乎不敢相信,以至于放下电话半天没回过神来。眼看着志愿军主力安全转移重铸防线,第63军终于迎来了撤出铁原城的时刻。第63军硬是以血肉之躯把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死死阻挡了13天。</h1><h1> 看到第63军突然没了踪影,美军第八集团军范弗里特喜出望外,以为占领了铁原,各大报道都报道了这个特大新闻。然而,这个占领铁原的新闻发布的实在为时过早。</h1><h1> 6月11日,当两支精锐的美军特遣部队分别从东西两路杀进铁原城时才发现,城里除了被炮弹轰炸的废墟外,在铁原城的北部又出现一道志愿军的稳固防线,而这正是志愿军主力部队用铁原阻击战换来的宝贵时间建起的新防线。</h1><h1> 直到这时,美军终于意识到他们面对的将是志愿军大规模的有力反击。而“联合国军”已筋疲力尽,将处于不利地位。1951年6月1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下达命令,暂停超越铁原一线发动攻击,全线转入防御。美军认为阵亡数千人去夺一座山,并不能改变什么,战争并没有改变任何东西。所以范弗里特觉得这样做没有什么意义,就停下来了。</h1><h1> 经过7个多月的五次战役,雄心勃勃的“联合国军”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手从鸭绿江打回到三八线,整整被打退200多公里,仅仅第五次战役就毙伤俘敌8.2万余人,挫败了“联合国军”从侧翼包抄志愿军的阴谋,迫使美军同中朝方面举行停战谈判。</h1><h1> 1951年夏天,“联合国”方面开始和***、中国代表谈判。 接下来两年,尽管还有战争,但是一方显然不能打赢另一方,所以需要通过谈判等方法解决战争问题。</h1><h1> 对于铁原之战的结局,晚年的李奇微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敌人”再次以空间换取了时间,并且在其大批部队和补给完整无损的情况下得以安然逃脱。</h1><h1> 1952年6月12日,志愿军主力部队的战略转移已经完成,按照志愿军司令部的命令,志愿军第63军撤离阵地转移到伊川修整,铁原阻击战的大幕终于落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次战役也就此胜利结束。</h1><h3></h3> <h1> 当时美国战史分遣队(专门为美国陆军编写战史)观察员贝文·亚历山大回忆:在铁原阻击战结束后不久,铁原地区南部的山上,在一天的时间内,所有植被全部消失了。贝文当时感到相当困惑,中国军人究竟靠什么?阻击了当时占尽优势的美军进攻。</h1><h1> 而作为战争的亲历者,美国朝鲜战争老兵更具有发言权,而在战后,这些老兵对于朝鲜战争丝毫不愿意提及,但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这些美国老兵却表达出了对中国军人的敬畏之情。</h1><h3></h3><h1> 美军中将范弗里特对志愿军的评价:共产党军人是好样的,他们很勇敢,纪律性强,视死如归!</h1><h1>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老兵沃伦·维德汉特意戴上了从中国购买的,印有熊猫图案的领带。“我和他们打过仗,自然知道他们实力不凡,他们很出色。”</h1><h1> 贝文·亚历山大回忆称:“我们非常尊重中国军队,毫无疑问,他们打败了美国。”</h1><h1> 尼莫:“他们似乎根本不怕死,美国政府也要求我们这么做,但是我们认为我们只会在那里呆上一年。”</h1><h1> 而在美国华盛顿的朝鲜战争纪念公园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美军士兵雕塑群,这些身披雨衣的美军士兵神情疲惫并且低落,表达了美军以及美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因为朝鲜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场没有打赢的战争,因此,美国人更愿意将这场战争称为:被遗忘的战争。</h1> <h1> 在朝鲜这片土地上,埋葬着牺牲的中国志愿军,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维护着世界的和平与正义。抗美援朝经历的5次战役,每一次都象征着离胜利又进了一步。谁也没想到,最后中国竟然战胜了美国。这是这场战役,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再也没有国家认为中国好欺负,也不敢随便侵犯我们的领土。此外,它还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让中国在世界上挺直了腰板。 </h1><p><br></p> <h1> 从 2014年至2020年,中韩双方已连续七年成功交接716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h1><h1> 在每年的清明节前,随着忠骨的回归,我们迎接、感慨、致敬的同时,更应当知道除却这些缅怀之外,老兵被带回来的,不只是他们的遗骨,还有他们不灭的精神、那段不能忘却的是一段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历史,它不仅是书本上无言的话语、生硬的数字,也是一个讲了六十多年的回家故事。</h1><p><br></p> <h1> 2015年12月播出的央视纪录片《铁在烧》,真实的记录了朝鲜战场最惨烈的铁原阻击战,看的人都数度落泪。祖国能有现在的国际地位,人民能安居乐业,那是19万余名志愿军先烈们用宝贵的生命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我们深深地缅怀先烈们!</h1><h1> 抗美援朝,是毛主席带领我们打败了美英联军,打得美国至今想起在朝鲜战场上的败仗,都对中国军队充满了敬畏。这就是中国人!这就是中华民族!当遇到强敌的时候,敌人以为死亡的恐惧会让我们屈服,可他们永远也不会明白,当战火燃起,只会激发我们保家卫国的血性、复仇的欲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中华民族不会让先烈们的鲜血白流!中国一定会复兴、强大!</h1><h1> 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致敬!</h1><p><br></p><p><br></p> <h1>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50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 </span>“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参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改编而成,总计有240万人先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h1><h1> 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出兵朝鲜,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所以,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h1><p><br></p> <h1>编 辑:兵姐<br>图片/文字:源于央视《铁在烧》纪录片</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