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丹桂飘香,收获的季节。为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尽快适应新老师的教学,经过一个多月的打磨,一年级数学研讨课落下帷幕。教师们精心准备,认真施教,每一节课都各有特色。</font></h3> <h3> 肖琳老师《6、7的认识》注重对孩子多种能力的培养。她联系生活实际,安排了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拍一拍、比一比、闯关大营救等六个活动。这六个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且层层深入,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br></h3> <h3 style="color: rgb(37, 80, 129); text-align: justify;"> 黄艳艳老师创设了小松鼠来学校参观,师生们一起打扫教室的情景。整个教学活动围绕小松鼠的活动展开,衔接自然,形式多样。既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又包涵着讲卫生、爱劳动、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教师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同时,也注重了情感体验,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h3> <h3>胡隆冉老师的《认识图形》,有效的练习设计帮助了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虽然一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新知学习之后对接下来的练习活动感到疲倦,但是在本节课中我们丝毫看不到学生的疲倦。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学生的热情,这与胡老师巧妙的练习活动设计是分不开的。<br></h3> <h3 style="color: rgb(37, 80, 129); text-align: justify;">汤思佳老师《6、7的认识》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观察与发现中感受数学。汤老师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借助直观操作、观察发现来进行教学。整节课中,运用实物、模型、图画进行深入观察,同时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把抽象的6和7 ,变成直观的一幅幅图片,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探索性。</h3> <h3 style="color: rgb(37, 80, 129); text-align: justify;">康佳鑫老师《6、7的加减法》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出示了小朋友喜欢的动物主题,富有童趣富有吸引力,孩子学得开心,学有激情。康老师教学思路清晰,富有童趣,练习设计很有梯度,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能运用多媒体和实物进行教学,学生能在课堂内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用眼观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于学习。</h3> <h3 style="color: rgb(37, 80, 129); text-align: justify;">肖娟老师讲的《用6、7解决问题》一课。她在课堂上训练学生说三句话的形式解决问题。形式多样的说一说,已经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最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这样的教学形式也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点。</h3> <h3 style="color: rgb(37, 80, 129); text-align: justify;">教研课之后,饶和卿老师和关耀兰主任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反思都予以肯定,精心点评,细心讲解,耐心指导。教师们虚心接受,互相学习,各取所长,决心要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基础!</h3><h3 style="color: rgb(37, 80, 129); text-align: justify;"> 结束是为了新的开始。为了孩子们的明天,我们结伴同行,小步子齐步走、重基础促提高。相信通过她们的努力,我们一定会在新课改的道路上茁壮成长起来。</h3>