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慢的艺术

渔舟唱晚

<h3> 教育是慢的艺术 看了很多教育类的书籍,听过不少教育的讲座。也见识过不少活生生的教育案例。其中所传递的更多是教育的明媚和美好。但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那别有洞天的景色,以及那一份只属于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纪律是一个班级的重中之重,也是班级建设的灵魂。为了抓好班级成绩,我对于班级纪律要求异常严格。也许是新手班主任,还没有修炼到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的地步。凡是在自习课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都少不了我的一顿口水,一次严厉的批评。渐渐的,对学生犯错,我失去了应有的耐心和冷静。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给我上了一节最生动的课。学校最近在建设“无声食堂”。也就是在就餐的时候不允许发出任何的声响,不允许讨论,不允许浪费,更不允许高声大叫。通知一下来,我就在班上做了宣传,并强调了纪律。刚开始的那一天,没有太大的问题。到了第二天早晨,有一桌的学生开始讨论,被逮了个正着。我利用课后的时间单独叫他们出来,好言相劝,他们也保证了,能做到我和学校的要求。没想到到了中午,又故伎重演。在鸦雀无声的餐厅,只有他们席“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像一窝小鸟,毫无顾忌的叽叽喳喳。 那时候我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心中的怒火难以用语言来形容。饭没吃饭一半,扔下碗,来到办公室。感觉很累。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事情说了这么多次依旧没有效果?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 回到教室后,那些讲话的“罪犯”带着羞愧的神情,低着头,悻悻的站在教室门口。也许是我的内心被怒火灼烧,对他们劈头就是一顿骂。其中有一个是班长,被我训得泪眼婆娑。 有些时候,看到那种学生成绩不好,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又不好的学生,恨铁不成钢的感受让人暴跳如雷。看到眼前两眼通红的他们,心中很不是滋味。 午自习的时间,他们在外面罚站,我去办公室调整了情绪,并想好,如何对就餐做细致而明确的要求。到了上课时间,我走到他们身边,让他们先进教室。没想到有一个学生犟起来了,好说歹说也不愿意进教室,红着眼眶笔直的站在教室门口。我只好和她的家长取得联系。在她和她妈妈的对话中,我听见她大吼一声“妈妈,为什么你也和老师一样,喜欢冷嘲热讽,喜欢挖苦。” 她的这一句话,瞬间点醒了我。眼前的她,就是曾经的我。站在她面前的作为她班主任的我,变成了曾经我的妈妈。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很差,我也不知道有多差,总之在我妈妈的眼里,数学差就是一件很丢人的事。 每次放学回家最恐怖的一件事,就是妈妈辅导数学作业。几乎每次辅导数学都是被打哭收场,让我受伤的不仅仅是肉体的疼痛,而是妈妈的谩骂。 “你什么都差,你很蠢,你和你弟弟比,差了不知道多少?真为你感到丢人!” 每次她说一次,我的心都被扎一次。在那难听的谩骂声中,我的价值都被否认了。就是这种黑暗的经历,直接导致今后的人生中我的不自信。无论做什么,对自己的要求极其苛刻。对完美的追求接近疯狂。 毕业后,明白了工作的不易。也终于懂得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如果当初不努力,我无法预知现在会过着怎样一种艰辛的生活。这一点,我应该感谢她。但儿时在我心中留下的阴影也真真实实的存在着,一生都无法抹去。 谁也不应该否定应试教育,如果没有应试教育,很多人都无法跳龙门,无法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在追求分数,追求质量的同时,我们是否太过于急功近利,是否忽略了比高分更重要的东西? 通过这一堂与众不同的“课”,我不再气急败坏,不再焦头烂额,不再危言耸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中,只有打开他们心中的那一扇门,才能和学生齐头并进,向着美好的未来出发! </h3><h3><br></h3>

学生

妈妈

教室

班级

教育

他们

数学

允许

纪律

应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